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27篇
安全科学   25篇
废物处理   7篇
环保管理   14篇
综合类   79篇
基础理论   24篇
污染及防治   38篇
评价与监测   7篇
社会与环境   7篇
灾害及防治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71.
普光气田环境空气植物监测体系的初步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简要回顾国内外有关植物监测大气污染研究的基础上,针对普光气田主要大气污染因子与环境监测现状,从监测植物筛选、监测点位选取、监测体系标准化、"植物-大气-土壤"综合评价系统以及应急监测机制等五个方面,讨论了构建该地区环境空气植物监测体系的基本想法和建议,并进行了展望,供项目建设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72.
通过分析河南省近年来服务业发展状况的统计数据,在开展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全面分析了河南省服务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结合河南省服务业的实际发展状况和自身特点,从政府引导、结构优化、重点建设、人才培养、集聚区建设五个方面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3.
煤矸石的危害性与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煤矸石是煤炭生产和洗煤过程中伴生的一种固体废弃物,废弃的煤矸石污染水体、空气和土壤,甚至破坏生态环境.煤矸石又是一种可以开发利用的再生资源,其矿物特性和理化性能决定综合利用途径,对煤矸石的组分和性质进行分析、评价,有利于选择最佳资源化方向.  相似文献   
74.
李闯  常青  杨斌武 《环境科学学报》2009,29(6):1214-1219
滤料表面的ζ电位是评价滤料颗粒表面性质的重要指标之一,研究滤料表面的ζ电位对于提高过滤效率以及开发改性滤料是十分重要的.根据流动电位与ζ电位的关系自制了一套测定ζ电位的装置,经测定计算出了4种常用水处理滤料表面的ζ电位,结果表明:当滤料的粒径范围在0.45~0.9mm之间时,使用该装置测得的磁铁矿、无烟煤、核桃壳和陶粒表面ζ电位分别为-27.64mV、-6.54mV、-5.87mV、-2.30mV.电子能谱和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证明磁铁矿、无烟煤、核桃壳和陶粒滤料表面ζ电位的差异主要归因于其表面化学结构的不同.  相似文献   
75.
为探究易自燃煤在常温条件下的氧化特性,自行设计煤常温封闭氧化实验装置,采用实验研究与回归分析2种方法,分析易自燃煤发生氧化反应的气体变化过程,探究3种粒径煤样在20 ℃有限空间内的耗氧与产气特征。结果表明:易自燃煤样在16 d常温封闭氧化过程中,容器内O2体积浓度呈指数衰减、CO和CO2体积浓度呈指数增长的变化规律;在0.06~0.83 mm范围内,粒径越大,易自燃煤耗氧速率越大,CO和CO2产生速率则先增大后减小;介于中间的粒径为0.13~0.25 mm易自燃煤氧化反应最强烈,更容易发生氧化。研究结果对揭示生产环境温度下煤粒粒径对煤自燃的影响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76.
全自动阵列离子迁移谱仪连续监测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拓宽离子迁移谱仪的检测范围、提高化合物的识别准确度,研制了一套阵列离子迁移谱仪,该仪器基于63 Ni源正离子模式、63Ni源负离子模式和真空紫外灯光电离模式的组合电离源,可以连续监测空气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仪器采用全自动的采样进样系统,同时检测了二甲基亚砜的正离子和二氯甲烷的负离子,实现了正负离子的同时检测.通过对阵列离子迁移谱图的综合解析,识别了63Ni源正离子模式下难以鉴别的丙烯腈、间二甲苯和丙酮.连续4 d定量测定丙酮样品,结果表明仪器对丙酮的线性检测范围为2个数量级,线性相关系数R优于0.995,相对标准偏差控制在4.0%~18.3%.采用动态跟踪法,连续24 h在线监测了模拟泄漏的丙烯酸甲酯,监测结果直接反映了其泄漏的时间和浓度.  相似文献   
77.
贯彻化学物质的全生命周期环境风险管理理念,加强新污染物治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重要内容。以欧洲化学品可持续战略为主线,分析欧盟与化学品相关的环境管理战略与行动计划,从化学品的安全可持续设计、环境零化学污染、化学物质风险评估机制和风险管理方法等方面进行研究,通过问题总结、差距比对,分析提出对我国开展化学品环境管理工作的启示,对推动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8.
青藏高原农牧业生态风险时空变化特征与分区防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藏高原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战略资源储备基地,农牧业是青藏高原涵盖范围最广的产业,明晰其生态风险对实现青藏高原农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构建了青藏高原农牧业生态风险评价体系,并以216个县域为评价单元,分析1990—2015年农牧业开发综合生态风险的时空分布及其重心转移规律,并结合区域农牧业开发强度实现农牧业生态风险权衡分区。结果表明:(1)青藏高原综合生态风险总体有上升趋势,呈“东部多核聚集、西部零星散列”的分布格局。(2)风险重心向西北方向移动,风险主趋势方向转为西北—东南走向。(3)青藏高原限制开发区面积占比最大为50.84%,其次为发展预警区与自然恢复区,青藏高原整体农牧业开发强度较高,应在保障高原生态安全屏障功能的情况下减缓农牧业开发。针对区域特征提出农牧业发展方案,以期为青藏高原地区农牧业开发生态风险防范及发展规划提供科学指引。  相似文献   
79.
80.
Wet air oxidation (WAO) is employed in this work for treating high concentration chemical wastewater containing phenol and/or phenolic compounds.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 that over 90% removal of phenol or phenolic compounds can be efficiently achieved in the WAO process. Despite of the high treatment efficiency of the WAO process, the treated wastewater, however, still retains relatively high chemical oxygen demand (COD) concentration and does not meet the safe discharge standard. Hence further treatment of the WAO treated wastewater by an aerobic biological treatment using acclimatized activated sludge is necessary. It is found in the present studies that the combined process, if appropriately operated, is capable of drastically reducing the COD concentration of the high concentration chemical wastewater to meet the safe discharge requirement. The operating conditions of the combined process are investigated to determine their respective effects on the overall treatment efficiency. The experimental data also indicate that the oxidation reaction can be represented by a first order kinetics in terms of the component or COD concentration. For both single component and multicomponent wastewaters, the WAO process was found to have different activation energy for oxidation below and above 200°C, suggesting possibly different reaction mechanisms between these temperature range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provided in the present work can provide significant and practical information for optimizing the combined treatment metho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