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2篇
  免费   154篇
  国内免费   473篇
安全科学   120篇
废物处理   66篇
环保管理   97篇
综合类   936篇
基础理论   252篇
污染及防治   347篇
评价与监测   74篇
社会与环境   76篇
灾害及防治   5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110篇
  2021年   105篇
  2020年   115篇
  2019年   81篇
  2018年   94篇
  2017年   98篇
  2016年   75篇
  2015年   106篇
  2014年   102篇
  2013年   137篇
  2012年   137篇
  2011年   141篇
  2010年   106篇
  2009年   94篇
  2008年   94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81.
Li  Xiaoping  Cai  Yue  Liu  Dongying  Ai  Yuwei  Zhang  Meng  Gao  Yu  Zhang  Yuchao  Zhang  Xu  Yan  Xiangyang  Liu  Bin  Yu  Hongtao  Mielke  Howard W.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 international》2019,26(6):5564-5576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 - Utilization of microbes is one of the most promising methods to remediate potentially toxic metals (PTMs) from soil. In this study, a systematic...  相似文献   
482.
高新区是高新科学技术在不同经济主体之间转移的重要载体,国家高新区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基于后金融危机时代背景下,对中国国家级高新区的效率进行评价。研究采用基于SBM松弛变量的动态网络模型,在研究中将高新区跨期活动因素纳入到动态效率的测量,克服了以往研究中局限于生产活动的投入产出分析忽略组织内部的连接性的缺陷。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大部分国家高新区的生产效率和研发效率由于部门之间的连接效率与转换效率较低使得高新区绩效总体处于较低水平,且地区差异明显呈现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特点;其次,生产部门的全要素生产率取决于技术效率的改进,同时研发部门效率取决于技术进步水平,此外,研究发现多数高新区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  相似文献   
483.
陈盟  潘泳兴  黄奕翔  王櫹橦  张睿东 《环境科学》2022,43(10):4545-4555
以广西阳朔县典型铅锌矿为研究对象,对其流域内水系表层土壤中10种金属元素(Cr、Mn、Ni、Cu、Zn、As、Cd、Sb、Hg和Pb)含量进行分析测定.综合运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PCA)和正定矩阵因子分解法(PMF)等多种方法,识别和定量解析污染源及贡献.在168个表层土壤样本分析数据中,土壤中Zn、Cd、Hg和Pb的含量平均值高于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Sb、Cd、Cu、Pb和Zn的含量平均值分别比当地背景值高出约1.01、5.50、3.29、9.11和10.67倍,表明重金属在表层土壤中已经富集.土壤重金属地累积指数(Igeo)结果显示,研究区污染最严重的是Hg,其次为Pb、Zn和Mn.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区内表层土壤中金属污染来源较为复杂,且明显受到人为活动的影响.Cu、Zn、Cd、Sb、As和Pb主要来源于采矿活动;Hg、Cr和Ni由土壤母质控制;Mn和Cd主要来源于工矿与农业活动.PMF模型分析结果表明,表层土壤中金属来源分为3种,工矿活动源、自然源和工矿及农业活动复合源的综合贡献率分别为58.0%、13.5%和28.6%.Ni、Cu、Zn、As、Sb、Hg和Pb以工矿活动源为主,贡献率分别为46.9%、89.6%、45.5%、67.8%、99.3%、58.3%和96.8%;母岩矿物风化和降雨冲刷等自然源对Cr的相对贡献率达到44.6%,对Ni和Hg也分别有23.2%和21.0%的相对贡献率;工矿及农业活动的复合源对Mn和Cd的相对贡献率分别达到75.4%和70.4%.  相似文献   
484.
通过对非电气部件导致整车GB/T 18387-2017低频电磁场辐射发射超标典型案例的分析,本文系统的介绍了测试数据分析、骚扰源定位、问题整改及验证的全过程,给出了干扰源类型、信号类型判断的辨析办法。通过整改案例分析,提出了辐射发射超标的问题排查及解决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485.
针对中空纤维膜应用于水力压裂返排液处理时存在的膜污染严重、通量衰减快、影响处理效率等问题,研究了PVDF固含量、凝固浴温度等因素对PVDF膜性能的影响,通过非溶剂致相分离法制备了PVDF中空纤维膜,并采用表面接枝技术,对PVDF中空纤维膜进行了表面亲水化改性。压裂返排液吸附实验结果表明,表面接枝降低了PVDF的接触角,提高了膜的亲水性。与未接枝改性的PVDF膜相比,亲水改性后的PVDF膜表面吸附的压裂返排液更少。将亲水性中空纤维膜用于页岩气水力压裂返排液的过滤处理,应用结果表明其对压裂返排液中的总铁、SS、浊度、细菌去除率达到90%以上,长时间运行后的通量保持率高,有较好的抗膜污染性。  相似文献   
486.
孟新 《环境与发展》2020,(1):123-123,125
通常情况下,当化学实验室在合理应用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有毒气体、液体或者是废渣,这些都是化学实验室"三废"的组成部分。如果不对这些"三废"问题进行合理处理,就容易导致环境污染,甚至一些化学实验室中的放射性成分还会给人体带来健康危害,阻碍社会发展。所以,本文主要从化学实验室"三废"问题的处理及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提出具体解决建议,希望能够规范化学实验室"三废"的管理,合理利用化学试验品,保护我们共同的环境。  相似文献   
487.
本文利用拓扑优化技术对某航天产品的支架结构进行拓扑寻优,找到了结构最佳传力路径,设计了满足重量要求情况下基频最大的支架结构。最终产品基频能够满足要求,而且仿真与试验结果呈现较好的一致性,达到了节省研制周期和成本的目的,表明了文中所述方法的合理有效性。  相似文献   
488.
直流系统的稳定性影响着发电厂和变电站的安全运行,介绍了几种传统的直流系统接地故障检测方法,并分析了每种方法的优缺点。针对传统直流系统接地故障检测方法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电桥法的故障检测方法,通过两次投切检测电阻来检测电桥上的不平衡电流和支路漏电流,计算得出接地电阻并快速找出故障支路,通过对比分析发现改进电桥法的测量准确性更高。  相似文献   
489.
不同菌糠生物炭对水体中Cu2+、Cd2+的吸附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菌糠废弃物为原料,采用限氧裂解法在500℃条件下制备香菇菌糠、猴头菇菌糠和平菇菌糠生物炭(LEBC、HEBC和POBC).利用SEM、XRD和FTIR等方法对吸附剂进行了表征;通过吸附动力学、等温吸附、生物炭酸化实验探究了3种菌糠生物炭去除水溶液中Cu~(2+)、Cd~(2+)的效果及机理.结果表明,在溶液初始pH 2—3时,3种菌糠生物炭对溶液中Cu~(2+)、Cd~(2+)的吸附量急剧增加.LEBC、HEBC、POBC对Cu~(2+)、Cd~(2+)的吸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对Cu~(2+)的吸附速率分别为10.15×10~(-3)、7.08×10~(-3)、0.69×10~(-3) mg·g~(-1)·min~(-1),对Cd~(2+)的吸附速率分别为6.53×10~(-3)、5.19×10~(-3)、0.26×10~(-3) mg·g~(-1)·min~(-1).不同浓度下LEBC、HEBC、POBC对Cu~(2+)的吸附符合Langmuir模型,最大吸附量依次为56.74、11.98、77.32 mg·g~(-1);而Cd~(2+)的吸附符合Freundlich模型,最大吸附量依次为74.26、36.49、70.2 mg·g~(-1).LEBC在较短的时间内能达到较大的吸附量,可作为去除水体中Cu~(2+)、Cd~(2+)的优质吸附剂.XRD和FTIR等分析结果表明生物炭对Cu~(2+)、Cd~(2+)的吸附机制包括物理吸附、阳离子-π作用、官能团络合及沉淀.3种生物炭经酸化处理后,对Cu~(2+)、Cd~(2+)的吸附能力显著下降,表明生物炭中碳酸盐引起的Cu~(2+)、Cd~(2+)表面沉淀在吸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90.
• DPAA sorption data was found to fit the Freundlich equation. Kf was significantly positive correlated with oxalate-extractable Fe2O3. • Ligand exchange was the main mechanism for DPAA sorption on soils. • Bidentate binuclear and monodentate mononuclear DPAA bonds were identified. Diphenylarsinic acid (DPAA) is a phenyl arsenic compound derived from chemical warfare weapons. Macroscopic and microscopic work on DPAA sorption will provide useful information in predicting the partitioning and mobility of DPAA in the soil-water environment. Here, batch experiments and extended X-ray absorption fine structure (EXAFS) spectroscopy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sorption mechanisms of DPAA. The DPAA sorption data from 11 soil types was found to fit the Freundlich equation, and the sorption capacity, Kf, was significantly and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oxalate-extractable Fe2O3. The Kf values of eight of the 11 untreated soils (1.51–113.04)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upon removal of amorphous metal (hydr)oxides (0.51–13.37). When both amorphous and crystalline metal (hydr)oxides were removed from the untreated soils, the Kf values either decreased or slightly increased (0.65–3.09). Subsequent removal of soil organic matter from these amorphous and crystalline metal (hydr)oxide-depleted samples led to further decreases in Kf to 0.02–1.38, with only one exception (Sulfic Aquic-Orthic Halosols). These findings strongly suggest that ligand exchange reactions with amorphous metal (hydr)oxides contribute most to DPAA sorption on soils. EXAFS data provide further evidence that DPAA primarily formed bidentate binuclear (2C) and monodentate mononuclear (1V) coring-sharing complexes with As-Fe distances of 3.34 and 3.66 Å, respectively, on Fe (hydr)oxides. Comparison of these results with earlier studies suggests that 2C and 1V complexes of DPAA may be favored under low and high surface coverages, respectively, with the formation of 1V bonds possibly conserving the sorption sites or decreasing the steric hindrance derived from phenyl substitue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