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55篇
  免费   726篇
  国内免费   1366篇
安全科学   694篇
废物处理   54篇
环保管理   306篇
综合类   3311篇
基础理论   539篇
污染及防治   87篇
评价与监测   191篇
社会与环境   264篇
灾害及防治   201篇
  2024年   45篇
  2023年   119篇
  2022年   266篇
  2021年   283篇
  2020年   372篇
  2019年   243篇
  2018年   211篇
  2017年   220篇
  2016年   212篇
  2015年   241篇
  2014年   248篇
  2013年   280篇
  2012年   348篇
  2011年   322篇
  2010年   342篇
  2009年   301篇
  2008年   280篇
  2007年   297篇
  2006年   285篇
  2005年   213篇
  2004年   166篇
  2003年   89篇
  2002年   72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59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大连市夏季VOCs化学反应活性及来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大连市环境空气挥发性有机物(VOCs)污染特征及来源,基于2020年6~8月高时间分辨率VOCs在线观测数据,对大连市大气VOCs的浓度水平、组成特征、反应活性及来源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φ(VOCs)的平均值为(10.21±5.71)×10-9,其中烷烃占比为66.35%,烯烃为11.89%,炔烃为7.75%,芳香烃为14.01%.VOCs和NOx呈现夜间高,白天低的特征,而O3变化趋势相反.综合考虑物种活性,确定甲苯、乙烯、间/对-二甲苯、1-己烯、正丁烷、异戊烷、正戊烷和异戊二烯是影响大连市大气VOCs的关键物种,优先控制烯烃和芳香烃类化合物的排放是改善大连市夏季O3污染的关键.PMF源解析结果显示交通源(26.38%)、燃烧源(22.75%)、工业排放源(17.09%)、溶剂使用源(14.59%)、天然源(11.72%)和其他(7.47%)为监测期间VOCs的主要来源,交通源和燃烧源排放是大连市夏季O3防控的重点污染源.  相似文献   
962.
陈旭东  高良敏 《环境科学》2022,43(6):3149-3159
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和三维荧光光谱结合平行因子法(EEMs-PARAFAC)研究两条面源输入强度不同的城市河流春夏两季水体中溶解性有机质(DOM)含量和组成变化.结果表明,两条河流夏季水体DOM腐殖化程度和相对分子质量均显著高于春季(P<0.01). PARAFAC模型共解析出C1(UVC类富里酸)、 C2(类色氨酸)、 C3(类胡敏酸)和C4(UVA类富里酸)这4个化学组分,C1[(31±6)%]和C2[(31±4)%]为水体DOM中主要荧光组分.高面源输入水平的河流春季各组分荧光强度均低于夏季,而低面源输入水平的河流与之相反.随机森林回归模型表明,C3%对河流水质变化敏感度最高(R2=0.75,P<0.001),具有很好的指示作用;水面覆盖率(Cover)对C4%有显著预测重要性(P<0.001), C4%易受光化学氧化作用影响.主成分分析(PCA)和Adonis检验表明,氮和磷为水体自生源过程的重要推动力,面源输入强度和季节变化对城市河流水体状况有显著影响(R2=0.775,P<0.001).城...  相似文献   
963.
缺氧MBBR耦合部分厌氧氨氧化强化城市生活污水深度脱氮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缺氧MBBR是强化传统城市污水处理系统脱氮的一种方法,本研究通过向城市污水后置反硝化SBR中投加填料构建了缺氧双污泥系统,实现了城市生活污水部分厌氧氨氧化深度脱氮.在250d的运行中脱氮性能逐渐提高并实现稳定,出水总氮在5 mg·L~(-1)左右. 211~250 d的平均硝氮、氨氮和总氮去除率分别为(97. 7±2. 9)%、(93. 3±2. 9)%和(94. 3±2. 7)%.长期运行中观测到氨氮和硝氮的同步去除.针对氨氮去除途径进行分析,系统同化、硝化作用微弱.缺氧MBBR中存在厌氧氨氧化活性且对脱氮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实时定量PCR结果进一步说明缺氧MBBR中厌氧氨氧化菌富集,特别是缺氧填料生物膜中厌氧氨氧化菌丰度由初始的4. 37×10~7copies·g~(-1)增长到了2. 28×10~(10)copies·g~(-1).本研究表明缺氧填料生物膜在厌氧氨氧化的富集强化城市污水深度脱氮中或许具有可应用的潜能.  相似文献   
964.
Type 0092丝状菌污泥微膨胀在短程硝化中的实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春娣  安冉  韩徽  张娜  任浩  赵楠  焦二龙  彭永臻 《环境科学》2019,40(8):3722-3729
利用Type 0092丝状菌不易引发污泥恶性膨胀的特点,本实验采用实际生活污水,以SBR反应器接种短程硝化污泥,考察了短程硝化状态下启动Type 0092丝状菌污泥微膨胀的特性,研究了系统启动与维持期间的污泥沉降性能、亚硝酸盐积累率(NAR)、污染物去除特性以及污泥菌群结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控制DO为0. 3~0. 8 mg·L~(-1),F/M(以COD/MLSS计)=0. 24 kg·(kg·d)~(-1),按照交替缺氧/好氧模式运行(单周期3次,缺氧∶好氧=20 min∶60 min),能够启动Type 0092丝状菌污泥微膨胀与短程硝化耦合,系统SVI值维持在180 m L·g~(-1)左右,NAR一直维持在99%左右,COD和TN去除率能够分别提高约13%和5%,相较于传统全程硝化非微膨胀状态曝气量能节省约62. 5%.当交替缺氧/好氧模式变为单周期交替6次,缺氧∶好氧=10 min∶30 min,亚硝酸盐氧化菌(NOB)的活性会恢复,使短程硝化被破坏;低溶解氧、交替缺氧/好氧、低负荷是实现Type 0092丝状菌污泥微膨胀的关键因素,当负荷(以COD/MLSS计)大于0. 25 kg·(kg·d)~(-1)时,仅靠低溶解氧和间歇曝气无法维持污泥微膨胀状态.  相似文献   
965.
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和有机碳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罗晓虹  王子芳  陆畅  黄容  王富华  高明 《环境科学》2019,40(8):3816-3824
探究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团聚体的粒径分布、稳定性及有机碳在各粒径团聚体中的分布规律,以期为重庆地区土壤结构的改善及土壤有机碳库的维持及提高提供依据.以重庆市北碚区6种土地利用方式(针阔叶混交林、竹林、果园、旱地、水田和荒草地)为研究对象,采用湿筛法对土壤进行粒径分组,对比分析了6种土地利用方式处理下土壤团聚体和团聚体有机碳在0~20、20~40、40~60和60~100 cm土壤剖面中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的结构和肥力水平存在显著的差异.在0~100 cm土层土壤的各粒径团聚体中,6种土地利用方式的团聚体粒径均以 0. 25 mm为主;其中,竹林 0. 25 mm团聚体含量最高,其次是荒草地,旱地与果园含量最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0. 25~2 mm的粒径团聚体主要分布在0~20 cm土层(28. 78%~50. 08%),而0. 053~0. 25 mm和0. 053 mm的粒径团聚体主要集中在40~60cm土层.在整个土壤深度内,竹林和荒草地的土壤团聚体MWD和GMD均高于其他土地利用方式,即二者的土壤团聚体稳定性较强.土壤团聚体稳定性与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呈极显著正相关(r=0. 569,P 0. 01),在0~100 cm土层中,土壤0. 25~2 mm和0. 053 mm粒径的有机碳含量较高,其中0. 25~2 mm的最高,平均含量为56. 54 g·kg~(-1).除旱地土壤各粒径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在20~40 cm土层内最高,其他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各粒径团聚体内有机碳含量均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表现出显著的表层富集现象.总体上,6种土地利用方式下,竹林和荒草地在各土层中的土壤团聚体稳定性较好,且在各土层中,竹林土壤各粒径团聚体有机碳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966.
面向细分市场开发特色旅游产品是克服目前国内"农家乐"发展普遍存在的产品初级化和同质化现象的有效途径。基于游客活动偏好,应用市场调查获取的第一手数据,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对西安市"农家乐"旅游市场进行细分研究。细分结果表明,西安市"农家乐"旅游市场可按照旅游者的活动偏好不同划分为回归田园型、静态休闲型、康乐健身型、娱乐参与型和阳光运动型5个类型。与全国其他城市一样,西安市"农家乐"旅游市场的主体是市区和郊区的市民,且市场职业分异不显著,自驾车旅游者和大学生是西安市"农家乐"旅游市场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市场细分结果,提出面向不同细分市场,打造特色旅游产品和根据游游客出行特点,改善交通基础设施发展"农家乐"的建议。  相似文献   
967.
云南省洱海流域农业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绕洱海流域种植业产业结构调整、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问题,依托项目示范对农业生态补偿机制进行研究。以大理州政府为补偿主体,示范区内农户为补偿对象,结合资金补贴、技物补偿、智力扶持等补偿途径,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发酵床生态养猪、稻田养鱼、牛粪秸秆混种双孢菇等典型农业生态补偿模式研究,提出了1套农业生态补偿办法。针对补贴力度不足、补贴涵盖领域窄、缺少科学评估方法等问题,分别从政策立法、项目实施、理论研究、试点示范4个层面提出逐步构建洱海流域农业生态补偿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968.
目前随着高速公路建设的飞速发展,引发了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难度剧增,及时、正确地掌握和评判施工现场安全状况是预防和控制安全事故发生的有效途径。但公路施工领域安全评判涉及的因素很多,模糊性大、动态变化复杂是最显著的特性,因素之间互相作用使结果可变性很大,如何对受多种因素制约的事物或对象做出一个总体的评价是目前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模糊综合评判法可把定性评价转化为定量评价,能较好地解决模糊的、难以量化的问题。但由于该法使用的评语常带有模糊性,各影响因素的权重通常是专家凭经验给出,从而影响评判结果的客观性。而层次分析法适用于多方案或多目标的决策,可将定性与定量的分析相结合,可以减少评价中因主观性所带来的弊端,使评价结果更可信。本文在研究模糊综合评判法和层次分析法优缺点的基础上,将二者结合起来,建立西部地区高速公路施工现场安全状况评价的模型,利用该模型得出公路施工现场安全状况,为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和事故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69.
信息融合技术充分利用多源信息的互补性、综合性,可以极大地提高评价指标信息的质量和可信度。针对天然气采气管线运行环境复杂性带来的采气管线安全检测与评价在时间与空间的不确定性,通过采集以及分析天然气采气管线的宏观检测信息、无损检测信息、理化检测信息以及力学性能信息,提出了一种利用信息融合技术的采气管线安全性评价的模型,给出了该评价模型的步骤,并对某在役运行的天然气采气管线进行了安全性评价,并获得满意的效果。评价结果表明该管线存在不同程度腐蚀,安全性评价表明该管线可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970.
矿井避难硐室防护系统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根据避难硐室的防护功能,确定防护系统由防火防爆、密闭、供氧、制冷除湿、监测监控、动力、通讯、定位、照明、医疗、食品、水、卫生几大系统组成;通过理论分析,确定防火防爆密闭系统抗爆压力影响因素为反射压力、入射压力、静压载荷、门体材料及安全系数;通过计算,可得100人避难硐室压风供氧系统总供风量不得低于36m3/min,其他供氧方式的最小供氧量不得低于60L/min。为避难硐室防护系统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及可靠数据,为矿井紧急避险系统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