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57篇
  免费   726篇
  国内免费   1350篇
安全科学   694篇
废物处理   54篇
环保管理   306篇
综合类   3300篇
基础理论   539篇
污染及防治   86篇
评价与监测   191篇
社会与环境   264篇
灾害及防治   199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119篇
  2022年   266篇
  2021年   282篇
  2020年   372篇
  2019年   243篇
  2018年   211篇
  2017年   220篇
  2016年   212篇
  2015年   240篇
  2014年   248篇
  2013年   277篇
  2012年   348篇
  2011年   322篇
  2010年   342篇
  2009年   300篇
  2008年   280篇
  2007年   297篇
  2006年   285篇
  2005年   213篇
  2004年   168篇
  2003年   89篇
  2002年   73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59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961.
用参评因子动态排序法评价环境综合质量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评价环境综合质量常用的方法是计算加权平均的综合指数,其中权重的确定又多用层次分析法(AHP)。设计以实际监测数据为依据计算两个参数yi1和yi2,并据此对各因子进行分类并排序,由此可定性确定各因子对环境总体污染的相对重要性,并判识环境污染中的关键因子、预警因子、趋好转的因子及可不必特别关注的因子;为定量确定各因子在综合评价中的权重,再依排序位次对其赋值,然后利用所赋之值进行因子间的两两比较以克服AHP法一般应用中因各人掌握标准有异而造成比较结果的不确定性,使权重确定完全建立在监测数据的客观基础上。此外,因环境污染状况随时空改变,若需对不同时段或不同区域的环境综合质量进行评价,给各因子赋予不变的权重显然不妥,而用上述思路和方法可依据实测值的差别对不同时段或不同区域的环境评价因子进行有根据的差异排序,然后再用AHP法定权,这就使不同时空环境质量的比较更为客观合理。  相似文献   
962.
为适应目前管道安全监测需要,满足对扰动信号分类监测的实际需求,提出1种基于希尔伯变换和经验模态分解(EMD-HHT)的信号特征提取技术,利用基于φ-OTDR分布式光纤传感系统采集振动信号,通过EMD+HHT区分算法对管道沿线振动事件进行分解并提取6个典型特征向量,各特征事件数据经过EMD后选取IMF3为最终提取特征向量的原始数据,BP神经元网络可有效识别机械破坏、敲击破坏、车辆经过、人工挖掘、动力干扰5种事件。研究结果表明:在长输管道信号识别中,BP神经网络对5类事件平均识别率高达98.6%,该技术分类识别5类事件扰动信号,能够达到较高准确性,并且误报率平均在1.3%,能较好满足现场安全实时监测需求。研究结果对长输油气管道附近第三方破坏扰动信号分类监测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63.
云南粉土的动力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粉土是一种具有特殊工程性质的土,由粉土液化引起的工程震陷造成的危害极大。根据云南粉土的室内共振柱试验,得到了归一化处理后的G/Gm ax~γ/rγ和D~γ曲线,并运用修正后的双曲线模型进行了拟合分析。根据室内振动三轴试验,得出不同固结比和不同固结压力下的土的动强度与振动次数的试验曲线,发现动强度与破坏振次间符合较好的乘幂关系,动强度与固结比之间符合较好的二次抛物线关系;分析不同围压下孔压与破坏振次的试验曲线规律,发现可以用指数函数进行拟合。结果可供该类土的动力特性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964.
为提升排土场稳定性,以某露天煤矿排土场为例,结合正交试验和强度折减法,开展排土场稳定性影响因素显著性研究.通过分析资料与野外调研,厘定典型排土场稳定性诱发因素,构建排土场真三维地质模型,反演验证和分析排土场的岩土体参数和变形规律特征,得出排土场边坡内部应力和位移的变化特征以及塑性破坏区分布范围;以真三维网格模型中最危险...  相似文献   
965.
液态苯极易燃烧爆炸,苯类化学事故造成的后果及影响极大,其安全储存涉及多方面技术措施.通过危险预知分析等方法,较详细地介绍了苯罐的安全储存温度和安全储存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966.
两相厌氧工艺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为了了解两相厌氧工艺的研究状况,对两相厌氧反应器及相分离方法进行了综述,并指出了今后两相厌氧工艺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67.
火灾下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的变形非常大,伴随的转动也很大,尤其是单面受火的板,属于典型的大变形问题。基于平截面假定的M-φ非线性分析方法,以截面中心处的应变ε^-和截面曲率φ为基本变量,建立平衡方程,原理简单,比较适合对火灾下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的简单分析。材料的本构方程中考虑了塑性应变、蠕变应变和热膨胀应变,并采用了有效的热弹塑性积分方案。利用Quasi-Newton方法,进行求解。通过实际编程发现,该方法简单,计算量小,且计算精度能满足工程要求。缺点是需要选择合适的ε^-,φ初值。  相似文献   
968.
The process of the rice straw degradation in the fermentor with aeration at 290 ml/h was studied. The results of dissolved oxygen (DO) indicated that the optimum DO during cellulose degradation by microbial community MC1 ranged from 0.01 to 0.12 mg/L. The change model ofpH values was as follows: irrespective of the initial pH of the medium, pH values decreased rapidly to approximate 6.0 after being inoculated within 48 h when cellulose was strongly degraded, and then increased slowly to 8.0--9.0 until cellulose was degraded completely. During the degradation process, 15 kinds of organic compounds were checked out by GC-MS. Most of them were organic acids. Quantity analysis was carried out, and the maximum content compound was ethyl acetate which reached 13.56 g/L on the day 4. The cellulose degradation quantity and ratio analyses showed that less quantity (under batch fermentation conditions) and longer interval (under semi-fermentation conditions) of rice straw added to fermentation system were contributed to matching the change model of pH, and increasing the quantity and ratio of rice straw degradation during cellulose degrading process. The highest degradation ratio was observed under the condition office straw added one time every five days (under semi-fermentation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969.
为研究控制孔在穿层爆破中对裂隙扩展的作用机理,在实验室内进行穿层爆破相似模拟试验。研究表明:煤岩体试块上表面产生了贯穿炮孔和控制孔的裂隙,侧面生成了多条不规则的裂隙,试块内部出现了包括沿控制孔方向发展的多个断裂面;炮孔和控制孔连线上产生了较高拉应力,炮孔和控制孔连线方向上拉应变峰值是炮孔45°方向上的拉应变峰值的1.12倍;爆破产生的压缩应力波P和在控制孔处反射生成的反射横波Sr、反射纵波Pr在控制孔附近的煤岩体上产生应力叠加,造成煤岩体损伤,最终形成贯穿裂隙。穿层爆破中控制孔对爆生裂隙的扩展起到导向作用,但由于穿层爆破中煤岩交界面的存在,使得应力波出现复杂的反射、透射、叠加效应,造成煤层内裂隙无序发育,工程现场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970.
为解决传统冻结壁设计方法不能真实、合理地反映黏土地层中联络通道冻结壁实际受力情况,进而导致冻结壁厚度设计过于保守的问题,结合黏土地层直墙拱形冻结壁实际受力特点,基于对冻结壁支护压力的合理计算,提出1种适用于黏土地层冻结壁厚度设计的优化方法。结果表明:与传统设计方法相比,该方法所确定冻结壁支护压力与实际施工环境中冻结壁受力状态吻合效果更好,并且能够提供合理的安全储备;经数值计算和现场应用验证,计算所得冻结壁设计方案可以满足施工环境中的承载力及变形稳定性要求;且相较传统设计方案,所得方案兼具安全性与经济性,可有效规避因设计过于保守和冻结周期过长引起的冻胀、融沉变形过大等工程灾害的风险;该方法高效、易行,可为传统冻结壁设计方法提供必要补充,亦可为类似工程的施工设计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