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84篇
  免费   730篇
  国内免费   1378篇
安全科学   699篇
废物处理   54篇
环保管理   309篇
综合类   3339篇
基础理论   539篇
污染及防治   86篇
评价与监测   197篇
社会与环境   268篇
灾害及防治   201篇
  2024年   47篇
  2023年   121篇
  2022年   267篇
  2021年   286篇
  2020年   373篇
  2019年   247篇
  2018年   215篇
  2017年   220篇
  2016年   213篇
  2015年   242篇
  2014年   256篇
  2013年   278篇
  2012年   351篇
  2011年   327篇
  2010年   345篇
  2009年   302篇
  2008年   282篇
  2007年   298篇
  2006年   289篇
  2005年   213篇
  2004年   167篇
  2003年   89篇
  2002年   72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59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01.
To investigate the nitrifying activities of di erent soil types, soil samples collected from 8-, 50- and 90-year old tea orchards, the adjacent wasteland, and 90-year old forest were measured for their nitrification potentials using the conventional soil incubation and the liquid incubation method. Among di erent soil types, the nitrification potential of soil in tea orchards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wasteland and forest soils. The slurry shaken liquid incubation method was confirmed to be more accurate and have reliable results than the soil incubation. Interestingly, experimental result revealed that the generally applied pH value of 7.2 for the liquid media was not the optimal pH for these acid soils with a strong bu er capacity. This suggested that tea orchard soils may have nitrifiers requiring pHneutral condition for the best activity. Our data also showed that treatment with the commonly used nitrogen fertilizer urea significantly improved nitrification potential of the soils; such enhancement e ect was stronger on all of three tea orchard soils than on wasteland and forest soils, and also stronger on the younger (8- and 50-year old) tea orchard soils than on the older one (90-year old).  相似文献   
802.
分别用粗糙脉孢菌(Neurosporacrassa)、紫红曲霉(Monascuspurpureus)、掷孢酵母(Sporobolomycesroseus)、深红酵母(Rhodotorularubra)、诺卡氏菌(Nocardiasp. )N89和游动放线菌(Actinoplanessp. )A05的细胞壁制成6种诱导子.当在玉米培养基中添加适量诱导子进行诱导培养时,青霉PT95菌株的菌核生物量和菌核中积累的类胡萝卜素含量有了显著的提高(P<0. 01),从而提高了PT95菌株的类胡萝卜素产率.其中, 4种真菌诱导子的效果明显好于另外2种放线菌诱导子,紫红曲霉诱导子的效果最好.当培养基中紫红曲霉诱导子的质量分数为100μg/g时,每百克玉米的类胡萝卜素产率达到14 446μg,比对照提高176%.除紫红曲霉诱导子外,其余5种诱导子都能显著提高总色素中的β-胡萝卜素百分含量(P<0. 01). 表4参9  相似文献   
803.
依据石灰窑烟气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烟气治理工艺——SDS干法脱硫+布袋除尘脱硝一体化技术;分析了该技术的工艺流程、技术优势和关键系统。工程案例表明,该技术处理效果好、运行成本低,适用于我国石灰窑烟气的治理。  相似文献   
804.
805.
806.
徐曼  高明  余泺  朱浩宇  邓华  王子芳 《环境科学》2022,43(5):2758-2769
明确三峡库区紫色土旱坡地氮流失的年际变化特征,为库区的施肥管理措施和面源污染治理提供参考.依托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三峡库区试验站,于2018~2020年连续3 a设置不施肥(CK)、常规施肥(F)、优化施肥(OF)、化肥减量配施生物炭(BF)和化肥减量配施秸秆覆盖(SF)5种处理,研究紫色土旱坡地在油菜-玉米轮作模式下氮流失的年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三峡库区紫色土旱坡地地表径流主要发生在5月和8月,壤中流主要发生在6~10月. 2018~2020年降雨量逐年增加,各处理地表径流产流量逐年减少,壤中流产流量大致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年尺度下,壤中流产流量和产流次数均高于地表径流.(2)2018~2020年每年各形态氮的最高流失浓度出现时间大概一致,地表径流全氮、铵态氮和硝态氮最高流失浓度分别出现在5、 8~10和7月,壤中流各形态氮最高流失浓度分别出现在10、 10和5~7月.(3)地表径流各形态氮流失通量呈逐年降低趋势,壤中流各形态氮流失通量大致逐年增加.(4)生物炭和秸秆还田第一年降低氮流失通量的效果较好,但后续两年还田反而加剧了氮素流失通量.因此,三峡库区紫色土旱坡...  相似文献   
807.
为了研究分析 2017 年内蒙上海庙-山东特高压直流接入宁夏电网后对宁夏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产生的影响,分别从短路电流水平、直流短路比、暂态稳定特性、直流次同步振荡风险等多个方面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上海庙直流接入宁夏电网后会导致宁夏电网短路电流整体上升、直流送端系统有效短路比低、直流双极闭锁安稳装置拒动后系统失稳、直流配套电源存在次同步振荡风险等问题,建议加强蒙西电网网架,从其自身网架支撑该直流送出。  相似文献   
808.
本文通过许多实例.从测、报、抗、防、救等几个方面论述灾害评估标准的重要性,进而说明了灾害评估与减灾管理以及灾情统计的密切关系.文中还根据我国近几年灾害经济损失的情况对90年代的减灾目标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809.
六氯苯污染源水的饮用水应急处理工艺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长江水源地可能发生的六氯苯(HCB)突发污染事故,开展了应急处理工艺研究.考察了混凝剂聚合硫酸铁(PFS)投加量、KMnO4预氧化和木质粉末活性炭(PAC)吸附预处理对HCB 去除效果的影响.根据静态试验,设计了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进一步考察了KMnO4氧化与PAC 吸附联用预处理-混凝沉淀工艺去除HCB 的效果.结果表明,常规处理无法有效去除HCB;单独KMnO4 预氧化无法明显改善混凝沉淀对HCB的去除效果;PAC联用吸附预处理可明显提高去除效率.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在PAC,PFS,KMnO4投加量分别为40,5.0,0.5mg/L的最佳条件下,HCB 去除率为98.97%,但浊度在2NTU 以上.选取PAC 吸附预处理-混凝沉淀工艺进行中试试验,结果表明,在PFS 和PAC 投加量分别为15mg/L 和40mg/L 时,HCB 的去除率在98%以上,HCB 剩余浓度和浊度分别在1µg/L 和1NTU 以下.  相似文献   
810.
采用人工模拟降雨研究了不同坡度和降雨强度条件下紫色土坡地的磷素迁移方式和规律.结果表明,降雨强度和坡度越大, 颗粒态生物可利用磷(BPP)输出值越大.壤中流BPP 浓度为地表径流BPP 输出浓度的30%~45%;壤中流可在一定程度上减缓地表径流和生物可利用磷(BAP)的输出;地表径流和壤中流水溶性磷(DP)输出无显著差异, BPP 与BAP 浓度比在80%以上; BPP 主要通过泥沙以径流方式迁移,壤中流的少量泥沙是壤中流BPP 迁移的主要途径; BAP 输出浓度和径流量的关系显著相关.暴雨易引起BAP 和泥沙的大量迁移,表明强度大的降雨可能给水体环境带来更大的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