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7篇
  免费   145篇
  国内免费   221篇
安全科学   120篇
废物处理   7篇
环保管理   78篇
综合类   593篇
基础理论   80篇
污染及防治   15篇
评价与监测   38篇
社会与环境   70篇
灾害及防治   4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57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60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54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土壤多功能性对微生物多样性降低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土壤微生物群落在驱动多种生态系统功能和生态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维持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主要驱动力.鉴于全球背景下观察到土壤微生物多样性随着土地利用集约化、气候变化而降低的现象,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减少是否会对土壤多功能性产生影响进行调查显得尤为重要.利用稀释灭绝法构建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梯度,结合高通量测序等技术手段,探究细菌、真菌和原生生物多样性降低对土壤多功能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未灭菌土壤相比,稀释处理土壤微生物α多样性(丰富度指数和香农指数)显著降低.主坐标分析(PCoA)表明,未灭菌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与稀释处理土壤存在显著分异,而且细菌和真菌群落对稀释处理的响应高于原生生物.回归模型显示,土壤多功能性与微生物多样性指标呈显著的负线性关系,表明土壤微生物群落变化是调节土壤多功能性的关键因素.其次,通过集成推进树(ABT)和回归模型预测分析发现,一些特定的微生物类群如真菌短柄菌属(Solicoccozyma)、瓦湖胶珊瑚菌(Holtermanniella)和细菌属Rudaea相对丰度与土壤多功能性显著负相关,说明关键微生物类群在生物过程中发挥了指示性作用.进一步通过结构方程模型揭示,细菌、真菌和原生生物多样性都对土壤多功能性存在直接或间接影响,其中细菌是驱动土壤多功能性变化的关键生物因子.研究为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对土壤多功能性的影响提供了试验证据,并认为在单一农业生态系统中维持一定的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特别是关键微生物类群的多样性对未来生态系统功能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2.
基于阻抗失配原则,对滤波器输入阻抗和源阻抗之间的阻抗匹配问题进行研究,将阻抗失配的约束条件和其他针对EMI滤波器设计的各种限制条件,提出一种多目标优化设计方法,采用进化和遗传算法,综合考虑滤波器插损、阻抗失配、EMC标准和谐振等因素作为多目标参数,实现EMI滤波器优化自动设计。实验验证了优化设计结果具有实用性及较好的噪声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993.
选取5辆典型国六重型柴油车,进行基于C-WTVC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测试,分析了包括7种苯系物以及14种醛酮类物质的比排放量.结果表明,甲苯、苯、苯乙烯是国六重型柴油车苯系物排放的主体物质,占总量的60%~86%;而甲醛、乙醛、苯甲醛是醛酮污染物的主要物质,占总量的72%~87%.在同时包含市区、市郊和高速综合工况的试验车会产生较高的苯系物和醛酮类物质的排放,苯、苯乙烯在综合工况下的比排放量分别为处于市郊工况车型的1.25倍、1.45倍,市区占比为40%的货车具有最高的甲醛比排放量20.84mg/(kW×h),有超甲醇车甲醛排放限值的风险;在市郊工况下车型的甲苯、乙醛排放平均分别为其余车型的1.65倍、2.1倍.测试车辆的臭氧潜势均值达到(249.53±10) mgO3/(kW×h).  相似文献   
994.
科学辨析“国土空间”概念内涵是推进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完善国土空间规划理论的前提。应根据国土空间治理需求变化和学科理论发展需要,及时更新完善对“国土空间”的理解。本刊邀请15位青年学者研讨“国土空间”的概念内涵及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建议,主要观点如下:(1)国土空间是复杂的人地耦合系统,具有构成要素多元性、时空尺度嵌套性等特征。需要用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思维,进行国土空间的综合开发利用与系统修复保护,提出基于自然的空间治理方案。(2)国土空间是“流”所构建的网络空间,是不同利益主体组成的关系空间和为精细化治理服务的可计算领域。需要通过“流空间”进行国土空间的整合,推动区域之间资源和要素的共享,实现协同发展;也需要重视人地关系和人际关系的重构,协调多元主体的利益诉求,实现和谐发展;还需要完善国土空间开发管控的技术手段,平衡国土空间规划中的灵活性与统一性矛盾。(3)国土空间是有温度的空间。需要充分感知国土空间的风险性、适宜性、约束性、可达性,编制“以人民为中心”的国土空间规划,提升国土空间的人文关怀、生态功能和美学价值。(4)国土空间是国土空间规划和空间治理的对象,是具体的海洋空间、乡村空间、文化空间等,具有载体属性、资产属性、权利属性等,需要在国土空间规划中实现资源资产统一管理,彰显其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生态价值,满足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对国土空间的多样化需求。  相似文献   
995.
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在黄浦江两岸举办,通过对展期间游人集中分布的分析可知,世博园浦东会场的中国馆及邻近的水上出入口、主题馆和浦西会场的企业馆区域游人可能最为密集,而部分交通节点附近和浦东西部区域游人相对分散。通过展期内游客流动模式的预测可知,整个世博园区是以浦东中部的中国馆和邻近的外国馆、主题馆、公共活动中心,浦东西部的外国馆区,以及浦西的企业馆区域游人活动频率最高,中国馆区域的过江人流频度较高,而各场馆以及游人密集区通向交通节点的人流相对平缓。基于以上GIS空间分析,提出了如何控制局部地区游人数量和安全有效地疏散游人的场地规划建议。  相似文献   
996.
对蜡状芽孢杆菌在重金属生物吸附条件下细胞的界面形态及其变化情况进行了原子力显微镜成像观察与表征 .结果表明 ,在严格实验对照条件下未加入Pb(II)的空白菌体细胞呈杆状 ,单个细胞长约 3 3μm ,横截面分析结果为宽 1 9μm左右 ,高为 0 3~ 0 4 μm ,细胞壁表面比较光滑 ,细胞之间以竹节结构首尾相连排列成长杆状 ;吸附Pb(II)后细胞的体积则发生膨胀 ,单个细胞长约 3 9μm ,横截面分析结果为宽 3 1 μm左右 ,高约为 1 1 5 μm ,细胞壁表面变得比较粗糙 ,细胞之间较容易发生粘结 ,与对照空白菌体相比 ,细胞之间呈长杆状的竹节结构排列则变得很少 .采用截面分析曲线中形貌特征的高宽度比R对细菌细胞在云母基底表面的横向铺展变形作用进行了定量表征 (吸附铅离子后R值由 0 1 6 5变为 0 4 1 6 ) ,同时探讨了细胞在基底表面的横向铺展变形作用可能与细胞表面电荷影响细胞在基底表面的粘附性能密切相关 ,并受溶液pH、离子强度以及金属离子的暴露与吸附等外界因素影响而发生改变 .有关其详细机理 ,还有待在以后的研究工作中作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997.
为研究土钉支护结构体系的抗震性能,设计并完成了土钉支护边坡1:12比尺的振动台试验,研究了土钉支护边坡的动力反应特征和规律。结果表明:土钉支护边坡坡面的最大变形主要发生在边坡坡腹处,坡顶与坡趾的变形相对较小;增大土钉倾角会增大边坡的侧向位移,增加土钉长度以及减小土钉间距则会减小边坡侧向位移;土钉支护最大作用带基本位于土钉支护区的中前部,呈折线形,与计算假设的圆弧形不同,而且该作用带与滑裂面的位置并不相同;边坡土体中部和下部的加速度放大系数较小而且比较接近,边坡上部土体的加速度放大系数则较大。  相似文献   
998.
综采工作面安全性评价的改进灰色关联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灰色综合评价方法的客观性,提出了改进的灰色关联法.改进的灰色关联模型以加权灰色关联度和均衡度合成的均衡接近度作为评价准则,既避免了关联度由少数几个较大的关联系数决定的倾向,又采用了客观权系数--熵权,避免了评价中的主观性影响.对平顶山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六矿综采工作面的安全性进行评价,得出了各综采工作面安全性优劣的排序及差异程度,同时指出了各综采工作面在人、机、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999.
收集供电企业1961-2008年生产安全事故333起,应用海因里希骨牌理论对事故直接原因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选用北川彻三致因理论对事故的间接原因进行再分类,并进一步通过信息沉淀方法对事故的基本原因进行分类.分类结果表明,企业安全管理缺乏系统性是导致事故的根本原因,为供电行业的安全管理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00.
5种取代酚化合物对淡水发光菌的联合毒性   总被引:29,自引:7,他引:22  
以新型淡水发光菌——青海弧菌Q67(Vibrio-qinghaiensissp.—Q67)为检验生物,以VeritasTM微孔板光度计为发光强度测试设备,分别测定了3,5-二羟基甲苯、2,3-二甲基苯酚、对氯苯酚、邻氯苯酚、2,4-二氯苯酚对淡水发光菌的发光抑制毒性及其混合物的联合毒性.结果表明,5种取代酚的剂量-效应关系都可用Weibull模型有效描述,从这些模型估算的半数效应浓度负对数值(-logEC50)分别为2.69、3.08、3.43、2.81和3.66,可知其对发光菌的毒性大小顺序为:2,4-二氯苯酚>对氯苯酚>2,3-二甲基苯酚>邻氯苯酚>3,5-二羟基甲苯.分别设计浓度等于各自之EC50和EC10的2个等效应浓度比混合物以及3个不同效应浓度比混合物进行联合毒性实验,结果发现,在所实验的浓度范围内各个混合物的剂量加和(DA)模型与独立作用(IA)模型具有相似的作用规律,其联合毒性既可用DA模型也可用IA模型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