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0篇
  免费   144篇
  国内免费   240篇
安全科学   113篇
废物处理   7篇
环保管理   70篇
综合类   591篇
基础理论   78篇
污染及防治   16篇
评价与监测   36篇
社会与环境   69篇
灾害及防治   34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62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60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53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991.
福建省地体构造划分及构造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对福建省不同地区的地质特征进行详细的研究对比,划分出闽西北、闽西南、闽东和闽东南四个性质不同的地体,并研究了各地体的之间碰撞拼贴的历史,指出它们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1、晚元古代,闽西南地体和闽西北地体沿南平-宁化一线发生碰撞拼贴作用,同时伴随海底和陆上火山喷发活动;2、三叠纪,闽东地体沿政和-大埔一线和闽西南、闽西北地体发生碰撞拼贴作用,闽东南地体也随之拼贴在闽东地体之上;3、白垩纪,闽东南地体沿平潭-东山断裂带发生左行走滑运动.  相似文献   
992.
环境测试设备中湿度传感器的研究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主要对在环境测试设备中采用干湿球法和湿度计法测量相对湿度的原理进行了分析比较,说明了干湿球温度计在环境测试设备上适用的原因,并指出了在高温高湿的标准湿度范围内,应用千湿球法测量相对湿度是准确可信的,最后提出了一些相应的结论.  相似文献   
993.
针对云南省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特征的研究较少,以往学者少有结合云南实际情况进行有效分析等问题,为更好地发掘和传承传统村落文化,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准确的参考及服务,以云南省708个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运用空间分析和计量地理学模型,如最邻近指数、变异系数、地理集中指数、不平衡指数、核密度分析、叠置分析和缓冲区分析等对云南省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云南省传统村落呈现凝聚型分布,村落分布较集中、不均衡,主要分布于“三核一带”;云南省传统村落分布受自然因素和社会人文因素的影响,主要分布于高程值1 200~2 400 m,地貌为山地地区,坡度小于10°,气温为10~20℃,降雨量为700~1 400 mm,距离河流水系1 km的地区;云南省传统村落的分布不由地区经济发展的好坏来决定的,云南特有的少数民族和茶马古道对传统村落的分布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994.
采用温室气体观测卫星(GOSAT) 傅里叶变换光谱仪(FTS)发布的CO2柱浓度L3级别数据集产品,利用TCCON地基站点的CO2柱浓度数据对卫星遥感数据进行验证,分析中国CO2柱浓度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GOSAT卫星的CO2柱浓度产品精度较高,线性回归的r2为0.99,线性方程斜率为0.98,平均偏差为0.11 mg/L。中国CO2柱浓度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存在12个月的周期性季节性变化。2010、2020年区域年平均CO2柱浓度分别约为389.30、412.62 mg/L,增长了23.32 mg/L,年平均增长率大约为0.58%。中国区域大气CO2柱浓度的月变化存在明显的时空差异,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出现在4月和8月,2020年4月和8月的区域平均值分别为415.09、409.13 mg/L。中国区域CO2柱浓度从东部沿海向西部逐级递减,且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夏季高值主要集中在东南部沿海地区,冬季高值主要集中在华北地区。  相似文献   
995.
土壤多功能性对微生物多样性降低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土壤微生物群落在驱动多种生态系统功能和生态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维持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主要驱动力.鉴于全球背景下观察到土壤微生物多样性随着土地利用集约化、气候变化而降低的现象,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减少是否会对土壤多功能性产生影响进行调查显得尤为重要.利用稀释灭绝法构建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梯度,结合高通量测序等技术手段,探究细菌、真菌和原生生物多样性降低对土壤多功能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未灭菌土壤相比,稀释处理土壤微生物α多样性(丰富度指数和香农指数)显著降低.主坐标分析(PCoA)表明,未灭菌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与稀释处理土壤存在显著分异,而且细菌和真菌群落对稀释处理的响应高于原生生物.回归模型显示,土壤多功能性与微生物多样性指标呈显著的负线性关系,表明土壤微生物群落变化是调节土壤多功能性的关键因素.其次,通过集成推进树(ABT)和回归模型预测分析发现,一些特定的微生物类群如真菌短柄菌属(Solicoccozyma)、瓦湖胶珊瑚菌(Holtermanniella)和细菌属Rudaea相对丰度与土壤多功能性显著负相关,说明关键微生物类群在生物过程中发挥了指示性作用.进一步通过结构方程模型揭示,细菌、真菌和原生生物多样性都对土壤多功能性存在直接或间接影响,其中细菌是驱动土壤多功能性变化的关键生物因子.研究为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对土壤多功能性的影响提供了试验证据,并认为在单一农业生态系统中维持一定的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特别是关键微生物类群的多样性对未来生态系统功能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6.
基于阻抗失配原则,对滤波器输入阻抗和源阻抗之间的阻抗匹配问题进行研究,将阻抗失配的约束条件和其他针对EMI滤波器设计的各种限制条件,提出一种多目标优化设计方法,采用进化和遗传算法,综合考虑滤波器插损、阻抗失配、EMC标准和谐振等因素作为多目标参数,实现EMI滤波器优化自动设计。实验验证了优化设计结果具有实用性及较好的噪声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997.
选取5辆典型国六重型柴油车,进行基于C-WTVC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测试,分析了包括7种苯系物以及14种醛酮类物质的比排放量.结果表明,甲苯、苯、苯乙烯是国六重型柴油车苯系物排放的主体物质,占总量的60%~86%;而甲醛、乙醛、苯甲醛是醛酮污染物的主要物质,占总量的72%~87%.在同时包含市区、市郊和高速综合工况的试验车会产生较高的苯系物和醛酮类物质的排放,苯、苯乙烯在综合工况下的比排放量分别为处于市郊工况车型的1.25倍、1.45倍,市区占比为40%的货车具有最高的甲醛比排放量20.84mg/(kW×h),有超甲醇车甲醛排放限值的风险;在市郊工况下车型的甲苯、乙醛排放平均分别为其余车型的1.65倍、2.1倍.测试车辆的臭氧潜势均值达到(249.53±10) mgO3/(kW×h).  相似文献   
998.
A distinctive kind of organic carbon aerosol that could absorb ultraviolet-visible radiation is called brown carbon (BrC), which has an important positive influence on radiative budget and climate change. In this work, we reported the absorption properties and potential source of BrC based on a seven-wavelength aethalometer in the winter of 2018–2019 at an urban site of Sanmenxia in Fenwei Plain in central China. Specifically, the mean value of BrC absorption coefficient was 59.6 ± 36.0 Mm?1 at 370 nm and contributed 37.7% to total absorption, which mad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visibility and regional environment. Absorption coefficients of BrC showed double-peak pattern, and BrC had shown small fluctuations under haze days compared with clean days. As for the sources of BrC, BrC absorption coefficients expressed strong correlations with element carbon aerosols and primary organic carbon aerosols, indicating that most of BrC originated from primary emissions. The linear correlations between trace metal elements (K, As, Fe, Mn, Zn, and Pb) and BrC absorption coefficients further referred that the major sources of BrC were primary emissions, like coal burning, biomass burning, and vehicle emissions. The moderate relationship between BrC absorption coefficients and secondary organic aerosols suggested that secondary production of BrC also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The 120 hr backward air mass trajectories analysis and concentration-weighted trajectories analysis were also used to investigate potential sources of BrC in and around this area, which inferred most parts of BrC were derived from local emissions.  相似文献   
999.
科学辨析“国土空间”概念内涵是推进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完善国土空间规划理论的前提。应根据国土空间治理需求变化和学科理论发展需要,及时更新完善对“国土空间”的理解。本刊邀请15位青年学者研讨“国土空间”的概念内涵及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建议,主要观点如下:(1)国土空间是复杂的人地耦合系统,具有构成要素多元性、时空尺度嵌套性等特征。需要用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思维,进行国土空间的综合开发利用与系统修复保护,提出基于自然的空间治理方案。(2)国土空间是“流”所构建的网络空间,是不同利益主体组成的关系空间和为精细化治理服务的可计算领域。需要通过“流空间”进行国土空间的整合,推动区域之间资源和要素的共享,实现协同发展;也需要重视人地关系和人际关系的重构,协调多元主体的利益诉求,实现和谐发展;还需要完善国土空间开发管控的技术手段,平衡国土空间规划中的灵活性与统一性矛盾。(3)国土空间是有温度的空间。需要充分感知国土空间的风险性、适宜性、约束性、可达性,编制“以人民为中心”的国土空间规划,提升国土空间的人文关怀、生态功能和美学价值。(4)国土空间是国土空间规划和空间治理的对象,是具体的海洋空间、乡村空间、文化空间等,具有载体属性、资产属性、权利属性等,需要在国土空间规划中实现资源资产统一管理,彰显其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生态价值,满足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对国土空间的多样化需求。  相似文献   
1000.
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在黄浦江两岸举办,通过对展期间游人集中分布的分析可知,世博园浦东会场的中国馆及邻近的水上出入口、主题馆和浦西会场的企业馆区域游人可能最为密集,而部分交通节点附近和浦东西部区域游人相对分散。通过展期内游客流动模式的预测可知,整个世博园区是以浦东中部的中国馆和邻近的外国馆、主题馆、公共活动中心,浦东西部的外国馆区,以及浦西的企业馆区域游人活动频率最高,中国馆区域的过江人流频度较高,而各场馆以及游人密集区通向交通节点的人流相对平缓。基于以上GIS空间分析,提出了如何控制局部地区游人数量和安全有效地疏散游人的场地规划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