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51篇 |
免费 | 137篇 |
国内免费 | 239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114篇 |
废物处理 | 7篇 |
环保管理 | 70篇 |
综合类 | 578篇 |
基础理论 | 78篇 |
污染及防治 | 39篇 |
评价与监测 | 36篇 |
社会与环境 | 71篇 |
灾害及防治 | 3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篇 |
2023年 | 35篇 |
2022年 | 63篇 |
2021年 | 50篇 |
2020年 | 61篇 |
2019年 | 45篇 |
2018年 | 42篇 |
2017年 | 56篇 |
2016年 | 34篇 |
2015年 | 42篇 |
2014年 | 51篇 |
2013年 | 49篇 |
2012年 | 56篇 |
2011年 | 60篇 |
2010年 | 58篇 |
2009年 | 58篇 |
2008年 | 44篇 |
2007年 | 44篇 |
2006年 | 44篇 |
2005年 | 32篇 |
2004年 | 26篇 |
2003年 | 20篇 |
2002年 | 21篇 |
2001年 | 12篇 |
2000年 | 6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2篇 |
1996年 | 3篇 |
1994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72.
以吸附磷酸盐的镧改性凹凸棒土为研究对象,通过试验研究了pH、再生时间、再生温度及再生次数对镧改性凹凸棒土再生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碱性条件有利于改性凹凸棒土的再生,pH为8时,再生效果最佳;再生时间为30 min时,再生率超过90%,继续增加再生时间,再生率增长缓慢;再生温度升高会增加改性凹凸棒土的再生率及损失率,30 ℃时再生率较高、损失率较低;再生6次后改性凹凸棒土的性能破坏严重。综合考虑,改性凹凸棒土的最佳再生条件是pH为8,再生温度为30 ℃,再生时间为30 min,再生次数为6次。 相似文献
73.
长江三角洲地区耕地质量变化的初步研究——以锡山市为例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长江三角洲地区耕地质量变化的监测是区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的重点领域。锡山市位于太湖平原北部,其耕地质量变化过程反映了长江三角洲腹地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地区的耕地现状和发展趋势。本研究以锡山市为典型区,依据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多年土壤监测数据和有关耕地系统状态的统计数据,结合研究区耕地状况的调查分析,提出了支持压力-状态-响应模型的耕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据此指标体系分析了该区耕地质量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该区耕地系统的发展总体上是可控的、有序的、但是耕地系统产出能力的稳定性呈下降趋势,系统高水平投入的维持面临较大的压力。鉴于人口增加和耕地持续减少的态势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难以逆转,耕地占补的质量差异因素,是该区能否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74.
东湖沉积物中掺入腐殖质与铜 ,得到总有机碳 (TOC) 1.4 5 %~ 5 .72 %、总铜 (TCu) 12 0~ 2 70 0mg/kg的污染沉积物样品 ,离心法制取沉积物间隙水 .间隙水对大型溞 (Daphniamagna)进行 4 8h急性毒性试验 .沉积物及间隙水的化学分析表明 :间隙水中可溶性有机碳 (DOC)、铜 (Cu)、铁 (Fe)、锰 (Mn)、钙 (Ca)与沉积物中TOC和TCu含量关系呈现不同的变化规律 .多元分析表明 :间隙水中铜对大型溞的急性毒性 ,随沉积物中TOC含量的升高而减弱 ,随沉积物中总铜含量的增加而增强 ,多元回归方程为 :LC50 =- 0 .13179+0 .0 780 7[TOC]- 0 .0 0 0 12 [TCu]+0 .0 4 6 5 3[DOC]- 0 .0 80 4 5 [Cu]+0 .0 0 794 [Fe]+0 .0 36 6 [Ca],P =0 .0 0 0 0 相似文献
75.
从"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两个方面构建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客观相结合的方法测算绿水青山指数和金山银山指数,对长三角15个核心城市2008—2017年"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耦合协调度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采用固定效应面板模型对各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2008—2017年间,长三角地区绿水青山指数呈现波动上升趋势,金山银山指数逐年上升;耦合协调度由初级协调阶段逐步提升为中级协调阶段,"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协调发展程度逐步向好。影响因素分析发现,耦合协调度与经济发展呈现正U型关系;外商直接投资对耦合协调度呈现负向影响;技术进步能够提升耦合协调度;人力资本对耦合协调度的正向影响具有显著滞后效应,人力资本的积累有利于促进"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长期耦合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6.
77.
面向土木工程学科的安全工程课程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促进建设工程安全生产,针对土木工程学科高等教育,笔者采用文献检索和相关学科比较研究方法,探讨了建设安全工程课程设置原则与课程内容。分析表明:土木工程学科开设安全工程课程,为建设工程安全生产培养合格技术人才,是实现建设工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重要条件;课程设置应以"以人为本,安全第一"安全是效益"的观念、"建筑安全,百年大计"的思想、防灾、环保、安全宜居的建筑理论、建筑安全工程与安全科学技术相结合的实战能力培养为原则;面向土木工程学科的安全工程课程知识点应包括:安全法规,事故致因原理与事故规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建筑设计及施工项目的安全性评价,安全监理,事故案例与实践能力教学等。 相似文献
78.
偏二甲肼超临界水氧化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一套连续式超临界水氧化实验装置,以H2O2为氧化剂,在480~550℃、30 MPa条件下,进行了超临界水氧化偏二甲肼实验,建立了COD去除宏观动力学方程.实验结果表明,在超临界条件下,偏二甲肼氧化分解很快,当温度为550℃、压力为30 MPa、停留时间为5.8 s时,COD去除率可高达93.5%以上.偏二甲肼的去除率随反应温度升高、停留时间延长而提高.在H2O2过量50%的情况下,偏二甲肼氧化分解反应对有机物为1.13级,对氧气为0.29级;反应活化能Ea为44.65 kJ·mol-1;指前因子A为4.93×103. 相似文献
79.
80.
CANNED工艺细菌种群结构变化的FISH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电镜观察和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对亚硝化/电化学生物反硝化全自养脱氮(CANNED)工艺在不同游离氨(FA)质量浓度下反应器内细菌形态和种群结构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在亚硝化段,ρ(FA)为0.5 mg/L时,氨氧化菌(AOB)和亚硝酸盐氧化菌(NOB)分别占总菌数的0.9%和2.8%;ρ(FA)为12.4~48.6 mg/L时,AOB和NOB分别占33.6%~47.4%和1.0%~2.9%,能够实现短程硝化. 在电化学生物反硝化段,当ρ(FA)为0.5~12.4 mg/L时,脱氮硫杆菌、厌氧氨氧化菌和真细菌分别占总菌数的7.2%~15.3%,7.2%~10.3%和9.1%~14.3%;当ρ(FA)增加到48.6 mg/L时,上述3种细菌所占比例分别增加到总菌数的34.5%,44.2%和60.8%,表明随着ρ(FA)的增加,提高ρ(FA)有利于上述3种菌的生长,与SEM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