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0篇
  免费   145篇
  国内免费   218篇
安全科学   114篇
废物处理   7篇
环保管理   71篇
综合类   580篇
基础理论   78篇
污染及防治   14篇
评价与监测   36篇
社会与环境   69篇
灾害及防治   34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60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51.
近50a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玉米生产潜力时空演变特征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以2010年我国耕地空间分布遥感监测数据为基础,在1960—2010年的长时间序列气象数据、土壤数据等数据基础上,采用GAEZ(Global Agro-Ecological Zones)模型综合考虑光、温、水、CO2浓度、农业气候限制、土壤、地形等多方面因素,估算了中国玉米生产潜力,进而分析了近50 a来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玉米生产潜力的时空格局特征。研究表明:12010年中国玉米生产潜力总量是8.34×108t,玉米生产潜力空间差异显著,总体呈现东高西低的趋势,东北平原区的玉米生产潜力总量最高,达到1.97×108t,青藏高原区玉米生产潜力总量最小;2近50 a来中国玉米单产潜力和生产潜力总量整体呈现减少的趋势;3中国玉米单产潜力和生产潜力总量变化的区域差异较大,东北平原区的平均玉米单产潜力和生产潜力总量的增长趋势都最为明显,其他各区的变化趋势都相对较小。研究揭示了近50 a来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玉米生产潜力的时空演变特征,这为探究如何适应气候变化、提高中国玉米产量水平、科学指导玉米生产经营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52.
以Landsat遥感影像数据为主要信息源,利用Arcgis、Fragstats等数据处理软件,获得了平江县2006、2010、2014三期景观格局指数,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2006-2012年平江县主要的景观类型分别是林地。(2)从景观水平上看,2006-2014这8a时间内,研究区的景观格局虽有所变化,但总体呈一个较为稳定的水平,呈可持续发展的趋势。(3)引起研究区景观格局变化的驱动力主要包括近几年人口的迅速增长引起的土地利用类型转变;生产技术进步、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引起的景观格局变化;受湖南省和平江县制定的相关政策、相关规划影响的统一规划、协调发展的景观格局正在逐步形成。  相似文献   
953.
近20年来广东省农业面源污染负荷时空变化与来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东省农业面源污染负荷产生量大,对区域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采用清单分析法分析了近20年(1999~2019年)广东省农业面源污染负荷时空变化特征,探讨了农业面源污染的来源情况,并分析了农业生产投入强度、农业面源污染负荷和农业面源污染指标的关系.结果表明,近20年广东省农业面源污染总负荷下降6.08%,其中化学需氧量(COD)、总氮(TN)和总磷(TP)的污染负荷增幅分别为-11.88%、 4.99%和26.17%,耕地化肥和农药投入强度分别上升112.19%和60.38%.珠三角地区是广东省农业面源污染负荷最高的地区,其次分别是粤北、粤西和粤东地区.畜禽养殖是COD的主要来源,化肥和畜禽养殖是TN的主要来源,畜禽养殖和水产养殖是TP的主要来源,且水产养殖污染物排放占比呈现出明显上升趋势.不同区域的污染物来源存在一定差异,粤西、粤北和粤东地区COD和TP主要来源是畜禽养殖,TN的主要来源是化肥;珠三角地区水产养殖业成为TN和TP污染负荷的主要来源.广东省面源污染负荷总量下降主要源于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和农村人口比例减少.总体而言,广东省面源污染存在时间阶段性变化与空间差异,应当采取全面治理...  相似文献   
954.
土壤多功能性对微生物多样性降低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土壤微生物群落在驱动多种生态系统功能和生态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维持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主要驱动力.鉴于全球背景下观察到土壤微生物多样性随着土地利用集约化、气候变化而降低的现象,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减少是否会对土壤多功能性产生影响进行调查显得尤为重要.利用稀释灭绝法构建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梯度,结合高通量测序等技术手段,探究细菌、真菌和原生生物多样性降低对土壤多功能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未灭菌土壤相比,稀释处理土壤微生物α多样性(丰富度指数和香农指数)显著降低.主坐标分析(PCoA)表明,未灭菌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与稀释处理土壤存在显著分异,而且细菌和真菌群落对稀释处理的响应高于原生生物.回归模型显示,土壤多功能性与微生物多样性指标呈显著的负线性关系,表明土壤微生物群落变化是调节土壤多功能性的关键因素.其次,通过集成推进树(ABT)和回归模型预测分析发现,一些特定的微生物类群如真菌短柄菌属(Solicoccozyma)、瓦湖胶珊瑚菌(Holtermanniella)和细菌属Rudaea相对丰度与土壤多功能性显著负相关,说明关键微生物类群在生物过程中发挥了指示性作用.进一步通过结构方程模型揭示,细菌、真菌和原生生物多样性都对土壤多功能性存在直接或间接影响,其中细菌是驱动土壤多功能性变化的关键生物因子.研究为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对土壤多功能性的影响提供了试验证据,并认为在单一农业生态系统中维持一定的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特别是关键微生物类群的多样性对未来生态系统功能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55.
针对云南省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特征的研究较少,以往学者少有结合云南实际情况进行有效分析等问题,为更好地发掘和传承传统村落文化,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准确的参考及服务,以云南省708个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运用空间分析和计量地理学模型,如最邻近指数、变异系数、地理集中指数、不平衡指数、核密度分析、叠置分析和缓冲区分析等对云南省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云南省传统村落呈现凝聚型分布,村落分布较集中、不均衡,主要分布于“三核一带”;云南省传统村落分布受自然因素和社会人文因素的影响,主要分布于高程值1 200~2 400 m,地貌为山地地区,坡度小于10°,气温为10~20℃,降雨量为700~1 400 mm,距离河流水系1 km的地区;云南省传统村落的分布不由地区经济发展的好坏来决定的,云南特有的少数民族和茶马古道对传统村落的分布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956.
采用温室气体观测卫星(GOSAT) 傅里叶变换光谱仪(FTS)发布的CO2柱浓度L3级别数据集产品,利用TCCON地基站点的CO2柱浓度数据对卫星遥感数据进行验证,分析中国CO2柱浓度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GOSAT卫星的CO2柱浓度产品精度较高,线性回归的r2为0.99,线性方程斜率为0.98,平均偏差为0.11 mg/L。中国CO2柱浓度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存在12个月的周期性季节性变化。2010、2020年区域年平均CO2柱浓度分别约为389.30、412.62 mg/L,增长了23.32 mg/L,年平均增长率大约为0.58%。中国区域大气CO2柱浓度的月变化存在明显的时空差异,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出现在4月和8月,2020年4月和8月的区域平均值分别为415.09、409.13 mg/L。中国区域CO2柱浓度从东部沿海向西部逐级递减,且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夏季高值主要集中在东南部沿海地区,冬季高值主要集中在华北地区。  相似文献   
957.
许多实验研究都关注大气凝聚相中单一有机化合物的液相光化学,对于实际大气液相环境中溶解性有机质(DOM)的液相光化学氧化的研究还很少.为此,本文报道了模拟太阳光和紫外光辐照下,大气气溶胶水相萃取的DOM直接或·OH氧化的实验结果.不同光解阶段的产物的吸光、氧化特性采用UV-vis和黑炭气溶胶质谱仪(SP-AMS)分析.结果表明,紫外光体系中DOM得到不断降解,相应的产物f44值远低于太阳光体系;液相光解时会生成多种羧酸,草酸的生成量最高.太阳光照反应条件下吸光度和HULIS浓度变化不大;而UV和UV+·OH条件下,HULIS浓度随反应时间不断增加,UV+·OH中反应23 h时HULIS浓度约为初始的4倍,说明含羧基、羟基和芳香基等官能团的棕色碳的形成.综合研究结果表明,太阳光作用下实际DOM液相氧化时吸光性和棕色碳的形成速率不是很快,而紫外光作用下大部分DOM不断分解为HULIS或小分子物质,剩余的有机物的吸光性可能比较强,导致最终产物的单位质量吸收效率(MAE)比较高.本文首次探讨了实际膜液相氧化过程,结果对厘清大气复合污染的形成机制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58.
洪湖国际重要湿地沉积物磷空间分布特征及释放风险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洪湖国际重要湿地沉积物磷不同空间分布研究发现,洪湖入湖口沉积物TP含量范围为781.31~1955.84 mg·kg-1,平均值为(1287.21±437.28)mg·kg-1;湖区沉积物TP含量范围为438.33~1554.04 mg·kg-1,平均值(718.10±238.15)mg·kg-1.入湖口沉积物TP含量显著高于湖区沉积物(P<0.05),养殖围垸沉积物TP含量高于湖面沉积物,但无显著差异(P>0.05).湖区西北和东北区域沉积物TP含量高于西南区域,四湖总干渠入湖口沉积物TP显著高于螺山干渠入湖口(P<0.05),四湖总干渠磷输入可能是洪湖沉积物磷主要来源.洪湖不同类型采样点的沉积物磷形态组成存在显著差异,入湖口沉积物磷形态以Fe/Al-P和Ca-P为主,而湖面沉积物以OP和Ca-P为主,空间磷形态组成变化与人类活动影响和水生植物分布有关.通过沉积物Fe/Al-P和OP估算沉积物生物有效磷(BAP)含量,以BAP占TP比例来估算洪湖沉积物磷释放风险,BAP/TP为39.8%~69%,均值为(56.5±7.23)%,存在较高的磷释放风险.OP和BAP与上覆水TP显著相关(P<0.01),BAP与上覆水正磷酸盐相关性最高,表明上覆水磷浓度可能与沉积物Fe/Al-P和OP向上覆水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959.
补偿资金“从何而来”已成为制约流域生态补偿可持续运行的突出问题。“搭便车”诱惑、生态要素产权界定不清以及生态补偿项目本身的局限性阻碍了多元融资,致使流域生态补偿面临内生性资金供应不足与外部性资金支持增长受限的“资金筹措难题”。本文运用案例分析法与归纳法,总结国外生态补偿融资以及补偿资金使用的经验,以此凝练出有益启示。基于中国本土国情,构建起内生性资金供应与外部性资金支持“协同发力”的流域生态补偿多元融资体系已成为必然。通过优化流域生态补偿多元融资的市场化运作环境,明确界定流域生态资源的产权归属,维护多元融资主体的利益诉求,搭建流域生态补偿项目的内生性资金供应链与丰富获取外部性资金支持的融资方式,完善资金使用评估与信用体系建设等具体内容与手段,提供流域生态保护可持续的资金支持。  相似文献   
960.
介绍了南钢炼铁厂5^#高炉原料转运系统除尘治理情况,分析了转运站除尘系统的特点,针对不同扬尘点采取不同的密闭形式,系统采用多项技术先进的设备,有效解决了原料转运过程中的无组织排放,为同类型粉尘治理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