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4篇
  免费   93篇
  国内免费   144篇
安全科学   79篇
废物处理   11篇
环保管理   41篇
综合类   415篇
基础理论   71篇
污染及防治   14篇
评价与监测   41篇
社会与环境   42篇
灾害及防治   1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淮河流域河南段水生植物多样性评价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淮河流域河南段开展野外调查及室内监测,分析河流水生植物类群组成及优势物种,从多样性、丰富度、优势度、均匀度4个方面对水生植物进行健康评价,采用CCA分析法探讨影响水生植物的关键环境因素。结果表明,淮河流域河南段共有水生植物38种,隶属于25科33属,分布广泛的优势种为芦苇、水花生、金鱼藻、轮叶黑藻、水蓼、水鳖、篦齿眼子菜。针对健康评价结果,淮河流域河南段水生植物呈现病态到健康状态。分析表明河流生态系统遭受破坏,生态系统呈现不稳定状况,主要原因为水质污染及人为活动干扰强烈。根据水生植物分布与水环境因子CCA响应关系研究,影响水生植物的主要因子为TP、COD、p H、电导率、氨氮。  相似文献   
182.
为了探究浮游细菌和蓝藻暴发之间的关系,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夏季蓝藻暴发期间太湖竺山湾表层水和底泥中浮游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从门水平来看,水样和底泥中平均相对丰度最高的为变形菌门,放线菌门次之,此外蓝藻门也有一定的比例,可为水华暴发提供预警指示;从属水平来看,水样中的优势细菌主要为GpXI和GpIIa,底泥中为Gp6和GpIIa。  相似文献   
183.
在综合分析山东省开展的环境监测技术演练活动基础上,重点探讨了省站开展全省性的多场所、多领域、多参数技术演练活动的组织及考评内容,特别介绍了演练活动考评的形式、内容、安排、标准及要求,总结了开展演练活动的收获与体会,以及发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4.
为应对大规模光伏发电并网运行对电网电压水平的诸多不利影响,对传统的三级无功电压控制进行分析,基于电网无功电压分层分区平衡特点和复杂控制系统的分级递阶控制原理,提出利用多种无功源协调控制技术来解决因光伏发电引起的电网电压波动的方法。分析结果表明:建立光伏发电与传统无功源的协调机制,是维持含大规模光伏发电电网电压水平的可行性较强的技术方式。  相似文献   
185.
利用废弃绿茶叶粉末(简称茶叶末)作为吸附剂,考察了pH、温度、时间等对水溶液中Co2+的影响。结果表明:(1)茶叶末对Co2+的吸附量随着pH的上升而上升,其中pH=5.50为最佳。茶叶末对Co2+的吸附量均随时间延长呈现上升趋势,吸附速度先快后慢,吸附最佳时间为90min。(2)不同温度下,茶叶末对Co2+的吸附较好地符合Langmuir模型。该吸附过程是化学离子交换过程,主要发生在重金属离子与羟基、氨基的氢原子之间。(3)茶叶末对Co2+的吸附是自发、放热过程,降温有利于吸附,反应时吸附界面上的混乱度增加。(4)盐酸是很好的解吸介质,解吸率为92.65%。通过灼烧(或燃烧)可以回收水溶液中绝大部分的Co2+,不仅减小了对环境的污染,而且节约了资源。  相似文献   
186.
作为一种设计和分析的工具,计算流体力学(CFD)技术已成功应用于火电厂选择性催化还原(SCR)系统设计中,提供了大量物理模型或现场试验不能得到的数据。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CFD技术在选择性催化还原(SCR)中的研究及应用进展,指出该研究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7.
借鉴发达国家对污染物场地的管理方法,探索了我国污染场地分类管理的程序:从疑似污染场地的申报建档、疑似污染场地的初步调查、场地的危害分级、污染场地的详细调查、污染场地风险评估,到污染场地的治理修复,以及贯穿场地管理始终的环境监测.在上述管理程序中还缺失危害分级的方法,其他步骤已有相关技术文件支持.本文进一步构建了其中场地危害分级的方法:即根据污染源是否存在,污染物的性质、赋存状态、迁移性、含量水平,周围是否有敏感目标及其类型,分成不同的危害级别和管理级别,并实施不同的管理措施.以江苏省八家氯丹、灭蚁灵生产企业场地为例,经初步调查和危害分级,将8个场地分为3类:B类场地(有1个场地)环境介质中无超标污染物检出,但场地上的有害废弃物需要处置;C类场地(包括3个场地)局部有超标污染物检出,但场地不具备详细调查采样和修复的条件,需要对污染区进行隔离处置,以降低人体健康风险;还有D类场地(包括4个场地)需要详细采样以确定污染范围并进行风险评估.根据最后一类4个场地进一步调查评估的结果,并考虑到场地实施修复的经费、技术可行性及场地相关利益方的意见,决定优先对其中1个场地实施修复治理.  相似文献   
188.
荧光光谱技术在堆肥腐熟度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温好氧堆肥是世界各国资源化利用固体有机废弃物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堆肥腐熟度是评价堆肥过程及堆肥产品质量的重要尺度.荧光光谱(FS)技术具有诸多优点,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不同来源有机质结构特征的研究,其在堆肥腐熟度评价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分析了FS技术的原理及特点的基础上,从发射光谱、激发光谱、同步FS和三维FS方面详实综述了FS技术在有机固体废弃物堆肥物质转化及腐熟度评价中的应用原理及其国内外进展,并对FS技术在堆肥腐熟度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189.
为改善板柱节点的抗震性能,设计了一种钢管混凝土柱贯通楼板,混凝土板简支在柱外侧钢托板上的铰支撑钢管混凝土板柱节点,并对此类节点的抗冲切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190.
氮肥对污染农田土壤中铅的调控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铅污染农田土壤做盆栽试验,研究了氮肥品种和施用量对小白菜吸收铅及土壤中铅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氮肥施用量相同的条件下,施用不同形态氮肥对小白菜地上部及根系吸收铅有显著影响;适量的NH4NO3不会对小白菜地上部造成显著影响,增施Ca(NO3)2也不会造成小白菜地上部含铅量的继续增加;各施氮处理的土壤pH较不施氮处理的土壤pH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且以(NH4)2SO4处理的土壤pH下降幅度最大,施用Ca(NO3)2的处理的土壤pH变化不显著;氮肥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土壤中各形态含铅量,其中对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无定形氧化锰结合态,无定形氧化铁结合态及有机结合态含铅量影响较大,但并未改变各形态铅的分布顺序;小白菜吸收的铅主要来源于土壤中的交换态铅,但也可吸收部分碳酸盐结合态铅、铁锰氧化物结合态铅及有机结合态铅,甚至可吸收部分残渣态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