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0篇
  免费   141篇
  国内免费   273篇
安全科学   188篇
废物处理   11篇
环保管理   62篇
综合类   728篇
基础理论   122篇
污染及防治   47篇
评价与监测   59篇
社会与环境   71篇
灾害及防治   66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79篇
  2021年   74篇
  2020年   90篇
  2019年   64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55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65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81篇
  2011年   74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70篇
  2007年   71篇
  2006年   79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41.
通过用BOD5/CODCr法、CO2生成量法(PCD法)和改进的振荡培养法对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DTAC)和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DTAB)的生物降解性能进行分析评价.改进的振荡培养法中DTAC和DTAB的质量浓度测定采用溴酚蓝分光光度法,并通过可见光谱扫描,找出DTAC和DTAB的质量浓度测定的最大吸收波长为417nm,得出质量浓度测定标准曲线.降解度分别为62.7%和69.5%,IB指数分别为167.4%和171.2%;振荡培养法的初级生物降解度均为99.2%.研究表明:DTAC和DTAB未经生物强化手段(如BODs/CODCr法),短时间不易生物降解,但经过一定的生物强化手段(如PCD法和改进的振荡培养法)后,DTAC和DTAB可生物降解,并且培养驯化后的微生物对DTAC和DTAB的降解效率更高,速率更快.DTAB的降解性能优于DTAC,Cl-对生物活性的抑制比Br-要强.  相似文献   
842.
选择西南地区某军事训练场及军事油库区土壤,采用溶剂萃取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进行土壤中多环芳烃污染质量比、来源和风险水平研究,并对军事场地、工业场地、污灌农田土壤多环芳烃进行评价对比,分析各种类型土壤多环芳烃污染的异同点.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土壤中多环芳烃质量比存在较明显差异,总质量比从小到大顺序为军事油库土壤、军事训练场土壤、污灌农田土壤、工业土壤.军事训练场、军事油库区土壤为油类、草木等燃烧与石油类的混合污染,污灌农田土壤为草木燃烧与石油类的混合污染,工业土壤为煤炭高温燃烧所致.苯并[a]芘等效质量比从小到大顺序为军事训练场土壤、军事油库区土壤、污灌农田土壤、工业土壤.根据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军事训练场土壤和军事油库土壤处于安全水平以内,工业土壤存在严重健康风险.  相似文献   
843.
木制品中有害物质风险分析涉及多指标、多水平,必须采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从整体上对多指标样品进行分析.为了更有效地估计木制品中有害物质含量的代表值,以山东口岸人造板及其制品连续3a的甲醛释放量检测数据为样本,使用Bootstrap方法对木制品中有害物质质量浓度控制上限(UCL)进行计算、评估、比较及验证.结果表明,山东口岸人造板及其制品在2007年、2008年和2009年的UCL值分别为2.508 6 mg/L、1.916 5 mg/L、1.300 9 mg/L,反映出木制品中甲醛释放量风险逐年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844.
骆马湖浮游植物演替规律及驱动因子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江苏骆马湖作为南水北调工程的重要调蓄湖泊,水生态系统结构变化不容忽视.为研究骆马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演替规律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于2014~2018年进行了逐月监测.研究期间骆马湖总氮、高锰酸盐指数、电导率等参数呈逐年升高趋势,氟离子浓度呈逐年下降趋势.共鉴定有浮游植物7门71属,月均生物量变化范围0.16~5.51mg·L-1.硅藻和绿藻为绝对优势门类,其次为甲藻及隐藻;主要优势属为针杆藻(Synedra sp.)、隐藻(Chroomonas spp.)、直链硅藻(Aulacoseira spp.)、锥囊藻(Dinobryon sp.)、栅藻(Scenedesmus spp.)、脆杆藻(Fragilaria spp.)、转板藻(Mougeotia sp.)、纤维藻(Ankistrodesmus sp.)和裸藻(Euglena spp.).2014~2018年骆马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年际差异较大,其变化主要体现在浮游植物生物量的再分配,硅藻和绿藻继续保持优势外甲藻和蓝藻的优势度增加.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显示,骆马湖浮游植物群落变化与总氮、氟离子、水温、总磷、溶解氧、pH、电导率和高锰酸盐指数等因素有关,广义可加模型同样显示总氮、氟离子浓度和水温是主导骆马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总氮、氟离子浓度是影响浮游植物群落年际变化的环境因子,而水温是引起浮游植物群落季节变化的主要因子.结合近几年管理部门采取的措施,浮游植物群落年际变化可能与骆马湖实行禁止采砂和拆除围网等管理修复措施有关.  相似文献   
845.
采用二硫化钼(MoS2)作为助催化剂加入到亚铁离子(Fe2+)/单过硫酸盐(PMS)体系,去除溶液中的磺胺甲恶唑(SMX)和还原六价铬(Cr(Ⅵ)),分别对SMX及SMX与Cr(Ⅵ)共存情况下的去除效果进行研究,并考察了MoS2、Fe2+、PMS、SMX投加量对SMX和Cr(Ⅵ)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MoS2]0=0.9 g·L-1,[Fe2+]0 =0.3 mmol·L-1,[PMS]0=1 mmol·L-1,[Cr(Ⅵ)]0=100 μmol·L-1,[SMX]0=25 μmol·L-1,初始pH为3.0的条件下反应30 min时,SMX的去除率和Cr(Ⅵ)的还原率分别达到98.8%和99.2%;实验中MoS2和Fe2+浓度与Cr(Ⅵ)还原率呈正相关,而PMS浓度过高则会抑制Cr(Ⅵ)的还原;MoS2/Fe2+/PMS体系下Cr(Ⅵ)的还原机理不仅与MoS2还原生成的亚铁离子有关,Cr(Ⅵ)也能够被MoS2或PMS直接还原.EPR实验表明,MoS2/Fe2+/PMS体系中主要的自由基是SO4·-和HO·.  相似文献   
846.
基于分形维数权重的南水北调东线源头水质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质评价问题的实质是对水质现状和各评价因素间的函数关系的逼近,是一种复杂的非线性问题.针对水质评价指标之间的非线性关系,提出了基于分形维数权重的水质评价方法.为有效地评估南水北调东线源头的水质现状,首先选取影响水质评价的7个主要因素,根据标准等级水体分类标准,采用在等级标准中随机内插的方法,得到50个标准等级样本,并根据样本综合评估值与经验等级之间的关系建立分形插值评价模型;最后,以长江江都市芒稻河断面2001—2008年的年平均水质监测数据为例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通过分段函数得到每个样本的具体得分值,因而具有较高的分类精度,为水质评价提供了一种较好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847.
通过对太原市2013年冬季和2014年夏季PM10、PM2.5、SO2和CO 24小时平均浓度实时数据的整理和分析,结果表明,冬季污染较夏季严重。冬季为采暖期,颗粒物、SO2和CO相互之间呈现较强的相关关系,污染物来源有着较高的同源性,区域采暖燃煤是区域大气污染的主导性影响因素;夏季为非采暖期,颗粒物、SO2和CO相互之间呈现较弱的相关关系,其污染来源有着较低的同源性,燃煤污染不是区域的主要污染因素,颗粒物、SO2和CO来源于不同行业的工业污染,同时城市机动车尾气也是PM2.5和CO的污染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48.
介绍了美国海洋保护区的主要管理模式和管理机构及相关法律与政策,建立公海保护区的立场和实践活动,提出了我国参与公海保护区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49.
总结了我国农村在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造成整体风貌落后和失去地方文化特色,提出了利用村落生态景观规划实现新农村的建设目标:农村基本建设的优化、环境的美化;结合湖北石陂村实践,指出村落生态景观规划设计策略上应重点发展村落核心景观——村落文化广场和村落生态廊道,利用广场与廊道分割合理布局村落用地,并注重保护环境敏感区,对农村生活垃圾进行生态、无害化处理,从而实现村落景观的优化。  相似文献   
850.
铬污染土电阻率实验的比较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模拟铬污染场地污染土和未污染土的电阻率差异性,通过室内电阻率实验,比较不同含水率下铬污染土和未污染土的电阻率及其斜率的变化;然后通过人工配置铬污染浸出液模拟实际场地低浓度铬污染土,分析低浓度污染土与未污染土的电阻率差异。结果表明:2种土的电阻率随着含水率的增加而减小,但是铬污染土电阻率变化曲线斜率比未污染土小;同一含水率下,铬污染土的电阻率值随浓度增加而减小,但是与未污染土之间仍然有电阻率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