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2篇
  免费   142篇
  国内免费   304篇
安全科学   193篇
废物处理   10篇
环保管理   59篇
综合类   738篇
基础理论   116篇
污染及防治   73篇
评价与监测   58篇
社会与环境   67篇
灾害及防治   64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78篇
  2021年   78篇
  2020年   94篇
  2019年   63篇
  2018年   57篇
  2017年   73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65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63篇
  2012年   80篇
  2011年   72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69篇
  2007年   71篇
  2006年   75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01.
庄玮  杨婧  龚冰柔  郑莹  赵纯 《中国环境科学》2021,41(10):4654-4661
将臭氧(O3)体系与压电(PE)体系相结合提出了压电臭氧化(PE-O3)体系,探究了该体系对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硝基苯(NB)的降解效果,考察了转速、O3浓度、钛酸钡(BT)投加量和初始pH值对NB去除的影响.此外,探讨了PE-O3体系降解NB过程中存在的活性物质,并分析了反应机理.结果表明:PE-O3体系对NB的降解体现出明显的协同效应(协同系数高达5.04),在15min内对NB的去除率高达85.37%,反应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规律,k为0.1256min-1.此外,PE-O3体系在120min内对NB实现了74.06%的矿化.随着磁力转子转速的增加,体系反应速率提升,当转速提高到1500r/min时,反应速率常数可达到0.1446min-1.反应速率随体系中BT浓度和O3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但一定程度后,增长趋势变缓.NB降解速率随pH值的增加而增大,当pH值为9.0时,在15min后体系中的NB降解率达85.69%.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是降解NB的主要活性物质.  相似文献   
702.
目的 通过大气环境氯离子沉降率和严酷度评价研究,为海水抽水蓄能电站设备防腐蚀设计提供数据支撑.方法 主要利用干片法和银测试片法对海南某地区远海a点和近海b点3—6月大气中的氯离子沉降率和腐蚀速率进行研究.结果 干片法数据分析发现,每月b点氯离子沉降率高于a点,其平均温度低于a点,平均相对湿度高于a点.银片数据分析发现,...  相似文献   
703.
目的 研究一种金属减振器的库房贮存寿命的实验室加速贮存试验验证方法.方法 首先分析某型金属减振器的性能指标参数和贮存薄弱环节,然后设计并实施相关的加速贮存试验.通过对试验数据进行回归分析,获得金属减振器常温下的应力松弛关系式,进而开展金属减振器的加速贮存验证试验,验证其贮存后的性能指标参数能够否满足要求.结果 根据验证...  相似文献   
704.
河豚毒素(tetrodotoxin,TTX)易富集于河豚鱼和螺类体内,在我国沿海食用螺类中毒事件常有发生。在我国近海采集螺类及河豚鱼样品,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河豚毒素。2018年,在浙江和江苏近海织纹螺(Nassarius spp.)体内多检出河豚毒素,在福建宁德东风螺(Babylonia sp.)体内含量最高,为5.35 mg/kg。我国螺类河豚毒素污染主要分布于福建、浙江和江苏近岸海域,且春、夏季是毒素污染高发期;在山东近海偶有检出;在辽宁、广东、广西和海南近海未检出。天津和辽宁近海河豚鱼体内河豚毒素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705.
根际微生物对维持土壤根际微域环境的活性和土壤有机污染物的自净、有毒重金属的迁移转化等发挥重要的作用。文章选用鄱阳湖优势湿地植物芦苇和苔草进行不同水文情势和外源铅锌下的室内试验,通过测定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探讨了水位和重金属Zn2+和Pb2+对湿地植物芦苇和苔草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锌(≥5 mg/kg)对芦苇根际细菌和真菌数量的影响表现为刺激作用,对放线菌数量的影响较为复杂;微生物对锌的敏感性大体上表现为放线菌细菌真菌。锌(≥5 mg/kg)对苔草根际细菌数量的影响表现抑制作用,对苔草根际放线菌和真菌的生长有刺激作用,但浓度高时(100 mg/kg)受到抑制,数量减少。总体上苔草根际细菌、放线菌和真菌较芦苇对锌更为敏感,表现为细菌真菌放线菌。水位对微生物数量的影响较大,相同铅离子浓度下淹水状态的细菌、放线菌和真菌数量显著高于湿润状态组;湿润状态处理组对铅的耐性大于淹水状态处理组;苔草根际细菌对铅的耐受性大于芦苇,芦苇根际的放线菌和真菌对铅的耐性大于苔草。  相似文献   
706.
石羊河流域水坝建设生态经济影响综合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客观评价水坝建设对区域生态、经济的影响问题,对于完善我国水利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和促进水坝与生态系统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根据水坝对干旱内陆河流域生态、经济影响的特点,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对石羊河流域水坝修建初(20世纪60—70年代)和水坝运行40年后(2000—2010年)生态、经济状况进行对比评估.结果表明:1植被和水资源指数在水坝建设生态影响评价指标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生物丰富度指数、水网密度指数和地表水空间分布在指标层各评价因子中占据最高权重.2流域水坝建设使得区域社会经济指数有较大提高,而自然规律、生物资源和人居环境则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反映出水坝建设对区域生态经济的促进是建立在不断消耗自然资源基础之上的,也就是说经济增长是以区域的生态环境逐步恶化为前提的,缺少生态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707.
自然保护区的保护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重视.本文从保护自然保护区和水电站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了做好涉及自然保护区的水电站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难点和重点,并对水电站项目建设对自然保护区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全面、详细的分析,且从设计阶段、施工阶段和运营阶段提出了一整套保护自然保护区的措施,这将对涉及自然保护区水电站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和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工作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08.
北京城区可吸入颗粒物分布与呼吸系统疾病相关分析   总被引:5,自引:11,他引:5  
可吸入颗粒物(PM10)已成为北京市首要空气污染物,严重影响城市环境质量及居民健康.本研究采集了北京市2008~2009年非采暖期与采暖期两个不同时期不同粒径(0.3、0.5、3.0和5.0μm)的大气颗粒物浓度,利用空间分析方法研究其分布规律;同时收集同期患呼吸系统疾病的病人数据,对其进行统计分析;再在回归分析的基础上,运用灰色关联模型探讨可吸入颗粒物与呼吸系统疾病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细颗粒的空间分布情况相异,而粗颗粒物分布规律大致相同.呼吸系统疾病与可吸入颗粒物浓度有一定的关联,采暖期是呼吸系统疾病的高发期,可吸入颗粒物在采暖期对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影响相对较高.无论在采暖期还是非采暖期,细颗粒物的浓度均高于粗颗粒物,且细颗粒物对呼吸系统疾病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709.
塔里木河上游绿洲土壤表层盐分特征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择塔里木河上游阿拉尔垦区,以农田、新开农田、撂荒地、人工林、天然林、盐碱地及荒草地等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样地土壤为研究对象,结合通径分析,研究了土壤中w(全盐)与盐源分布、盐分化学特性、土壤理化特性、地下水等影响因子的分布规律及相互关系. 结果表明,该区域盐分表聚特征明显,土壤表土层w(全盐)远大于心土层和底土层,各土地利用类型表土层w(全盐)表现为盐碱地最高(平均值为52.93g/kg),盐碱地>天然林>人工林>荒草地>撂荒地>农田>新开农田. 由通径分析结果可知,S20-50〔心土层w(全盐)〕、SAR(钠吸附比)、SDR(钠钙镁比)、Dg(地下水埋深)、c(Cl-)/c(SO42-)、c(HCO3-)、pH、ρ(土壤容重)、S50-80〔底土层w(全盐)〕、SSP(可溶性钠百分率)对表土层w(全盐)的直接通径系数依次为0.415、0.414、-0.344、-0.201、0.200、0.162、0.092、-0.086、0.080、0.071. 土壤盐源分布和土壤盐分化学特性对表土层w(全盐)影响较大,其次是Dg,土壤理化特性对表土层w(全盐)影响相对较小. 反映盐源分布的S20-50和反映土壤盐分化学特性的SAR是表土层w(全盐)的主要控制因子.   相似文献   
710.
以具有较大比表面积和良好吸附性能的天然杭锦土为载体制备杭锦土负载硫化零价铁(HJ@S-nZVI)。优化铁负载比、硫铁摩尔比(S/Fe)以及陈化时间等制备条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量色散光谱(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scopy,EDS)、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及比表面积(specific surface area,SSA)等手段对HJ@S-nZVI进行综合表征分析。考察投加量、初始pH以及共存离子等因素对HJ@S-nZVI去除磷酸盐效果的影响,并结合吸附等温线和吸附动力学研究其吸附性能和吸附机理。结果表明:HJ@S-nZVI的优化制备条件为铁负载比为0.25,S/Fe为0.01,陈化时间为10 d;SEM、EDS和元素分布图分析表明,硫化零价铁以球状颗粒形式成功负载于杭锦土表面,XPS表明HJ@S-nZVI表面铁的主要存在形态为FeS和FeOOH等;投加量、初始pH和SiO3 2−共存对HJ@S-nZVI去除磷酸盐的效果影响较大,而SO4 2−、CO3 2−和Cl共存对磷酸盐的去除效果无明显竞争影响;HJ@S-nZVI对磷酸盐的吸附过程符合Freundlich等温模型(R2=0.992),不同初始浓度下,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可较好地描述磷酸盐的去除过程(R2>0.99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