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4篇
  免费   140篇
  国内免费   267篇
安全科学   183篇
废物处理   10篇
环保管理   61篇
综合类   738篇
基础理论   149篇
污染及防治   32篇
评价与监测   62篇
社会与环境   70篇
灾害及防治   66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74篇
  2021年   73篇
  2020年   90篇
  2019年   63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55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67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86篇
  2011年   82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77篇
  2008年   75篇
  2007年   75篇
  2006年   79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41.
大庆市1997~2003年生态足迹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大庆市1997~2003年生态足迹的计算,人均生态足迹在2.3~2.7 hm2之间变化,人均生态赤字在1.3~1.7 hm2之间波动,均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3左右,且总体呈上升趋势。生态足迹增长主要是由于石油开采和加工消耗能源所致。提高能源利用率、调整土地利用类型结构、倡导节约型的生活和消费方式是消减生态足迹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2.
聚类是一种重要的文本信息处理方法,文章介绍了常用的文本聚类算法,从这些算法的适用范围、初始参数的影响、终止条件以及对噪声的敏感性等方面对它们进行了分析与比较.对文本聚类算法的应用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3.
运用SCI-GROW模型预测农药对地下水的污染风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对美国环境保护局开发的地下水暴露评价模型进行比较的基础上,选择SCI-GROW模型预测我国福建省甘蔗种植区5种常用农药对地下水的污染风险,并将模型预测结果与该地区地下水中农药的实测结果进行比较,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模型预测结果与实测结果之间具有很好的相关性,SCI-GROW模型能较好地用于我国东南沿海等地下水位较高、降水量较大、土壤砂性等地下水易受污染地区农药的筛选评价.最后,运用SCI-GROW模型预测涕灭威等17种我国常用农药对地下水的污染风险,为这些农药的科学使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4.
天津污灌区土壤中多环芳烃的提取、净化和测定   总被引:51,自引:1,他引:51  
研究了天津污灌区严重污染土壤中 1 6种多环芳烃的提取和测定方法 .考察了加速溶剂提取的提取条件、样品净化方法和GC MS测定条件 .结果表明 ,在 1 4 0℃用1∶1二氯甲烷和丙酮提取 5min ,硅胶柱净化后用GC MS测定可以得到很好的效果 .方法回收率在 5 7%— 1 4 0 %之间 ,检测限为 3 5× 1 0 - 4— 1 1× 1 0 - 3 mg·l- 1,且重现性较好 .天津代表性污灌水稻土中 1 6种PAHs的实测浓度为 0 0 7— 1 2 7mg·kg- 1.  相似文献   
145.
武汉市葛店地区汞污染及其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文涛  马振东  赵宾  龚敏 《环境化学》2005,24(4):454-458
对武汉市葛店地区的土壤、水体及沉积物进行了系统取样、测试.结果表明:该地区表层和底层土壤中汞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314mg·kg-1和0.181mg·kg-1,分别是区域土壤汞背景值的6倍和3.6倍,初步分析原因为污灌、大气汞的干、湿沉降和使用含汞农药;水体汞含量平均值为1606.77ng·1-1,远远超过了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HZB1-1999)中的Ⅲ类水质标准(≤100ng·1-1),且水体汞含量随距化工厂距离的增加而递减,形态分析表明,水体汞大部分以粒子态和溶解态存在,活性汞只占很小一部分;沉积物样品中汞的含量范围为2.450-8.630mg·kg-1,平均值4.677mg·kg-1,污染程度随距化工厂距离的增加而递减.  相似文献   
146.
光催化降解制浆漂白废水试验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浆漂白废水的主要成分之一氯代愈创木酚在TiO2作催化剂、254nm波长的紫外光作光源时,发生光催化降解反应,苯环特征峰在反应过程中逐渐消失。采用正交试验得到较佳的试验条件,结果表明,有机物的初始浓度是一个关键因素,其次是溶液的酸碱度,降解时间的延长可以提高光催化降解效果,同时还要考虑催化剂的用量和反应器的循环流量等工艺参数。在初始浓度为0.05mmol/L、循环流量20L/h、催化剂用量250mg/L、pH值10、反应180min时,降解率达到99%。  相似文献   
147.
应用BLM模型预测我国主要河流中Cu的生物毒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应用BLM模型对我国5条主要河流15个国控断面中铜的生物毒性进行预测,同时以虹鳟鱼为实验动物进行了实际水样的加标实验,得到实测生物毒性结果.结果表明,珠江、长江、淮河、松花江12个点位BLM模型预测LC50为0.13~0.46mg·L-1,利用虹鳟鱼进行的生物毒性测试结果为0.11~0.47mg·L-1,二者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对于黄河流域的3个点位,预测结果为0.42~1.00mg·L-1,实测结果为0.21~0.33mg·L-1,二者差距较大.根据预测结果与测试结果得到的水效应比(WER)范围分别为3.3~11.8与3.3~11.5(黄河流域,WERs值范围分别为10.5~25.0与5.3~8.3),均大于1.该研究提示,中国主要河流水系由于水化学条件不同,即使在相同的总Cu浓度下,所表现的毒性亦有很大差别;利用BLM模型和河流主要水质参数,则可以预测Cu的毒性.根据BLM模型获得的Cu的WERs值,将是制订中国流域水质标准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48.
通过实验室试验测定,得出了上海市新港河道水体和底泥的耗氧特性曲线,分析了水体和底泥耗氧的阶段历时、阶段耗氧特性及动力学过程.在缺乏河道水质模型的情况下,利用耗氧特性曲线可以估算各个阶段的耗氧量和河道的总耗氧量,为河道充氧设备的选择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通过计算,上海新港河道的总耗氧量约为75.7kg/d.上海宏成实业发展有限公司采用充氧曝气、投加微生物、种植水生植物等措施对河道进行了治理,实践表明,这些措施可以使新港河道的水质有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149.
Cr3+掺杂对TiO2薄膜光催化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TiO2粉末和以釉面瓷砖为载体的TiO2薄膜,讨论了不同Cr3+掺杂浓度对TiO2光催化活性的影响,并采用UVVIS对其光学性能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Cr3+掺杂和釉面瓷砖的交互作用能够显著提高TiO2薄膜的光催化活性,最佳掺杂浓度为6.04×1017个·cm-3,且随着TiO2光催化活性的提高,薄膜的吸收带边发生了明显的红移,提高了可见光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50.
Seedling emergence tests were conducted in a meadow brown soil using five plant species ( i. e., Chinese cabbage, green onion, tomato, turnip and wheat) to determine the phytotoxicity of phenanthrene, pyrene and their mixtures. The soil was amended with up to 1000mg/kg soil of phenanthrene or 600 mg/kg soil of pyrene. Seedling emergence and root growth were measure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root elongation was more sensitive than seedling emergence. Root length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phenanthrene or pyrene concentrations(p≤0.05). Phenanthrene was more phytotoxic than pyrene. The lowest observable adverse effect concentration(LOAEC) was 10mg/kg for phenanthrene when tested with green onion, and 50mg/kg for pyrene when tested with wheat. Among the five species, wheat was found to be the most sensitive. When amended jointly at or below their respective LOAEC, phenanthrene and pyrene produced a synergistic toxic effec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