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0篇
  免费   203篇
  国内免费   415篇
安全科学   179篇
废物处理   22篇
环保管理   105篇
综合类   1058篇
基础理论   188篇
污染及防治   52篇
评价与监测   119篇
社会与环境   93篇
灾害及防治   52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88篇
  2021年   84篇
  2020年   120篇
  2019年   66篇
  2018年   87篇
  2017年   75篇
  2016年   64篇
  2015年   85篇
  2014年   78篇
  2013年   81篇
  2012年   98篇
  2011年   99篇
  2010年   111篇
  2009年   103篇
  2008年   83篇
  2007年   117篇
  2006年   101篇
  2005年   72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21.
皖江城市带农田生态系统碳排放动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化肥、农药、农膜、农业灌溉、农地翻耕、农机运用、农作物收割后残留根系分解 7个主要碳源,测算皖江城市带1991~2010年农业碳排放量。结果表明:研究区农业碳排放总量从1991年的273万t增加到2010年的535万t,年均增长率为1035%,同时2010年其排放量约占安徽省碳总排放量的443%。1991~2010年研究区人均农业碳排放年均增幅26%,农业碳排放密度年均增幅584%,碳排放强度年均降幅3769 t/亿元。研究区农业碳排放以农作物收割后残留根系分解为主(占总排放量的5987% ),且化肥碳排放比重年均增长最快达1618%。各市农业碳排放量六安最大,安庆较大,铜陵最小,其中平均增幅最大为六安298万t/a,最小为铜陵009万t/a;碳排放强度最大为六安,较大为滁州,最小为铜陵,平均降幅最大为滁州64774 t/(亿元·a),最小为铜陵19760 t/(亿元·a);人均农业碳排放量最大为滁州,最小为铜陵,人均增加量最大为六安460 kg/a,最小为合肥039 kg/a;碳排放密度年均增幅最大为芜湖836%,最小为马鞍山345%。最后根据该区农业碳源的构成特点和动态特征,为其降低农业碳排放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22.
采用纳滤膜(NF90)过滤自配含砷水,研究在不同操作条件下纳滤膜对水中砷去除效果的影响。本实验探讨膜进水浓度、水的pH值、膜进水温度、操作压力、水中天然有机物浓度等对膜除砷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纳滤膜对水中五价砷(As(Ⅴ))的去除率很高,最高去除率能达到99%,在实验的前2.5个小时内,砷的去除率均在90%以上。但是,纳滤膜除砷效率随着时间变化,去除率会降低。不同的操作条件对纳滤膜除砷的影响很大,研究不同条件的影响对应用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323.
研究湿地植物对水深梯度的响应对于湿地修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南四湖湖边滩地上的人工修复湿地中开展水深梯度对荆三棱(Scirpus yagara)生长的影响研究,试验观测水深分别为-10、0、10、20、30 cm共5个梯度.结果显示:随着水位的升高,1)荆三棱的株高、基茎、叶长和叶宽均有所增加,当水位大于10 cm时各项指标增加更为显著;2)生物量呈增加趋势,而根茎比则逐渐减小,水位为30 cm时的生物量和根茎比分别为-10 cm时的2.67倍和58.15%;3)叶绿素含量总体呈增加趋势,但在不同水位间的差异不明显(P>0.05);4)叶绿素荧光方面,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均在0.75以上,光化学淬灭qP和非光化学淬灭qN分别呈现出升高和下降的趋势.结果表明,在试验所设置的水位条件下(-10~30 cm),荆三棱的生长没有受到水深梯度增加的显著影响,相反表现出随着水深的增加而生长更好的趋势.可见,在试验设置的水深梯度范围内,相对较高的水位有利于荆三棱的生长,因此在湿地管理中应控制适当的高水位以利于其种群的生长和稳定.  相似文献   
324.
报废弹药销毁作业中,需要对大量的炸药及火工品进行烧毁,存在比较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通过研究被烧毁弹药的结构、性能、组成和特点,系统分析了烧毁过程中所产生污染物的成分.根据各有害气体、重金属粉尘的特性分别确立了相应的治理方法,并对现行的烧毁炉烧毁和野外烧毁作业设计了环境污染综合治理工艺.  相似文献   
325.
综采工作面撤架期间防火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综采工作面撤架期问发火的主要原因,确定撤架期间防火的关键技术,即控制工作面风流大小和保证工作面风流稳定,减少漏风,从而控制自燃"三带"的分布.同时对上下隅角等重点区域采取注凝胶、注防火剂等措施,从根本上确保撤架期间工作面的安全,辅以其他安全措施并加强监测监控,保证支架的安全收作.  相似文献   
326.
制备以β-环糊精(β- CD)为主体,2,2′,5,5′-四氯联苯胺(TCB)为客体的固态包合物,通过核磁共振氢谱(1H NMR)和红外光谱( FT -IR)分析了包合物的形成.利用紫外吸收光谱研究了β- CD及其衍生物羧甲基-β-环糊精(CMBCD)对TCB的包合行为,并用Job法和Benesi- Hildebrand双倒数法分别获得β- CD及CMBCD与TCB之间的包合比和包合常数.结果表明,β-CD和CMBCD均可与TCB形成包合比为1∶1的包合物,包合常数分别为727.9 L·mol -1和1 647L·mol -1,且经羧甲基修饰之后的β-环糊精对TCB的包合能力明显优于β-环糊精.  相似文献   
327.
噻菌灵的太赫兹时域光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太赫兹时域光谱(THz-TDS)技术是一种快速发展的光谱检测新技术.在室温294 K和试验箱内湿度约4.0%的条件下,利用THz-TDS技术测量噻菌灵农药,获得其时域信号.通过快速傅里叶变换(FFT)得到样品的THz频域幅值和相位信息,运用菲涅尔公式计算得到噻菌灵样品在0.2~2.5 THz范围内的吸收谱和折射率.结果表明:噻菌灵样品的时域信号相对于参考信号有一定的时间延迟和幅值衰减;噻菌灵样品吸收谱有5个明显的特征吸收峰;平均折射率为1.50,且随着频率增加,折射率缓慢下降.运用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了噻菌灵分子在THz波段的振动频率,认为试验吸收光谱中的特征吸收峰是由分子的低频集体振动及分子内分子键的弯曲和扭转引起.结果表明,分子的THz波段吸收谱对分子的结构和空间构形十分敏感,可将特征吸收峰作为分子指纹谱.THz-TDS技术在研究分子低频光谱特性和鉴别物质方面有发展空间.结果也证明THz-TDS技术应用于检测农药残留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28.
贵州省农业生态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对贵州省农业生态安全的区域分布现状进行研究,加强和重视农业生态安全的定量评价,给贵州省农业自然灾害风险管理提供定量参考,根据贵州省农业生态的特点,设计了贵州省农业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观评价与客观评价相互综合的评价分析方法,对贵州省各县(市)的农业生态安全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将贵州省农业生态安全划分为四个等级,相对低安全区主要分布在贵州西部高海拔地区,相对较安全区主要分布在贵州东部部分区域。得到了贵州省农业生态安全区划图,并分析了影响贵州农业生态安全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29.
不同作物对土壤中Cd的富集特征及低累积品种筛选   总被引:14,自引:9,他引:5  
为探究镉(Cd)污染土壤中农作物的食用安全性,以上海市常见农作物(青椒、黄瓜、豇豆、菠菜、花菜、西红柿、水稻和小麦)为实验材料,采用温室盆栽土培实验方法研究了不同土壤Cd含量梯级(0. 23、0. 6、1. 2、1. 8、2. 4和3. 0 mg·kg-1)下不同作物生物量变化以及可食部分Cd富集特征,建立不同种类作物与土壤Cd含量相关关系,探讨不同作物对应的土壤Cd安全限量值,筛选Cd低累积作物品种.结果表明:①随着土壤中Cd含量增加,作物地上生物量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少,青椒耐受性最强,西红柿、菠菜耐受性最差.②不同作物可食部位Cd的富集系数由大到小依次为小麦菠菜水稻青椒花菜西红柿黄瓜豇豆.③作物可食部分Cd含量与土壤中Cd含量都呈显著正相关(P 0. 05),相关系数大小依次为菠菜小麦西红柿黄瓜青椒水稻花菜豇豆.④不同作物对应的土壤Cd安全限量值大小依次为:豇豆黄瓜花菜青椒西红柿水稻菠菜小麦.依据作物对土壤中Cd的耐受性、富集能力及食用安全限量值,筛选出黄瓜、豇豆、花菜为Cd低累积品种.  相似文献   
330.
为调查四川省地表水体中放射性物质铀(U)的含量,评价居民摄入地表水体中U导致的健康风险,在四川省主要地表水系中共设置23个监测断面,于2016—2021年检测了U的放射性水平,并根据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居民的健康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四川省地表水体中U的质量浓度为0.16~3.6 μg/L,参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22),均合格;不同年份、不同地表水体中U的放射性水平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水期U的放射性水平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组通过饮水、水体浸没途径摄入U所致总年均待积有效剂量均<0.1mSv;对各年龄段居民的总致癌风险为4.18×10-9 ~2.24×10-8 ,均低于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ICRP)发布的最严格控制限值。全省主要地表水体中U对各年龄组都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