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8篇
  免费   203篇
  国内免费   415篇
安全科学   180篇
废物处理   22篇
环保管理   104篇
综合类   1057篇
基础理论   187篇
污染及防治   52篇
评价与监测   119篇
社会与环境   93篇
灾害及防治   52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88篇
  2021年   84篇
  2020年   120篇
  2019年   66篇
  2018年   87篇
  2017年   76篇
  2016年   64篇
  2015年   84篇
  2014年   77篇
  2013年   81篇
  2012年   98篇
  2011年   99篇
  2010年   111篇
  2009年   103篇
  2008年   83篇
  2007年   117篇
  2006年   100篇
  2005年   72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911.
快开门式压力容器余压开门爆炸数值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统计,快开门式压力容器爆炸事故约占压力容器事故总数的三分之一,且带压开门是引起爆炸的主要原因,因此针对其安全开展相关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此,该文建立了快开门式压力容器余压爆炸数值计算模型,并进行了数值计算。计算结果(包括压力分布、速度分布、温度分布等)能直观显示快开门式压力容器爆炸过程。数值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较高精度,可以有效的预测快开门式压力容器的开门余压爆炸。  相似文献   
912.
以天津市津南区环兴污水处理厂为例,介绍一种适合我国中小城镇污水处理技术的工艺流程、各构筑物的工艺设计特点与主要设备;环兴污水处理厂设计水量为3万t/d ,设计进水水质主要指标为CODCr:4 5 0mg/L ;BOD5:2 0 0mg/L ;出水水质优于《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中的二级标准,已稳定运行1年  相似文献   
913.
分析了垃圾排弃的现状、危害、潜在价值及现有的垃圾处理方法,提出创新垃圾处理方法势在必行。与已有的垃圾处理方法比较,垃圾块体填埋法有自己的特点,以社区为单元的垃圾源头分类投放、收集和预处理,能使垃圾实现分类化处理;通过垃圾中可回收废物的回收利用,能使垃圾最大限度资源化;通过垃圾分类粉碎、脱水、压缩成块体,使垃圾有效地减量化;经过消毒、分类堆砌有助于垃圾填埋场地的分类管理和安全监控,使垃圾处理基本无害化;回收、堆肥、焚烧、填埋,使垃圾处理综合化;填埋场的复垦与开发利用,使垃圾处理环保化。该方法的推广应用,可使垃圾处理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和市场化目标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914.
杭州西湖水体光学状况及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2004年10月8日在杭州西湖6个不同湖区共布设10个采样点进行水下光场的测定,并采集水样分析悬浮物、叶绿素a、有色可溶性有机物(CDOM)浓度。结果表明,3类主要光衰减物质总悬浮物、叶绿素a和DOC的浓度分别为3.68~42.76 mg/L、4.64~85.95 μg/L、5.19~9.22 mg/L;CDOM在440 nm波长处吸收系数为0.30~1.46 m-1;PAR衰减系数在1.13~6.04 m-1间变化,均值为4.00±1.69 m-1;对应的真光层深度为0.76~4.08 m,均值为1.54±1.11 m;仅南湖和茅家埠两个湖区真光层深度大于水深,其他湖区由于水深远大于真光层深度,在现有的光照条件和水位下要恢复沉水植物困难较大。对PAR衰减系数、真光层深度、透明度等表观光学参数与主要水色因子进行相关分析发现,水体中浮游藻类和有机颗粒物对西湖水体光学性质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915.
从热传导理论分析入手,以回收的RDX为原料,选择易获取的水为导热介质,湿法粉碎制备了纳米级RDX样品。利用纳米激光粒度仪、场发射扫描电镜和卡斯特型落锤仪对样品粒径大小、外观特征、感度大小进行了观察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湿法制备的纳米级RDX感度明显降低,安全性提高。由于本方法成本低廉,使得大规模回收的RDX再次利用成为可能,解决了RDX不方便储存运输使用等难题,扩大了其使用范围。  相似文献   
916.
新疆洪水灾害近年来有加剧趋势,但其特征与机理尚未有深入探讨。论文利用核估计和Bootstrap方法深入分析新疆塔里木河(塔河)流域洪水发生率的非平稳性及不确定性,同时采用广义可加模型(GAMLSS)构建洪水发生频率与协变量(大气环流因子、降水和气温指标等)的关系并定量辨识主要影响因子。研究表明:1)塔河流域洪水在1960年代左右和1990年代左右两个时期高频发生,两个洪水高发期之间洪水发生次数多为2或3次,且与极端降水发生次数较为吻合;2)洪水发生率呈现显著非平稳性,从1990年左右洪水发生次数持续上升,并达到峰值,表明洪水发生频率及强度呈加剧趋势;3)冬季AMO和AO是影响新疆塔河流域洪水发生的重要因子,而冬季NAO和SOI则是影响塔河流域5个州的洪水发生次数最为显著的大气环流指标。论文研究可为新疆塔河流域洪灾预测与预警及流域洪水管理提供关键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17.
采用一种基于径向基函数的替代模型代替地下水溶质运移模型,将其作为约束条件嵌入污染源识别的优化模型中,通过遗传算法对优化模型进行求解.最后通过一个假想例子评估优化模型的性能.研究表明:污染源泄漏量识别结果的平均绝对误差为1.00g/s,误差较小,计算时间为51min,耗时较少,因此,基于径向基函数模型的优化方法有效地避免了优化模型求解过程中多次调用模拟模型造成的巨大计算负荷,获得了较为准确的计算结果,是一种有效的地下水污染源识别方法,能够用来求解地下水污染源泄漏量.  相似文献   
918.
中老年游客是免费公园游客人群的主要群体,以上海市27座免费公园为例,分析中老年两年龄段游客行为特征,以及其对公园设施服务的重要性和满意度。结果表明:中年游客具有择园路程范围广,公共交通利用率高,来园频率低,入园时间晚,喜爱亲子活动,停留时间短等特征;而老年游客则表现出偏爱短距离公园,以步行为主,来园频率高,入园时间早,倾向运动健身,停留时间长等特征。两年龄段游客对公园满意度评价总体相近,均认为绿化、卫生状况和安全性,以及景点、厕所和无障碍设施设置是影响游客来园的关键因子,前3项令游客满意,而后3项却达不到期望。针对两年龄段游客不同的行为和满意度特征,对免费公园的经营管理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19.
挺水植物作为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根系的生长发育过程影响其环境功能的发挥及其根土和水土界面环境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界面的氧化还原异质环境是金属离子发生扩散、沉淀和溶解以及吸附和解析等许多瞬时过程的重要场所,这些过程对金属离子在固相和水相的分配起着重要的作用。获取金属离子赋存特征和定量评估大型挺水植物生长对其界面行为的影响,是了解金属离子在界面环境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关键环节。利用高分辨率沉积物原位间隙水采样技术(Pore Water Equilibrators,Peeper)获得芦苇、香蒲和茭草3种挺水植物根际与非根际溶液中Al3+、Fe3+、Mn2+和Ca2+的剖面分布特征,并利用Fick第一定律定量估算它们在沉积物-水界面的扩散通量。结果表明:湿地沉积物孔隙水中Al3+、Fe3+、Mn2+和Ca2+的含量较上覆水存在着明显的富集现象。其中Fe3+、Mn2+分布受大型挺水植物影响最为显著,且随沉积物深度增加,富集效应有进一步加剧趋势。从剖面垂向分布来看,Al3+含量的峰值靠近沉积物的表层,而Fe3+、Ca2+和Mn2+含量峰值出现位置相对较深存在于沉积物中下层。与无植被的对照区域相比,4种金属离子含量在植物根区附近显著升高(P〈0.05),其中Al3+、Fe3+和Ca2+受芦苇生长过程影响最为明显,其在根际孔隙水中峰值含量达18.3、513和5408μmol·L-1,较对照分别增加了6.0、2.5及25.8倍,芦苇根际效应显著高于香蒲和茭草。多重比较分析结果显示,Mn2+在根区的分布受茭草影响最大,在根区孔隙水中浓度为21~97μmol·L-1较对照区的1.1~52.5μmol·L-1,平均浓度增加65%。受植物根区环境的影响,Fe3+和Ca2+在植物根区释放速率明显加快,其中茭草根区释放速率分别为(35.38±3.05)和(240.18±20.71)μmol·m-2·d-1较对照区增加10倍;另外湿地植物存在直接导  相似文献   
920.
西南高山地区生态系统类型丰富、地形复杂, 是响应全球气候变化的重点区域,对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的指示作用。研究应用生态系统模型CEVSA(Carbon Exchange betweenVegetation, Soil, and the Atmosphere)估算了1954-2010 年西南高山地区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 SOC)的时空变化,分析了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①西南高山地区1954-2010 年平均土壤有机碳密度为14.16 kg C·m-2,在空间分布上,SOC密度自东南向西北递增,与温度显著负相关(r=-0.447,P<0.01),而与降水量相关性不显著;②西南高山地区1954-2010 年SOC 总量变动范围为6.95~7.64 Pg C,增加趋势显著(P<0.05),平均每年增加0.013 Pg C,土壤有机碳密度平均增加26.94 g C·m-2;③常绿针叶林、常绿阔叶林和草地SOC密度增加趋势均显著,除常绿阔叶林SOC密度与温度相关性不显著外,其他两种植被类型SOC都与年平均温度显著正相关(草地:r=0.527, P<0.01; 常绿针叶林:r=0.501, P<0.01),且3 种植被类型SOC与年降水量均相关性不显著;④由于作为土壤有机碳输入的凋落物产生量对温度不如异养呼吸敏感,所以未来升温条件下,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增速减缓或者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