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95篇 |
免费 | 197篇 |
国内免费 | 483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181篇 |
废物处理 | 22篇 |
环保管理 | 105篇 |
综合类 | 1098篇 |
基础理论 | 189篇 |
污染及防治 | 116篇 |
评价与监测 | 119篇 |
社会与环境 | 93篇 |
灾害及防治 | 5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7篇 |
2023年 | 46篇 |
2022年 | 94篇 |
2021年 | 98篇 |
2020年 | 128篇 |
2019年 | 76篇 |
2018年 | 94篇 |
2017年 | 97篇 |
2016年 | 72篇 |
2015年 | 87篇 |
2014年 | 77篇 |
2013年 | 82篇 |
2012年 | 101篇 |
2011年 | 100篇 |
2010年 | 115篇 |
2009年 | 104篇 |
2008年 | 83篇 |
2007年 | 118篇 |
2006年 | 102篇 |
2005年 | 72篇 |
2004年 | 51篇 |
2003年 | 26篇 |
2002年 | 35篇 |
2001年 | 32篇 |
2000年 | 38篇 |
1999年 | 22篇 |
1998年 | 3篇 |
1995年 | 2篇 |
1992年 | 2篇 |
198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9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961.
962.
为探究大溪水库水质时空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利用2011—2015年大溪水库常规水质调查数据,综合分析了大溪水库主要污染物浓度、水质等级和富营养化指数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解析.结果表明:总氮、总磷、叶绿素a和高锰酸盐指数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差异(p0.05),总氮、总磷浓度表现出与降水季节性变化的一致性,在夏季最高;Chl-a浓度在夏、秋季高,冬、春季低,与总磷呈现显著正相关(p0.05),与氮磷比呈显著负相关(p0.05);COD_(Mn)呈现夏、秋季高于冬、春季的季节变化规律;在空间上,按空间分布特征将大溪水库分为3个区域:河口区Z1、湖心区Z2和大坝区Z3,分区统计结果显示,Z1区水质最差,而Z2和Z3区水质较好.2011—2015年的水库水质等级评价表明,全库83%的区域达到了地表水III类水质要求,仅Z1区域范围内处于地表IV类水限定范围内,约占水库面积的17%;2011—2015年间全库区水体富营养化指数(TLI)低于50,属于中营养状态.大溪水库水质的季节性波动受降水影响显著,以地表径流和入库河流携带输入外源污染为主要污染源,调整当地土地利用结构,减少农业施肥量与旅游业污水排放,削减入库水体的污染物浓度,是保护大溪水库的关键. 相似文献
963.
绿色大学建设中的生态足迹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生态足迹分析法是评价绿色大学建设水平最好的指标之一.生态足迹分析法有综合法和成分法2种.本文简要介绍了生态足迹成分法的基本原理和算法,并以东北大学为例将该方法应用大学校园的研究.结果表明,东北大学2003年的生态足迹为24787hm2,即需要约25000hm2的生态生产性土地支持学校的各类消费并吸纳所产生的废弃物.其生态效率(即单位生态生产性土地可支持的学生数)为0.94人·hm-2.生态足迹中,能源消费的足迹最大,占总足迹的2/3多;食物消费和固态垃圾次之,分别占总足迹的21.9%和5.7%. 相似文献
964.
965.
966.
污水起始pH值对序批式反应器(SBR)中增强生物除磷过程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序批式反应器(SBR)的连续运行,研究了污水不同起始pH值对增强生物除磷的影响(SBR1:pH=6.8;SBR2:pH=7.6).结果表明,在厌氧阶段,SBR2释磷量高于SBR1;在好氧阶段,SBR2降解的聚羟基烷酸(PHA)量低于SBR1,并且糖原合成量/PHA降解量的比例要远远低于SBR1.但是,SBR2反而比SBR1吸收更多的磷.进一步的研究表明,由于SBR2比SBR1合成的糖原少,因此其低PHA降解量并没有导致低吸磷量.推测SBR2中的聚磷菌(PAO)量高于SBR1,从而导致SBR2有着更高的吸磷量以及PHA利用率.在好氧末,SBR2中的可溶解性正磷酸盐(SOP)浓度远远低于SBR1,SBR2的除磷效果达到93.67%,但SBR1仅为65.06%.因此,通过控制污水起始pH值的方法可以达到显著提高增强生物除磷效果的目的,比控制整个污水生物处理过程pH的方法要方便. 相似文献
967.
对澜沧江水系威远江、小黑江流域面源污染情况开展调查,包括:化肥使用情况,农药和农膜使用情况,畜禽养殖情况,乡镇生活污水及生活垃圾情况。针对调查结果提出了流域面源污染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968.
969.
970.
针对神华集团典型“近零排放”燃煤机组,考察了大气污染物(烟尘、SO2、NOx、汞及其化合物)的排放特征,提出了更加契合绿色发展生态环保要求的燃煤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即烟尘、SO2、NOx和汞及其化合物排放限值分别为1、10、20和0.003 mg/m3(简称“‘1123’排放限值”).评估了新建“近零排放”燃煤机组的长期运行排放状态,并研究了“近零排放”机组汞污染协同减排效果.结果表明,2017年1—10月新建机组烟尘、SO2、NOx排放质量浓度平均值分别在0.69~0.77、6.04~6.63、16.56~16.79 mg/m3之间,排放绩效可低至0.0023、0.022、0.057 g/(kW·h),污染减排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1123”排放限值下烟尘、SO2和NOx的达标率分别超过92.06%、85.43%和77.46%,“近零排放”原则性技术路线可实现更好、更优的生态环保排放指标.燃煤机组通过“近零排放”技术改造,可提高烟气中Hg0的氧化效率和汞化合物的捕获效率,环保设施组合协同脱汞效率提升至75.3%~90.9%(平均值为82.8%±8.1%),汞排放水平降至0.51~1.45 μg/m3〔平均质量浓度为(0.94±0.47)μg/m3〕,基本达到国际先进煤电机组的协同控制水平.研究显示,清洁煤电大气污染物新排放限值总体上比GB 13223—2011《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中燃煤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小1个数量级,可为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制订先进的燃煤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新标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