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82篇
  免费   785篇
  国内免费   1860篇
安全科学   796篇
废物处理   134篇
环保管理   365篇
综合类   4021篇
基础理论   711篇
污染及防治   455篇
评价与监测   271篇
社会与环境   356篇
灾害及防治   218篇
  2024年   63篇
  2023年   192篇
  2022年   373篇
  2021年   448篇
  2020年   491篇
  2019年   301篇
  2018年   326篇
  2017年   369篇
  2016年   296篇
  2015年   299篇
  2014年   312篇
  2013年   389篇
  2012年   465篇
  2011年   443篇
  2010年   387篇
  2009年   406篇
  2008年   332篇
  2007年   339篇
  2006年   298篇
  2005年   255篇
  2004年   142篇
  2003年   100篇
  2002年   90篇
  2001年   73篇
  2000年   70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61.
电器防雷滤波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雷电多发地区,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电器经常会被雷电击坏或不能正常工作。本文就产品设计中我们常采用的一种既防雷又解决滤波的防雷滤波技术讨论,并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562.
烟气脱硝技术应用现状与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氮氧化物的污染危害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有效控制氮氧化物污染已经刻不容缓。针对目前氮氧化物污染状况,分析了烟气脱硝的重要性与紧迫性。介绍了国内外烟气脱硝技术应用现状和研究进展,对各类烟气脱硝技术进行了分析和对比。针对目前烟气脱硝技术以干法为主的现象,着重介绍了SCR和SNCR两种脱硝技术。  相似文献   
563.
现代节庆活动发展迅速,有效塑造了城市旅游形象,促进了城市旅游业的发展。以苏州国际旅游节为例,对历届苏州国际旅游节进行了初步梳理和分析,利用相关数据,对其产生的旅游经济效应、社会文化效应和环境效应进行了综合评价,认为苏州国际旅游节成功塑造了苏州的城市形象,刺激了苏州旅游业发展,有利于苏州旅游资源的有效整合。当前苏州国际旅游节在运营模式、主题创新和当地居民参与度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对此进行了思考并提出改进建议,以期更好地发挥苏州国际旅游节的整体旅游效应。  相似文献   
564.
机载电子产品爆炸性大气试验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机载电子产品爆炸性大气试验情况,对机载电子产品爆炸性大气试验方法进行了探讨分析,为机载电子产品爆炸性大气试验方案设计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565.
文章通过实例,简要阐述了滩海、浅海、深海三种开发模式的特点、主要工艺及其适用性。指出各自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为海上勘探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66.
河流水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方法研究与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6,他引:1  
河流生态质量的监测和评价是从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角度对河流质量进行的评价。河流生态健康的评价已经向多要素多指标综合、多种评价方法(预测模型法、生物完整性指数、多要素综合评价)、流域尺度方向发展。该文重点介绍了国外评价体系产生的背景和研究基础,分析了广泛应用的几类评价方法的特点、在不同国家和流域的应用情况以及各方法的应用前景,分析了国内开展河流生态质量评价研究的发展过程、阶段性研究进展和应用案例,并根据目前研究基础评述了我国评价体系现存问题及应用前景,为河流生态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及发展方向提供建议和参考。  相似文献   
567.
分析了国外水环境生物监测体系的构成和特点;总结了中国生物监测的发展历程、基础、存在问题和发展需求;提出了体系发展的总体发展目标,即以流域为单元,以各级支流为监测区段,发展以实现流域水环境生态完整性评价为目的的综合监测体系;同时,着重介绍了重点发展内容:建立以市级站为核心的监测网络;建立包含4个板块的核心业务监测能力;开展生物监测业务标准化建设;进一步完善水环境质量评价报告。对全国监测系统生物监测体系的构成和发展提出建议:在总体发展目标指导下,完成构建水环境生物监测技术体系、构建全国水环境生物监测网络体系、建立数据管理与评价平台及建立运行保障体系4个分目标,实现中国环境管理以"污染防治"为重点到以"生态健康"为目的的转折。  相似文献   
568.
根据实验室资质认定对于方法确认的要求,结合环境监测实验室的特点,提出了新项目方法确认的具体步骤,并分析了其中存在的常见问题。指出在方法确认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标准方法和监测技术规范进行全过程试验,尤其不能忽视采样现场实验、空白实验和检出限的测定。建议在精密度与准确度检验过程中,使用高、中、低不同浓度的有证标准样品,实际样品加标回收,比对试验(方法比对、人员比对、实验室间比对),增加分析次数等多种手段,确保新项目开展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569.
通过研究各仪器性能指标以及测定实际水质样品,对3种便携式分光光度计快速测定水中砷的方法进行了优化和比对研究。结果表明,ZZW-Ⅱ测试仪快速测定水中砷的方法检出限(0.2 mg/L)高于JH 916检测仪和PORS-15 V光谱仪的方法检出限(0.008和0.009 mg/L),在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中,JH 916检测仪和PORS-15 V光谱仪具有相对较高的灵敏度。ZZW-Ⅱ测试仪和JH 916检测仪快速测定水中砷的方法精密度相近,其测定结果相对标准偏差均未超过5.7%(n=6),PORS-15 V光谱仪快速测定水中砷的方法精密度稍差,其相对标准偏差最大值为17%。测定实际样品时,加标回收率分别为110%~126%(ZZW-Ⅱ测试仪),63%~108%(PORS-15 V光谱仪),78%~101%(JH 916检测仪)。3种便携式分光光度计与实验室分析方法相比,测定结果精密度均存在显著性差异,测定结果相对偏差亦较大,相对偏差最大值分别为-19.0%(ZZW-Ⅱ测试仪),17.0%(PORS-15 V光谱仪),-15.0%(JH 916检测仪)。  相似文献   
570.
Biomass is one of the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on which policy makers are greatly dependent on since it is a flexible feedstock capable of conversion into electricity, transport liquid fuels and heat by chemical and biological processes on demand. Though numerous publications have examined the relationship of economic growth with renewable energy and other parameters, biomass energy has never been included in these studies. Then,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causal relationship within a multivariate panel cointegration/error correction framework which combines the cross-section and time series data while allowing for heterogeneity across different provinces. After employing panel data regression model ranging from 2003 through 2012 to examine the relationships of biofuels production with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China, the paper concludes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biofuel energy production integrated with the consideration of the improvement of income per capita, and the attraction of more capital investment, does make a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 to economic growth. However, some negative side effects including the increase of greenhouse emissions and the decrease of marginal land still coexist with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course, the importance of these findings lies on their implications and their adoption on strategic polic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