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30篇
  免费   649篇
  国内免费   1296篇
安全科学   680篇
废物处理   87篇
环保管理   306篇
综合类   3206篇
基础理论   590篇
污染及防治   102篇
评价与监测   205篇
社会与环境   313篇
灾害及防治   186篇
  2024年   46篇
  2023年   110篇
  2022年   275篇
  2021年   340篇
  2020年   385篇
  2019年   230篇
  2018年   216篇
  2017年   233篇
  2016年   201篇
  2015年   223篇
  2014年   237篇
  2013年   307篇
  2012年   385篇
  2011年   347篇
  2010年   309篇
  2009年   351篇
  2008年   270篇
  2007年   289篇
  2006年   250篇
  2005年   216篇
  2004年   120篇
  2003年   84篇
  2002年   83篇
  2001年   64篇
  2000年   61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621.
江苏宿迁市中部某远离工业企业的监测井地下水砷(As)指标连续多期次超《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2017)Ⅳ类标准限值。为探究该监测井地下水As长期超标原因,通过在监测井附近新钻取岩芯沉积物中不同形态As的提取实验,结合新井和监测井中地下水的同步取样与水质参数的测试,系统分析了监测井点位地下水As超标的原因。研究结果发现,离监测井5 m处的新井地下水As质量浓度不超标,而监测井中As仍超标。对比新井和监测井的水质参数与沉积物中As的赋存形态发现,在还原性和弱碱性的环境条件下,地下水类型及地层沉积物中碳酸盐结合态的变化可能对地下水As质量分数有明显的影响,而铁-锰氧化物结合态与有机物-硫化物结合态的变化对As质量分数超标影响则有限。此外,不排除可能受到成井工艺不规范与监测井受到串层污染的影响。  相似文献   
622.
为研究青岛近海浮游动物的群落特征,利用2015-2016年在青岛近海海域采集的浮游动物样品,分析了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丰度、优势种、生物多样性以及季节变化。研究海域共记录浮游动物成体44种,浮游幼虫17类,浮游动物主要以近岸暖温及广温、广盐种类为主,优势种季节变化明显。小拟哲水蚤(Paracalanus parvus)、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和近缘大眼剑水蚤(Corycaeus affinis)全年都是研究海域的优势种。浮游动物丰度6月最高[(8662.0±8890.0) ind./m3],12月最低[(426.9±148.5) ind./m3],年平均丰度为(3059.2±3012.4) ind./m3。香农-威纳多样性指数12月最高,6月最低。研究海区浮游动物可划分为胶州湾群落、南黄海沿岸群落和南黄海中部群落。浮游动物的群落组成季节变化明显,可分为冬季组(12月和1月)、春-夏初组(4月和6月)和秋季组(9月)。环境因子温度、盐度、深度以及Chl a中影响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最佳环境因子组合为底层盐度和深度。  相似文献   
623.
为研究南黄海春季浮游动物群落特征及变化规律,利用2017年4月至6月在南黄海近岸水域获取的WP2型浮游生物网采样品及相关调查资料,分析了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密度、优势种、生物多样性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研究海域共记录浮游动物成体41种(含未定种),浮游幼虫22类。桡足类、水螅水母和浮游幼虫是浮游动物种类数最多的类群。春季,胶东半岛沿岸海域、海州湾毗邻海域和苏北沿岸海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动态变化存在明显差异。温度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均匀变化是造成上述差异的重要原因。胶东半岛沿岸海域受冷水团影响,浮游动物群落的变化趋势与其他海域存在较大不同。小拟哲水蚤(Paracalanus parvus)是海域最占优势的浮游动物种类,对浮游动物总密度及多样性指数有较大影响。生物多样性分析显示,海州湾毗邻海域浮游动物多样性最高,胶东半岛沿岸海域次之,苏北沿岸海域最低。  相似文献   
624.
根据霉菌生长的临界条件,在对墙体进行详细热湿性能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木结构中最大可能霉菌生长指数模型.提出了基于预防霉菌生长的墙体最小热阻的确定方法.以长沙地区为例,分析了我国南方地区一种新型木结构墙体中胶木层的霉菌生长情况.结果表明,在靠近室内侧的表面,由于湿度过高引起霉菌大量生长.该墙体要在热湿气候地区推广应用需合理的设计室内产湿率和除湿率之间的平衡关系.  相似文献   
625.
为对油品储罐区事故进行迅速的风险评价和应急救援,在详细分析油品储罐区危险特性的基础上,建立了区域风险评价模型、应急资源优化调运模型和实时在线应急培训模型,将其作为功能模块与GIS技术加以整合,构建了基于GIS的油品储罐区风险评价及应急资源优化调运系统.当油品储罐区发生突发事件后,针对不同的事故类型和事故级别,该系统可对其区域风险进行评估,划分不同伤害等级范围,并在最短的时间内,通过带有"单程最大运输能力"约束的两目标连续消耗应急资源优化调运模型计算,给出合理有效的应急资源优化调运方案.无事故发生时,也可进行相应的事故模拟演练及实时在线应急培训.在西部管道油品储罐区的实例应用表明,该系统可为油品储罐区制定应急救援活动方案,提高危害防护水平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26.
转炉烟气净化系统中烟气的分析和量的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炉煤气干法净化回收技术已被认定为转炉煤气处理技术的今后发展方向。我国在转炉煤气干法净化回收技术方面已经做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并于2006年创新性地开发出了完全适合我国转炉炼钢的转炉煤气干法净化回收系统。设计转炉煤气干法净化回收系统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就是转炉烟气的分析和烟气量的准确计算。  相似文献   
627.
针对灰色关联分析法存在的分辨系数的选择主观性较大,用关联系数的平均值得到的关联度降低了评价准确性等缺点,提出用经济学中的偏相关分析和不变替代弹性(CES)生产函数分析方法,建立安全投入与事故函数分析模型。应用SPSS和EViews软件,找出安全投入和事故之间偏相关系数绝对值最大的要素和标准化回归系数绝对值最大的要素,作为优先投入方向,并按照系数绝对值大小进行排序,为以后企业进行安全投入提供理论参考,避免企业资源的浪费。这两种方法可操作性强,主观随意性小,得到的结果可信性高。  相似文献   
628.
将复杂网络相关理论方法引入城市燃气输配系统失效因素的分析中。选取引起城市燃气输配系统失效的主要影响因素为节点,以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为边,建立网络并进行相关分析。发现节点的度分布近似具有幂律的特性,幂指数为1.76;通过节点度的分析,确定出管道附属设备、用户设施失效、第三方影响破坏等因素为引起输配系统失效的主要原因,与引起燃气事故的统计分析资料基本相符合。这为确定城市燃气输配系统关键失效因素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29.
为评估将伯克氏菌Y4(Burkholderia sp.Y4)作为污染农田小麦降镉(Cd)菌的可行性,通过微生物高通量测序、土壤Cd逐级提取、小麦Cd亚细胞分布和赋存形态检测等手段,分析了菌株Y4处理下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和Cd有效态变化,以及小麦根、基节、节间和籽粒Cd含量及其转运特征.结果表明,根施菌株Y4显著降低了小麦根部和籽粒Cd含量,与对照处理相比降幅分别为7.7%和30.3%.小麦营养器官Cd含量及Cd转移因子结果显示,菌株Y4处理使Cd从基节向节间的转移因子降低79.3%,小麦节间Cd含量也随之降低50.9%.Cd赋存形态研究发现,菌株Y4处理增加了根和基节中残渣态Cd占比,降低了根系中无机态和水溶态Cd的含量,并提高了基节中残渣态Cd含量.进一步检测Cd的亚细胞分布发现,根细胞壁和基节细胞液中Cd含量增幅分别达21.3%和98.2%,可见菌株Y4处理提高了根细胞壁和基节细胞液对Cd的固定能力.深入研究根际土壤发现,菌株Y4处理使小麦成熟期根际伯克氏菌的相对丰度由9.6%提高至11.5%,并改变了土著微生物的群落结构,提高了Gemmatimonadales、PseudomonadalesChitinophagales等相对丰度,并降低了Acidobacteriota等相对丰度.同时,施加菌株Y4提高了根际土pH值,增幅达8.3%;降低了土壤中的可交换态Cd、碳酸盐结合态Cd和铁锰氧化物结合态Cd含量,其降幅分别达44.4%、21.7%和15.9%,而残渣态Cd比例高达53.6%.根施菌株Y4提高了土壤中硝态氮和铵态氮的含量,增幅可达22.0%和21.4%,并且碱解氮含量也有一定程度提高.由此可见,根施菌株Y4不但提高了土壤氮素可利用性,同时能够通过降低根际土壤中Cd有效性、提高小麦根和基节的Cd拦截固定能力,“两段式”阻控污染土壤中Cd向小麦籽粒的转运积累.故伯克氏菌Y4作为小麦降Cd促生菌剂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630.
基于上海临港新片区现有统计数据,结合其未来社会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和技术进步等,构建了LEAP-临港模型,分析了基准情景、低碳情景和强化低碳情景下新片区的能源需求和碳排放演化趋势.为增强模型的预测精准度,采用Logistic人口生长模型对临港未来人口数据进行预测,并利用学习曲线模型模拟相关减碳技术的成本发展趋势.同时,构建了碳减排技术的经济性评价模型,通过绘制边际减排成本曲线对典型减碳技术的经济成本及减排潜力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强化低碳情景下,2060年临港新片区一次能源消费中可再生能源占比达69%,电能在终端能源需求中占比达91%;临港新片区可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且2060年碳排放量相较基准情景下降94%.就减排贡献度而言,清洁能源替代、产业结构优化和终端能效提升对临港碳减排起到关键作用,中期(至2035年)分别贡献35.1%、27.3%和16.2%的碳减排量,长期(至2060年)分别贡献50.6%、8.75%和7.7%的碳减排量.就具体减碳技术而言,氢能发电、电解水制氢及碳捕获和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对实现净零排放意义重大,但减排成本相对较高.研究成果可为临港及相关地区的低碳绿色发展提供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