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01篇
  免费   312篇
  国内免费   1224篇
安全科学   372篇
废物处理   204篇
环保管理   299篇
综合类   2448篇
基础理论   614篇
污染及防治   958篇
评价与监测   224篇
社会与环境   179篇
灾害及防治   239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89篇
  2022年   195篇
  2021年   208篇
  2020年   173篇
  2019年   150篇
  2018年   158篇
  2017年   198篇
  2016年   191篇
  2015年   251篇
  2014年   281篇
  2013年   383篇
  2012年   341篇
  2011年   345篇
  2010年   267篇
  2009年   233篇
  2008年   266篇
  2007年   234篇
  2006年   208篇
  2005年   165篇
  2004年   127篇
  2003年   142篇
  2002年   121篇
  2001年   120篇
  2000年   107篇
  1999年   105篇
  1998年   75篇
  1997年   70篇
  1996年   66篇
  1995年   60篇
  1994年   38篇
  1993年   49篇
  1992年   38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961.
雅鲁藏布江源区风沙化土地演变趋势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雅鲁藏布江源区是世界上最高的江河源,其生态功能状况直接影响其水源涵养功能以及中下游地区,特别是日喀则和拉萨等地区的生态安全。源区内土壤发育程度低,气候干旱多风、植被稀疏,风沙地貌发育。论文以雅鲁藏布江源区所在的马泉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借助RS和GIS技术,解译了1990年、2000年和2008年3期近20 a遥感影像,并结合DEM数据,分析风沙化土地的分布特征及演变趋势,对准确把握源区内风沙化土地现状及发展趋势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结果表明:①2008年,源区共有风沙化土地1 376.22 km2,其中,固定沙地占风沙地总面积的36.03%,半固定沙地占28.10%,流动沙地占9.39%,裸露砂砾地和半裸露砂砾地分别占14.64%和11.84%;②源区风沙化土地呈逐年递增趋势,其中,1990年为1 281.78km2,2000年为1 359.7km2,2008年为1 376.22km2,近20 a增加了94.44 km2;③从高程上看,分布在海拔4 600~4 800 m范围内的风沙化土地占风沙地总面积的76.13%;从坡向上看,分布在平坦地区的风沙化土地占风沙地总面积的56.97%,其次为西南坡和南坡,比例分别为11.20%和8.66%。  相似文献   
962.
黑色岩系中贵金属富集层的成因:来自固定铵的佐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湘黔地区(遵义、大庸)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黑色岩系的部分样品进行了Au、Ag、PGE、固定铵的分析,综合前人的资料进行了数据的对比和讨论,首次应用其中的固定铵来讨论了贵金属富集层的成因。  相似文献   
963.
生物炭施用量对紫色水稻土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8,他引:5  
为探究生物炭施用量对紫色水稻土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通过盆栽试验,采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研究了不施肥对照(CK)、常规施肥(NPK)、10 t·hm-2生物炭+NPK(LBC)、20 t·hm-2生物炭+NPK(MBC)、40 t·hm~(-2)生物炭+NPK(HBC)这5种处理下温室气体的排放规律.结果表明:(1)生物炭施用显著降低了土壤CH_4排放通量,其排放通量大小顺序为:NPKCKLBCMBCHBC,各处理CH_4排放通量均呈单峰型曲线,峰值主要集中在水稻的生长后期,整个观测期CH_4的排放通量在-0.05~47.34 mg·( m~2·h)~(-1)之间;各处理CO_2排放通量变化较复杂,介于32.95~1 350.88mg·( m~2·h)~(-1)之间,除LBC和MBC处理呈双峰型曲线外,其余处理均呈单峰型,不同生物炭施用量处理均延后了CO_2排放通量峰值出现的时间;N_2O的排放通量在-309.39~895.48μg·( m~2·h)~(-1)之间,除LBC处理呈双峰型曲线变化外,其余处理均呈单峰型曲线;(2)与空白对照处理相比,生物炭处理均可显著降低CH_4的累积排放量,而促进了CO_2和N_2O累积排放量,CH_4、CO_2和N_2O的平均累积排放量从大到小分别为CKLBCMBCHBC处理、LBCMBCHBCCK处理和HBCMBC≈LBCCK处理;与常规施肥处理相比,不同施用量生物炭添加均可显著降低CH_4和CO_2的排放,且生物炭添加量越多,对CH_4和CO_2排放的减缓作用越明显,但是对N_2O排放的抑制作用尚不明显;(3)在100 a时间尺度上各生物炭处理可显著降低温室气体的综合增温潜势,表明生物炭配施化肥是一种有效的减排措施.  相似文献   
964.
北方庭院生态系统能量分析及养分平衡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基于食用菌生产的北方庭院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沈阳南郊一典型农户庭院生态系统的能量分析与养分平衡研究表明,该庭院生态系统的产品总输出能为4187214MJ/a,其中平菇产品的生物能占654%;输入输出系统的N、P2O5及K2O基本上保持着养分平衡;该庭院生态系统是一个生产力高、综合效益可观的系统,对指导该地区农村庭院生态系统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65.
2006~2019年珠三角地区臭氧污染趋势   总被引:12,自引:21,他引:12  
研究基于2006~2019年粤港澳珠江三角洲区域空气监测网络数据,利用Mann-Kendall检验法和Sen斜率法等统计方法计算了珠三角不同区域臭氧年际变化情况,并分析了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①2006~2019年珠三角平均臭氧浓度上升趋势显著(P<0.05),平均增长速率为0.80 μg·(m3·a)-1.2016年之后,臭氧平均增长速率为2.08 μg·(m3·a)-1,臭氧浓度增速加快.②珠三角臭氧浓度变化趋势有明显的空间差异和季节差异.中部地区臭氧年均浓度增加趋势显著,外围区域臭氧增加趋势不显著;臭氧增加趋势主要集中在夏季,其他季节变化趋势不显著.③珠三角臭氧变化趋势是由前体物和气象条件共同造成的,特别与NOx的浓度变化密切相关.2006~2019年珠三角中部区域NO2浓度明显下降,滴定效应减弱导致臭氧浓度增加;边缘地区NO2浓度变化较小,臭氧浓度未发生明显的改变.④随着前体物浓度的变化,珠三角臭氧生成敏感区的特征正在发生改变,VOCs控制区面积不断减少,协同控制区和NOx控制区面积逐渐增加,区域臭氧污染防治需要加强对前体物的协同控制.  相似文献   
966.
单相塑性材料的强度和塑性基本上是分别研究讨论的。此文以低碳深冲钢板为例,从能量观点出发,讨论了强度和塑性的内在制约关系,唯象地提出了单相塑性材料塑性破坏的判据,并解释了几个实验现象。此文的研究有助于加深对深冲钢塑性变形形为的理解。  相似文献   
967.
雾、霾影响空气质量,特定气象条件有利于雾、霾形成。利用南京大学仙林综合观测基地的近地层湍流资料以及MICAPS气象资料,分析了2011年11月18日南京一次大雾过程的边界层特征。结果表明,大雾发生前后南京处于高空低压槽前,西南暖湿气流向南京地区输送充足的水汽,而近地面主要受到低压倒槽的控制,使得近地层相对湿度一直在90%以上。边界层上空(约300~500 m)存在很强很厚的逆温层,近地层动量通量几乎为0,感热通量也几乎为0,表明大雾期间南京地区大气一直处于稳定的边界层中,近地层湍流很微弱,有利于大雾的形成和维持。能谱分析表明,能谱高频段满足-2/3率,但中低频率部分可能由于非均匀下垫面地形的影响,分布比较杂乱。  相似文献   
968.
4种农药对土壤脱氢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郭明  陈红军  王春蕾 《环境化学》2000,19(6):523-527
通过天王星、功夫、久效磷、氧化乐果4种农药对土壤脱氢酶活性的抑制性进行试验,确认了实验条件的影响因素,同时分析了不同农药用量、不同土样用量及不同培养时间对脱氢酶活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4种农药在不同情况下对脱氢酶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表明了在本地区特有的农业环境条件下,农用化学物质可能会影响和破坏农业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969.
施用氮肥对不同肥力红壤性水稻土硝化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室内培养试验,研究了施用尿素、硫铵条件下不同肥力红壤性水稻土的硝化作用变化特征,以明确土壤肥力和施用氮肥对红壤性水稻土硝化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施氮条件下,不间肥力红壤性水稻土硝化作用表现为高肥力土壤<低肥力土壤.施用尿素条件下红壤性水稻土硝化作用显著增强,120和360 mg·kg-1施氮量下,高肥力土壤平均硝化速率分别比不施氮对照升高了75.8%和357.1%,而低肥力土壤则分别升高了52.0%和146.9%,硝化作用强度表现为:高肥力土壤>低肥力土壤,360 mg·kg-1施氮量>120 mg·kg-1施氮量.施用硫铵条件下红壤性水稻土硝化作用强度降低,120和360 mg·kg-1施氮量下,高肥力土壤平均硝化速率分别比对照降低了41.8%和74.7%,低肥力土壤则分别降低了3.1%和65.3%,硝化作用表现为:低肥力土壤>高肥力土壤,120 mg·kg-1施氮量>360 mg·kg-1施氮量.  相似文献   
970.
以红壤稻田土为供试土壤,设置不同硫酸铵(简称硫铵)施用量,分别在15、25、35℃条件下培养,研究短期内土壤硝化作用、微生物生物量和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在相同硫铵施用量下,不同温度处理土壤NH4+含量差异不显著;温度变化对于对照和常规硫铵用量(折纯N 120 mg·kg-1)处理土壤NO3-含量有显著影响,但对中、高量(折纯N 600和1 200 mg·kg-1)处理无显著影响。对照和常规硫铵用量处理土壤硝化速率均随温度升高而显著增加;中、高量硫铵处理土壤硝化速率普遍较低,且不同温度之间差异不显著;相同温度条件下,硝化速率随硫铵施用量的升高而降低。中、髙量硫铵处理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有显著影响,且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随硫铵施用量的增加而显著降低;相同硫铵施用量下,不同温度处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由高到低大致为25、15和35℃。BIOLOG分析显示,中、高量硫铵处理平均吸光值和多样性指数均较低,各处理中以25℃时对照处理的平均吸光值和Shannon、Simpson、McIntosh指数最大,其次为25℃时常规硫铵用量处理。过量施用硫铵有可能造成土壤生物结构和功能衰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