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30篇
  免费   1765篇
  国内免费   3324篇
安全科学   1643篇
废物处理   152篇
环保管理   894篇
综合类   8429篇
基础理论   1404篇
污染及防治   241篇
评价与监测   628篇
社会与环境   775篇
灾害及防治   453篇
  2024年   104篇
  2023年   270篇
  2022年   745篇
  2021年   738篇
  2020年   898篇
  2019年   575篇
  2018年   541篇
  2017年   591篇
  2016年   474篇
  2015年   680篇
  2014年   582篇
  2013年   735篇
  2012年   871篇
  2011年   875篇
  2010年   831篇
  2009年   802篇
  2008年   771篇
  2007年   786篇
  2006年   737篇
  2005年   563篇
  2004年   455篇
  2003年   268篇
  2002年   230篇
  2001年   204篇
  2000年   164篇
  1999年   74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81.
活性污泥性质对短期膜污染影响的解析研究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19  
采用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16种不同性质活性污泥混合液对膜生物反应器膜污染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胞外聚合物(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EPS)、溶解性有机物(soluble microbial products,SMP)、上清液胶体颗粒(suspended solids insupernatant,SSs)、污泥混合液粘度(μ)、相对疏水性(relative hydrophobicity,RH)、Zeta电位(Zeta potential)均对膜生物反应器膜渗透性能有显著的影响作用,其与膜污染阻力的皮尔逊相关系数rp分别为:0.898、0.712、0.810、0.691、0.837、-0.881;同时发现,胞外聚合物是影响活性污泥中溶解性有机物含量(rp=0.682)、污泥粘度大小(rp=0.633)、上清液胶体颗粒含量(rp=0.783)、Zeta电位(rp=-0.953)及相对疏水性大小(rp=0.877)的主要因素;在活性污泥性质中胞外聚合物是影响膜污染的根本原因,是膜生物反应器膜污染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82.
以一座处理量为60m3·d-1的SBR法中试系统为研究对象,将三层网络智能控制技术引入SBR工艺中,并对该智能控制系统的深度脱氮效果和稳定性进行了中试研究.在SBR法硝化反硝化过程中,pH、DO、ORP曲线上会出现反映生物脱氮进程的特征点,以pH、DO、ORP为控制参数建立的智能控制策略可以准确判断反应的终点,避免了过度曝气,在保证深度脱氮的前提下节省了能耗.经过10个月的稳定运行,即使在温度较低的情况下,该SBR法智能控制中试系统出水的各项指标完全能够达到国家污水排放一级标准,并且达到了深度脱氮的效果,出水COD低于50 mg·L-1,总氮低于5 mg·L-1.  相似文献   
783.
以贵州花江峡谷花椒(Zanthoxylum bungeamun)林为研究对象,采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种植5、10、20、30 a花椒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特征,探讨不同种植年限花椒土壤理化因子对根际细菌群落分布的影响,为喀斯特石漠化地区花椒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随着花椒种植...  相似文献   
784.
凤眼莲根系丙酮提取物抑制赤潮藻类生长的机制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为了探讨凤眼莲根系丙酮提取物抑制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生长的机制,筛选和发现新的、高效、低毒或无毒、能迅速控制赤潮生物生长的除藻剂.对比分析了凤眼莲根系丙酮提取物中不同物质的抑藻效果,探讨了凤眼莲根系丙酮提取物抑藻的主要化学基础.通过考查主要抑藻物质对藻细胞可溶性蛋白质、丙二醛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的影响,探讨其抑藻机理.结果表明,浓度高于5 mg·L-1以上的N-苯基-2-萘胺,3 d后能保持对塔玛亚历山大藻抑制率超过50%;浓度为70μL·L-1的亚油酸对塔玛亚历山大藻的抑制率约为40%;浓度为70 μL·L-1的壬酸第3天可以达到85%的抑藻率,但随后藻密度有反弹.实验浓度范围内的亚油酸甘油酯和丙酰胺对塔玛亚历山大藻的抑制作用不明显.培养液中加入一定量N-苯基-2-萘胺后,藻体中的可溶性蛋白质和丙二醛含量有应激性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呈下降趋势.研究结果表明,N-苯基-2-萘胺可能是凤眼莲根系丙酮提取物中的主要抑藻物质;其可能通过自由基反应破坏藻细胞的结构,从而达到抑藻效果.  相似文献   
785.
利用隆线溞趋光行为检测水体中五氯酚钠和镉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静  袁玲  唐毅 《环境科学学报》2006,26(6):1011-1015
采用自主选育的隆线溞单克隆体作为试验生物,研究了五氯酚钠(PCP-Na)和镉对隆线溞趋光指数的影响,并与急性毒性试验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试验浓度范围内,水溞的趋光指数分别随五氯酚钠和镉浓度的升高而降低,呈极显著线性关系,说明隆线溞趋光指数的变化可以指示水体中这2种毒物的生物有效浓度.PCP-Na使隆线溞趋光指数(3h)发生显著改变的下限浓度为0.18 mg·L~,远低于LC50(96 h)(0.59 mg·L-1),上限浓度大于3.20 mg·L-1,也远高于LC50(24h)(0.73 mg·L-1),表明隆线溞趋光指数法比急性毒性试验法的灵敏度高,检测范围大,耗时短.在试验溶液范围内,五氯酚钠和镉之间不存在明确的相互作用关系.  相似文献   
786.
基于FHWA的兰州市道路交通噪声预测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结合美国道路交通噪声污染预测模型(FHWA)和国内学者在该方面的大量研究成果,选择兰州市主、次干道共计52条、142个监测点的建模采样数据,并应用统计学原理分析了影响道路交通噪声的各个因子与道路交通噪声的相关性,最终得出了符合兰州市道路交通特征的噪声污染统计预测模型.随后通过兰州市15个监测点的预测与实测对比验证后发现二者具有较高的一致性,此模型可应用在兰州市道路交通噪声污染的预测评价中.  相似文献   
787.
利用电位滴定表征了铁铈氧化物(Fe-Ce)的表面电荷特性,并使用电荷分布多位络合模型(CD MUSIC)进行了模拟,得到Fe-Ce材料的表面位质子结合常数为5.8,位密度为23.2个·nm-2,高于大多数铁氧化物的表面位密度.在Fe-Ce表面特性参数的基础上,进一步使用CDMUSIC模型对系列pH(5~9)下As(Ⅴ)在Fe-Ce表面的等温吸附实验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单齿单核单质子化形态≡FeOAsO3H1.5-和双齿双核非质子化形态≡Fe2O2AsO22-共存于吸附后的Fe-Ce表面,它们的结合常数分别为31.5和34.2,电荷分布值(f)分别为0.25和0.50.使用以上模型参数,对pH 3.5~10.5范围内2种表面络合形态分布趋势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在偏酸性条件下,≡ FeOAsO3H1.5-形态占主导;而≡Fe2O2AsO22-形态主要存在于偏碱性的范围.  相似文献   
788.
从橡胶厂工业废水中分离到1株降酚酵母,经鉴定为瓦尔假丝酵母(Candida vartiovanrai),该菌株能以苯酚作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生长,还能以水杨酸、苯甲酸、苯、萘、对苯二酚、间苯二酚、邻苯二酚等作为唯一碳源生长,但不能以氯代酚作为唯一碳源生长.酚诱导有利于高浓度苯酚的降解,加入葡萄糖可抑制苯酚的降解.当以苯酚作为唯一碳源时,在诱导的情况下,约30 h可将培养液中的苯酚降解98.7%,可望应用于含高浓度酚类化合物的废水生物处理中.   相似文献   
789.
生态足迹理论对生态城市建设的启示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8  
介绍了生态足迹理论基本概念和计算模型,并运用该模型,对上海市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生态足迹理论对生态城市建设的启示,提出应在不降低人们生活水平的前提下,减少生态足迹,提高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790.
曝气生物滤池Biostyr处理微污染水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采用曝气生物滤池Biostyr对浙江省T市某水厂微污染水源水进行生物预处理,现场试验研究表明:在气水比为2∶1,滤速6m/h,水温24~32℃的运行条件下,其对水中各污染物的平均去除率为:高锰酸盐指数24.1%,氨氮81.7%,亚硝酸盐氮79.9%,浊度49.0%。完全能达到生物预处理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