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04篇 |
免费 | 516篇 |
国内免费 | 100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111篇 |
废物处理 | 57篇 |
环保管理 | 99篇 |
综合类 | 870篇 |
基础理论 | 281篇 |
污染及防治 | 385篇 |
评价与监测 | 87篇 |
社会与环境 | 93篇 |
灾害及防治 | 37篇 |
出版年
2025年 | 8篇 |
2024年 | 34篇 |
2023年 | 63篇 |
2022年 | 123篇 |
2021年 | 97篇 |
2020年 | 99篇 |
2019年 | 89篇 |
2018年 | 92篇 |
2017年 | 94篇 |
2016年 | 81篇 |
2015年 | 101篇 |
2014年 | 137篇 |
2013年 | 129篇 |
2012年 | 106篇 |
2011年 | 94篇 |
2010年 | 75篇 |
2009年 | 60篇 |
2008年 | 68篇 |
2007年 | 58篇 |
2006年 | 48篇 |
2005年 | 40篇 |
2004年 | 27篇 |
2003年 | 38篇 |
2002年 | 46篇 |
2001年 | 43篇 |
2000年 | 15篇 |
1999年 | 27篇 |
1998年 | 16篇 |
1997年 | 15篇 |
1996年 | 20篇 |
1995年 | 11篇 |
1994年 | 9篇 |
1993年 | 11篇 |
1992年 | 11篇 |
1991年 | 8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10篇 |
1988年 | 7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4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0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61.
针对油气田开发过程中,大量设备/管道承受高压/高流速多相流体中固相颗粒的冲蚀磨损作用,易导致损伤失效情况,系统梳理了国内外对材料冲蚀磨损主控因素的研究成果,着重分析了金属材料力学特性、多相流体特性、固相颗粒特性和冲蚀磨损条件等4类因素对金属材料冲蚀速率的影响规律,指出了当前油气田设备多相流冲蚀磨损主控因素研究在分析方法方面仍存在不足,并为后续研究工况设置、实验装置使用方式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62.
本文剃用内梅罗污染指数法时2000至2010年期间长春南湖水环境质量进行了综合分析评价,选取将氨氮、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总氮、总磷、COD和BOD,作为水环境评价的主要参评参数。结果表明自2000至今南湖水体内梅罗综合指数呈现增加趋势,南湖水体污染等级处于中度污染水平,并有再次爆发水华现象的可能,因此应加大南湖水体污... 相似文献
863.
Shuangshuang Xue Hongbo He Qizhe Fan Changlin Yu Kai Yang Weiya Huang Yang Zhou Yu Xie 《环境科学学报(英文版)》2017,29(10):70-77
A series of La/Ce-codoped Bi_2O_3 composite photocatalysts were fabricated via hydrothermal–calcination process. The as-prepared products were intensively characterized by some physicochemical characterizations like N_2 physical adsorption, X-ray powder diffraction(XR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 UV–Vis diffuse reflectance(UV–Vis DRS),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photoelectrochemical measurements, and photoluminescence(PL) spectroscopy. The characterization results indicated that La and Ce doping induced obvious crystal phase transformation in Bi_2O_3, from monoclinic to tetragonal phase. La and Ce codoping also gave rise to the obvious synergetic effects, e.g., the lattice contraction of Bi_2O_3, the decrease of crystal size and the increase of surface area. The photocatalytic performance of the prepared catalysts was evaluated by removal of dye acid orange II with high concentration under visible light irradiation. Results showed that La/Ce-codoped Bi_2O_3 displayed much higher photocatalytic performance than that of bare Bi_2O_3, single La or Ce doped Bi_2O_3 samples. The superior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was mainly attributed to the improved texture and surface properties and the synergistic effects of La and Ce codoping on suppressing the recombination of photo-generated electrons(e~-) and holes(h~+). 相似文献
864.
采用恒流淋洗法研究了外加锌在石灰性土壤中的吸附动力学特性.通过对石灰性土壤样品,人工模拟样品和纯CaCO3物质吸附锌的动力学实验,结果衰明,石灰性土壤中的CaCO3组分是外加锌的主要载体,且被CaCO3组分所保持的锌不易被0.01mol/LCaCl2溶液解吸下来。还拟用了几种动力学方程(一级动力学方程,Elovich方程和抛物线扩散方程)对本实验得到的动力学曲线进行描述和数据处理,结果表明石灰性土壤吸附锌的动力学特征主要由土壤中CaCO3组分决定的。 相似文献
865.
地膜可保持土壤湿度,调节土壤温度及限制杂草生长从而促进农作物增产,在现代农业生产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地膜主要成分聚乙烯(PE)性质稳定,难以降解,极易在农田土壤中残留并积累.此外,地膜在生产过程中添加邻苯二甲酸酯类(PAEs)作为塑化剂,该类有机物极易在土壤和水体环境中积累和迁移,且生物毒性大,对生态环境、粮食安全和人体健康构成极大威胁.聚乙烯和邻苯二甲酸酯复合污染是土壤有机污染治理的重点和难点.因此,农用地膜污染土壤修复是环境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亦是作物生产安全和人类健康的重要保障.微生物降解的生物修复较物理化学技术具有效率高、无二次污染、成本低、环境扰动小等优点,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由此,本文综述农用地膜使用和土壤残留现状及其生物降解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地膜污染农田土壤的生物修复提供基础信息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866.
在餐厨垃圾处理过程中,餐厨垃圾渗溶液对环境危害极大。餐厨垃圾渗滤液的基本处理方法有物理化学处理法、生物处理法和土地处理法。对餐厨垃圾进行固液分离,将得到的渗滤波的水相和油相进行分离,其中水相通过各项污水处理方法达到排放标准排放,油相物质通过过滤、蒸馏等方式得到油脂产品,达到资源化、无害化,产生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867.
采用SBR反应器,分别以乙酸钠、甘油、丙酸钠为单一碳源,在严格厌氧/缺氧条件下驯化培养反硝化除磷污泥,考察不同碳源对反硝化除磷效果的影响,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了不同碳源除磷污泥的菌群结构,分析其中除磷菌所占比例. 结果表明,以乙酸钠、甘油、丙酸钠为碳源的各系统出水中,ρ(TP)平均值分别为0.79、0.98、0.29 mg/L,TP去除率分别为82.5%、79.2%、93.4%. 取自污水厂的种泥微生物多样性最高;其次为以甘油驯化的污泥和以乙酸钠与丙酸钠培养的污泥,二者表现出相似的多样性与菌群结构. 各反应器中的污泥在“纲”与“目”分类级别上分别均以β-Proteobacteria与Rhodocyclales占主导. 稳定期乙酸钠、甘油、丙酸钠为碳源的系统中的除磷菌所占比例分别为9.5%、8.0%、41.5%,以丙酸钠为碳源的系统中除磷菌所占比例最高. 对于厌氧/缺氧系统,与以乙酸钠、甘油相比,丙酸钠为碳源时系统的除磷效果更好,并且有利于除磷菌的富集. 相似文献
868.
HSE管理体系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欧美大石油公司开始建立实施至今,经历了开创发展期、蓬勃发展期,90年代中期开始引入我国。HSE管理体系是石油石化工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它的形成和发展是石油石化工业多年工作经验积累的成果。HSE作为一个新型的HSE管理体系,得到世界上大多数石油公司的共同认可从而成为它们共同的行为准则。 相似文献
869.
870.
讨论了城市污水经过A/O工艺处理时活性污泥的二次污染问题。所采用的方法是将原水、处理后的出水及活性污泥用乙酸丁酯萃取、萃取相经过真空浓缩后,采用GC/MS测定了样品中的有机化合物。结果表明,在A/O工艺处理城市污水过程中,活性污泥的吸附作用是主要的,降解作用是次要的:A/O工艺所排放的活性污泥仍然是一种危险的污染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