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240篇 |
免费 | 430篇 |
国内免费 | 786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365篇 |
废物处理 | 55篇 |
环保管理 | 209篇 |
综合类 | 2014篇 |
基础理论 | 289篇 |
污染及防治 | 145篇 |
评价与监测 | 139篇 |
社会与环境 | 125篇 |
灾害及防治 | 11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8篇 |
2023年 | 68篇 |
2022年 | 219篇 |
2021年 | 210篇 |
2020年 | 249篇 |
2019年 | 139篇 |
2018年 | 161篇 |
2017年 | 153篇 |
2016年 | 138篇 |
2015年 | 152篇 |
2014年 | 135篇 |
2013年 | 156篇 |
2012年 | 205篇 |
2011年 | 197篇 |
2010年 | 157篇 |
2009年 | 170篇 |
2008年 | 157篇 |
2007年 | 142篇 |
2006年 | 182篇 |
2005年 | 142篇 |
2004年 | 93篇 |
2003年 | 52篇 |
2002年 | 50篇 |
2001年 | 39篇 |
2000年 | 26篇 |
1999年 | 13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1篇 |
1992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4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992.
993.
华北平原不同生产模式设施蔬菜生命周期环境影响评价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全面系统地评价不同生产模式下设施蔬菜生产过程的环境效应,可为降低蔬菜生产过程中的负面环境影响提供理论指导.本文以华北平原河北省曲周县4 a春茬设施茄子生产为例,采用田间实测结合生命周期评价的方法,分析和比较了该地区常规、综合和有机生产模式下设施茄子的生产过程及其对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模式的水体毒性、富营养化和土壤毒性危害潜势对环境影响的贡献较大,分别占82.05%~84.02%、10.29%~12.32%和2.62%~3.48%,且主要发生在农作子系统中,均主要是由氮磷流失、农药残留及有机肥所携带的重金属所致.综合模式的环境影响综合指数最低,为0.596,分别比常规和有机模式降低了30.3%和6.7%,该模式显著降低了设施蔬菜农作子系统的污染物排放,为最佳生产模式.因此,优化田间管理措施(如施用生物农药、优质有机肥和提高氮磷利用效率)可较好地控制蔬菜生产生命周期负面环境影响及提高该地区设施蔬菜生产的环境可持续能力. 相似文献
994.
995.
采用UV强化草酸络合Fe2+活化过硫酸钠(PS)氧化降解苯胺,研究了UV光照促进苯胺降解的作用机制,考察了pH、草酸浓度和UV光照强度对PS活化及苯胺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引入UV光照后,草酸络合Fe2+活化PS体系中的PS活化率和苯胺降解率分别提高了68%和41%.在该过程中,UV可通过光解或光电离水分子产生·OH、促进发生光化学Fenton反应、直接活化PS等作用机制降解苯胺,但通过光化学反应促进Fe2+循环转化是提高PS持续活化效果和苯胺去除的首要作用机制;中碱性及强酸性环境因不利于Fe(C2O4)3-3形成,会对PS活化过程产生抑制,但当初始pH为7和9时,由于PS活化分解促进反应体系pH下降,PS活化及苯胺降解均取得较好效果;草酸浓度的增加有利于PS活化,但当草酸浓度高于2.5 mmol·L~(-1)时,会对SO·-4产生强烈竞争,导致苯胺降解率出现下降;增加UV光照强度能显著促进PS活化和苯胺氧化去除,当UV光照强度达到117μW·cm-2时,反应150 min后,PS的分解率和苯胺的去除率均可达到100%. 相似文献
996.
天津一次雾-霾天气过程的近地层温湿结构和湍流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地面大气能见度、PM_(2.5)质量浓度、梯度气象资料、塔上湍流观测资料等多种资料及后向轨迹方法,分析近地层温湿结构和湍流特征对2016年12月16日—21日天津地区一次严重持续雾霾天气演变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本次雾霾天气过程可以明显的分为霾、雾的生成和发展、雾成熟和雾霾消散等4个阶段,近地层温度、相对湿度和风的垂直分布及湍流特征对各阶段的雾-霾转化起到了重要作用.霾生成期间,偏南气流盛行,地面风速降低,RH不断增大,湍流不活跃;地面辐射降温引发了近地层内显著的强逆温,并导致RH由地面到高空逐渐增大,有利于雾的生成和发展;感热通量和潜热通量爆发式增长,导致逆温层瓦解,雾顶继续抬升,雾进入成熟阶段,湍流活动减弱;受西北气流影响,湍流活跃,高空的干冷气团向下取代地面暖湿气团,结束本次雾霾天气过程.采用近地层温湿结构和湍流特征资料,可用于雾-霾天气的演变及其转化过程精细分析. 相似文献
997.
船舶压载水直接促进了地理性隔离海域之间的水体交换,可作为潜在致病菌迁移扩散的媒介。本文以采集到的25艘入境船舶的压载水样品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潜在致病菌群落组成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初步解析。结果表明:变形菌(Proteobacteria)、拟杆菌(Bacteroidetes)和放线菌(Actinobacteria)为压载水中的优势菌门。船舶压载水中共检出36个潜在致病菌属和19个潜在致病菌种。痤疮丙酸杆菌(Cutibacterium acnes)、大肠埃希氏杆菌(Escherichia coli)和表皮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为压载水中最普遍的潜在致病菌,检出率超过50%。置换和未置换压载水中潜在致病菌的种类数量和丰度并无显著差异。此外,压载水中的潜在致病菌与磷酸盐及大肠埃希氏杆菌呈显著正相关性,表明其可能与近岸的人类活动有关。综上所述,相关部门应当对船舶压载水加强管理,以降低潜在致病菌的入侵扩散风险。 相似文献
998.
近年来,随着抗生素的滥用和不加控制的排放,水体中抗生素的检测已经成为环境分析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本文采用简单的超声方法将超薄石墨相氮化碳纳米片(g-C3N4Ns)固定在氧化石墨烯(GO)的表面,形成g-C3N4Ns/GO纳米复合材料,制备了一种基于石墨相氮化碳/氧化石墨烯的新型电化学传感器,用于环境水样中左氧氟沙星(LEV)的检测.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利用差分脉冲伏安法(DPV)对LEV进行检测,线性范围为0.25~90μmol·L-1,检出限为0.073μmol·L-1.该传感器具有良好的稳定性、灵敏度、抗干扰能力和制备简单等优势,并成功地用于测定河水和自来水样中的LEV,具有良好的回收率,为左氧氟沙星的灵敏检测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案. 相似文献
999.
两种荔枝螺染色体核型以及性畸变个体染色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次报道2种荔枝螺的染色体核型,比较了正常疣荔枝螺和性畸变个体染色体的差异。结果表明:疣荔枝螺Thaisclavigera2n=24,其中11对为中央着丝粒染色体,1对为端部着丝粒染色体。黄口荔枝螺Thaisluteostoma2n=24,包括10对中央着丝粒染色体,1对亚中着丝粒染色体和1对端部着丝粒染色体;性畸变个体的染色体的形态有所改变,但数目没有变化。 相似文献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