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203篇 |
免费 | 685篇 |
国内免费 | 1629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660篇 |
废物处理 | 69篇 |
环保管理 | 350篇 |
综合类 | 3688篇 |
基础理论 | 707篇 |
污染及防治 | 281篇 |
评价与监测 | 249篇 |
社会与环境 | 325篇 |
灾害及防治 | 18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9篇 |
2023年 | 150篇 |
2022年 | 301篇 |
2021年 | 327篇 |
2020年 | 392篇 |
2019年 | 255篇 |
2018年 | 276篇 |
2017年 | 306篇 |
2016年 | 239篇 |
2015年 | 273篇 |
2014年 | 263篇 |
2013年 | 335篇 |
2012年 | 392篇 |
2011年 | 389篇 |
2010年 | 336篇 |
2009年 | 372篇 |
2008年 | 322篇 |
2007年 | 326篇 |
2006年 | 346篇 |
2005年 | 241篇 |
2004年 | 180篇 |
2003年 | 123篇 |
2002年 | 108篇 |
2001年 | 95篇 |
2000年 | 65篇 |
1999年 | 23篇 |
1998年 | 10篇 |
1997年 | 2篇 |
1995年 | 6篇 |
1994年 | 1篇 |
1992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5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122.
为解决综合能源企业集团生产区域集中、多种业态并存的现状下,应对多灾耦合、区域协同、快速救援处置需求问题,提出构建“构架一体系统共用、数据入湖实时获取、GIS数据动态调用”的智能管控系统,运用多灾事故耦合协同处置、数字结构预案辅助决策和处置情景构建救援演练等技术,达到“集团总部—产业实体—生产单位—作业单元”的点、线、面虚拟集成统一先期处置网络。研究结果表明: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基础管理健全、3级联动响应、全域覆盖网络、资源实时共享、培训演练规范、力量快速投放”等6个方面的能力得到提升,为综合能源企业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决策支持提供新的可行性方案。 相似文献
123.
采用水解酸化-缺氧生物法对经物化预处理的油田废水进行试验研究.当进水COD为190~230mg/L,水解酸化段和缺氧段停留时间分别为10,48h时,出水COD为75~83mg/L.运用GC/MS分析油田废水有机污染物在工艺流程中相对组分变化的规律,表明水解酸化和缺氧法处理油田废水时有协同作用,可有效降解废水中酚类化合物、酮类化合物、芳烃和BTEX.运用PCR-DGGE技术,考察不同生物反应器内微生物种群及其分布特征,初步确定水解酸化和缺氧反应器内的优势菌种. 相似文献
124.
生物农药的环境友好特性使其逐渐成为农业绿色发展中的重要技术。关注农户对生物农药的采用行为,将有利于生物农药的推广并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因此,利用湖北省388户微观农户调查数据,应用Binary logistic模型讨论了技术感知对农户生物农药采用行为的影响,并进一步将技术感知细分为“技术获取感知”和“技术服务感知”两大类,探究内部与外部、过程与结果等不同层面技术感知对农户采用行为影响的差异性。实证结果表明:技术服务感知在农户生物农药采用决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且不同技术服务主体作用强度依次为:政府>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技推广组织,而技术获取感知对农户的采纳决策影响较小。据此,文章提出了旨在推进农户采纳生物农药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5.
基于近15年的实测数据,分析给出了长江河口控制站徐六泾悬沙浓度和组成的变化特性。研究表明:徐六泾站多年平均表层(2003~2017年)、中层和底层(2010~2017年)含沙量分别为0.07、0.07和0.13 g/L;表层(2004~2017年)、中层和底层(2009~2017年)的中值粒径分别为7.3、9.4和11.0 μm。研究期间,年平均含沙量呈显著下降趋势,洪季较枯季降幅更明显。其中2015~2017年均洪枯季表层含沙量较2003~2005年均值分别降低了57%和20%;表层含沙量在2008年出现明显降低的拐点,2008年之后的洪枯季表层含沙量较之前分别降低56%和44%。悬沙粒度具有一定的波动变化,但没有显著趋势性变化特征,或与样本数量限制和流域内人类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126.
秦巴山区降雨侵蚀力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降雨侵蚀力时空变化特征的研究对区域土壤侵蚀风险评估及水土保持规划具有重要的意义。利用秦巴山区及周边地区共63个气象站1961~2016年的逐日降雨量数据计算各站的降雨侵蚀力,借助Kriging空间插值法、Mann-Kendall趋势检验、Pettitt突变检验等方法分析了秦巴山区降雨侵蚀力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秦巴山区年均降雨侵蚀力为3 696 MJ·mm/(hm2·h·a),年内变化呈单峰型,7月最大,占全年的26.6%;四季中,夏季最大,冬季最小。代际间,20世纪80年代的降雨侵蚀力最大,90年代最小。年际间,年降雨侵蚀力存在明显的阶段性,但未表现出显著的趋势性和突变性特征。秦巴山区多年平均降雨侵蚀力呈南高北低的分布格局,不同地区年均降雨侵蚀力变化于787~8 858 MJ·mm/(hm2·h·a)之间;整体而言,年降雨侵蚀力随纬度增加而减小,随海拔升高而减小。 相似文献
127.
基于MODIS数据的安徽省植被水分利用效率时空变化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分利用效率是衡量生态系统碳水循环耦合程度的重要指标。基于MODIS数据、土地覆盖类型数据和气象数据,估算安徽省植被水分利用效率(WUE),采用趋势分析法和相关分析法对安徽省2000~2014年植被WUE的时空格局、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研究表明:(1)不同植被类型的WUE年均值差异明显,常绿阔叶林和常绿针叶林的WUE均值较高,分别达到1.66和1.69 gC?mm-1?m-2,而耕地的年均WUE最低,各植被类型的年均WUE按照“常绿针叶林>常绿阔叶林>灌木>草地>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耕地”的顺序递减。植被年均WUE具有较强的空间分异性规律,整体上呈现南北高中间低的趋势,植被WUE的高值区主要分布在大别山区和皖南山区,分布范围与常绿针叶林、常绿阔叶林的分布范围基本一致。(2)安徽省2000~2014年植被WUE年内变化呈现出“增加-减小-增加-减小”的M状“双峰型”趋势,具有明显的季节差异,呈现出春季>秋季>夏季>冬季的特征,各季节植被WUE的均值分别占植被WUE的32.58%、24.91%、29.27%、13.24%。(3)安徽省植被WUE动态变化受到降水影响显著的区域占比3.88%;气温显著影响的区域占比2.19%;降水显著影响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林地范围内,温度显著影响的地区则位于耕地范围内,降水和气温综合显著影响所占面积最小,为0.11%;而植被WUE受气温和降水影响均不显著占比为93.82%;整体上,安徽省大部分地区的植被WUE变化主要受非气候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28.
网络嵌入与风险感知对农户绿色耕作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分析——基于湖北省615个农户的调查数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社会嵌入理论,利用湖北省615个农户调查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实证分析网络嵌入与风险感知对农户绿色耕作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路径及其群组差异。研究发现:(1)当前采用绿色耕作技术的农户比例相对较小,其中以秸秆还田覆盖技术采用率相对较高,而深松、有机肥、生物农药等采用率略低;(2)网络嵌入和风险感知对农户绿色耕作技术采用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同时风险感知在结构嵌入对农户绿色耕作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中具有中介效应;(3)相比受教育程度与家庭年收入,家庭实际经营土地面积在网络嵌入对农户绿色耕作技术采纳行为影响中的作用更为明显。鉴于此,建议应积极推进农地适度规模经营,并鼓励建立内嵌于当地农技推广站、以种植大户为先导的绿色适用技术推广与讨论网络,确保绿色耕作技术落到田间地头。同时,政府应加强灾害预警与田间学校建设,通过宣传教育与培训指导,强化农户绿色生产意识,引导农户推行绿色生产方式。 相似文献
129.
基于长江流域138个气象站1961~2016年的逐月降水观测资料,应用集合经验模态分解(EEMD)方法,分别对各站点的月降水序列进行EEMD分解,然后,运用时滞相关分析和逐步变量选择的方法,以识别长江流域月降水周期振荡和长期趋势的显著影响因子,并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长江流域月降水进行预测。结果表明:(1)近50多年来,长江流域各站点的月降水呈现出显著的季节、年际和年代际尺度振荡特征。(2)流域内各站点月降水的长期变化趋势存在着较大的空间差异性,表现为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以及鄱阳湖流域是月降水长期趋势显著增加的集中区,而岷江中游以及洞庭湖流域的南部是月降水长期趋势显著减少的集中区。(3)厄尔尼诺1+2区的平均海表温度(NINO1+2)的过去模式是影响长江流域月降水周期振荡的主要气候因子,而全球平均气温距平(GlobalT)是影响长江流域月降水长期趋势的主要气候因子。(4)基于已识别的影响因子构建的月降水量预测模型在旱季的预报性能高于雨季,并在长江上游地区的预报性能高于其中下游地区。 相似文献
130.
对母液中Mg2+离子对硼掺入无机碳酸盐沉积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确定在Mg存在时生成的无机碳酸盐是低镁方解石。实验发现:溶液的pH值是硼进入碳酸盐的主要控制因素,低Mg2+方解石中硼的浓度从63.91 μg?g?1(pH?=?7.40??±??0.03)增加到582.41 μg?g?1(pH?=?8.80??±??0.03)。Mg2+离子严重影响硼进入碳酸盐中的量,在相同实验条件下,硼在低镁方解石中的含量高于无Mg2+方解石中的含量,平均为2.57倍(1.83?—?3.56倍)。这一结果表明:有Mg2+离子时,硼掺入无机碳酸盐的机制和无Mg2+离子的是不同的。Mg2+离子的存在改变了晶体的形貌。这对利用B/Ca指标恢复深海碳酸盐系统研究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