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1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163篇
安全科学   44篇
废物处理   11篇
环保管理   40篇
综合类   433篇
基础理论   110篇
污染及防治   17篇
评价与监测   30篇
社会与环境   31篇
灾害及防治   2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31.
Abstract:  The lack of management experience at the landscape scale and the limited feasibility of experiments at this scale have increased the use of scenario modeling to analyze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management actions on focal species. However, current modeling approaches are poorly suited for the analysis of viability in dynamic landscapes. Demographic (e.g., metapopulation) models of species living in these landscapes do not incorporate the variability in spatial patterns of early successional habitats, and landscape models have not been linked to population viability models. We link a landscape model to a metapopulation model and demonstrate the use of this model by analyzing the effect of forest management options on the viability of the Sharp-tailed Grouse (  Tympanuchus phasianellus ) in the Pine Barrens region of northwestern Wisconsin (U.S.A.). This approach allows viability analysis based on landscape dynamics brought about by processes such as succession, disturbances, and silviculture. The landscape component of the model (LANDIS) predicts forest landscape dynamics in the form of a time series of raster maps. We combined these maps into a time series of patch structures, which formed the dynamic spatial structure of the metapopulation component (RAMAS). Our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viability of Sharp-tailed Grouse was sensitive to landscape dynamics and demographic variables such as fecundity and mortality. Ignoring the landscape dynamics gave overly optimistic results, and results based only on landscape dynamics (ignoring demography) lead to a different ranking of the management options than the ranking based on the more realistic model incorporating both landscape and demographic dynamics. Thus, models of species in dynamic landscapes must consider habitat and population dynamics simultaneously.  相似文献   
632.
武剑  黄瑛  洪锋 《四川环境》2013,(6):122-128
伴随着我国电子产业的蓬勃发展,电子产品生产及其废弃产生的金属资源浪费问题也日趋严重,国家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了新型液晶显示屏(LCD)的开发及其资源化回收处理,可见LCD的处理和从其废弃物中提取铟的技术亟待深入研究。本文介绍了LCD显示屏和主要含铟部件ITO材料之间的关系、生产和使用状况,重点详述了LCD和ITO材料资源化处理的研究现状,系统地总结了铟的回收方法,并展望了未来电子废弃物的处理方向。  相似文献   
633.
秭归县移民环境容量的变化对血吸虫病传播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移民环境容量改变对血吸虫病传播的影响,避免国外兴修大型水利工程赞成血吸虫病疫区扩大的悲剧在我国重演,采用历史资料分析,现场调查和类比实验的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三峡库区秭归县社会经济变动对血吸虫病传播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使其移民环境容量变小,导致森林植被破坏增大,产沙量增加,加之建坝后水流流速减慢,挟沙能力降低,产生泥沙淤积,形成荒芜的洲滩或江滩,造成钉螺孳生的环境,一旦输入钉螺和传染源,将可能造成血吸虫病的流行。提出了如下预防对策:(1)在秭归县及库区湖北段不应强调粮食自给,必须纠正忽视生态效益,片面追求以生产粮食为主的作法,应发挥山区,丘陵地区的林牧副及土特产优势,大力发展柑橘和其它木本特产经济作物,进行多种经营积累资金,以补充粮食不足。(2)严格执行《水土保护法》,《防洪法》等法规,同时建立相应的机构,监督法规的严格执行。(3)寺加植被覆盖度,保持水土。在库区应无条件地封山育林,退耕还林,植树造林,特别注意发展水保林,防护林,水源涵养林,风景林,增加地面覆盖度。(4)修建水平梯田,坡式梯田,拦水堰等坡面工程降低地表径流冲刷力,将会有效地减少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634.
本研究构建了VUV-US-O_3三元氧化体系,以水杨酸(SA)为分子探针,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和荧光检测器联用测定分析三元氧化体系的·OH产率.结果表明,各氧化体系的氧化能力排序为VUV/US/O_3VUV/O_3US/O_3VUV/USO_3VUVUS,120 min内对应的SA去除率分别为96.27%、83.57%、74.80%、68.88%、50.67%、36.06%、8.60%,组合体系显示出了明显的协同效应;VUV/O_3、VUV/US和US/O_3中检测出羟基化产物的最高浓度分别为12.32、7.51、4.47μmol·L~(-1),较VUV、US、O_3单独氧化产生的羟基化产物浓度(分别为5.22、0.34、3.61μmol·L~(-1))更高,推测各二元氧化体系中的协同效应主要是由·OH产率增加而引起;将US加入VUV/O_3体系中构成VUV/US/O_3三元氧化体系后,可加速O_3溶解并提高·OH最高产率至22.24μmol·L~(-1),使VUV/US/O_3氧化能力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635.
排污权交易试点总体工作框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调研分析排污权交易试点省市的业务工作,对省级排污权交易管理工作进行研究阐述,从整体的角度提出排污权交易管理工作的目标定位、总体工作框架和数据逻辑,提出排污权交易目前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为排污权交易由试点转向全国推广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636.
佛山春季两次典型臭氧污染过程分析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近地层臭氧污染与气象条件密切相关,为了解珠三角地区春季臭氧(O3)污染的气象成因,选取了2020年4月9日和28日佛山地区春季两次典型O3污染过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小风、低湿和高温是造成佛山春季O3污染发生的气象成因.(2)两次过程各站点O3峰值浓度大致出现在16:00—18:00,较年均统计偏晚1 h左右,最高气温明显低于夏、秋季;大多数站点日变化以单峰型为主,部分站点受局地风场和城市下风向传输影响呈现“倒U型”和“双峰型”.(3)垂直探测分析表明,4月9日O3污染过程主要由局地反应生成,垂直方向下沉气流主导,污染主要积聚在1000 m以下的近地面层;28日受局地生成和垂直交换作用影响,O3污染自下而上扩展,且早间残留层下传影响显著.(4)与长距离和高层输送相比,短途和低层传输对局地O3污染发生的作用更为明显(输送频率可达60%以上).春季佛山地区O3污染的主要传输源为珠三角东部和南部地区,污染防控...  相似文献   
637.
利用2017年1月—2019年11月龙凤山大气本底站一氧化碳(CO)连续观测资料和NOAA再分析资料,对东北平原地区大气CO浓度季节变化及其排放源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龙凤山站CO日变化规律具有季节性差异,春、秋和冬季CO浓度均在午后13:00—14:00出现最低值,秋和冬季19:00出现峰值,春季2:00出现最峰值,冬季CO浓度日平均最大,日振幅最大.夏季CO日变化不同于其他季节,在8:00—13:00维持较高值,在16:00—次日04:00维持较低,峰值出现在08:00,谷值出现在00:00.龙凤山站CO浓度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季节变化和波动下降趋势,呈现出冬季高夏季低的特点,最高值出现在1月,最低值出现在6月,月平均浓度明显高于青藏高原地区浓度水平,全年CO月均值振幅为134.8×10-9 ± 2.5×10-9(物质的量分数,下同).在春、夏和秋季西南方向地面风能够明显抬升观测CO浓度,冬季西北方向地面风能够明显抬升观测CO浓度.后向轨迹聚类、浓度权重轨迹分析(CWT)以及地面风结果分析表明:SSW-SW-WSW扇区内的城市交通及工业等人为排放是龙凤山站的CO潜在源区,此外,冬季的NW-NNW-N扇区的短距离输送也是龙凤山站的CO潜在源区.  相似文献   
638.
水价改革与生态补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论述了生态补偿纳入水价改革的原因和必要性,分析了生态补偿对水价改革和完善的意义、价值和作用以及生态补偿纳入水价改革的策略、方式与途径,提出了建立补偿-融资一体化生态补偿的规划设计和具体操作。  相似文献   
639.
兴建水利设施,特别是象我国三峡工程这样的特大型水利枢纽,其所产生的社会与生态环境问题已引起社会各界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水利工程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应预先进行尽可能的评价。对不利影响作过高的评价,会使从全局和长期来看能带来很大效益的工程计划遭到简单的否决;而过低评价或忽视则会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这在古今中外是有前车可鉴的。所以在研究水利设施规划时,应同时研究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640.
福建省沿海地区春季一次近地层O3超标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福建省沿海地区春季ρ(O3)较高且超标天数较多,为研究春季ρ(O3)超标的天气学成因,选取2017年4月26日-5月1日O3污染过程,利用统计对比和聚类分析方法,将全过程分成污染前、污染维持和污染后3个阶段,再将污染维持阶段分为4个区,利用ρ(O3)和ρ(PM2.5)小时均值资料,结合天气形势和气象要素场变化,分析此次O3污染的主要特点.结果表明:①此次O3污染与天气形势关系密切,在冷高压(4月28-29日)控制下,光化学反应条件有利,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超过11 h,08:00起ρ(O3)上升速率为15~20 μg/(m3·h),ρ(O3)最大8 h滑动平均值[简称"ρ(O3)-max-8 h"]超过GB 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限值,但大气扩散条件好,ρ(PM2.5)日均值未超过一级标准限值,ρ(O3)超标原因为光化学反应所致,并且ρ(O3)分布有明显的日变化规律.②在锋前暖区(4月26日08:00-16:00)及变性冷高压(4月30日-5月1日)控制下,光化学反应剧烈,08:00起ρ(O3)上升速率为25~35 μg/(m3·h),天气静稳且大气扩散条件差,本地生成的O3在近地层累积效应明显,4月30日ρ(O3)小时均值和ρ(O3)-max-8 h达到过程峰值,ρ(PM2.5)日均值超过GB 3095-2012二级标准限值,ρ(O3)-max-8 h超过三级标准限值,空气质量达中度污染,ρ(O3)超标原因为光化学反应加本地累积所致,并且ρ(O3)分布也有明显的日变化规律.③受强冷空气影响,4月26日20:00-24:00福建省沿海地区的6个城市ρ(O3)不降反升,22:00-24:00 ρ(O3)8 h滑动平均值陆续达到一天中的最高值;4月27日ρ(O3)维持在70~140 μg/m3之间,ρ(O3)分布没有明显的日变化规律.研究显示,导致福建省沿海地区春季O3污染天气的成因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