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0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163篇
安全科学   44篇
废物处理   11篇
环保管理   32篇
综合类   427篇
基础理论   110篇
污染及防治   17篇
评价与监测   30篇
社会与环境   31篇
灾害及防治   2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661.
杭州市大气降尘与PM10化学组成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6年6月~2008年5月,在杭州市采集了大气降尘和PM10样品以及3类PM10源样品,对样品中12种无机元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杭州市大气降尘量与PM10浓度相对于国内其他城市均属于较低水平,二者的季节变化存在明显差异;降尘量和PM10浓度的空间分布特征存在相似性,均与人类活动的强度密切相关.空间分布显示除PM10在朝晖和玉泉两采样点的成分谱相似,各采样点降尘和PM10成分谱间的相似性均不高.PM10与各源类成分谱的相似性高于降尘与各源类成分谱的相似性,二者来源的差异可能是造成降尘和PM10化学组分特征不同的原因,其中PM10与城市扬尘的化学成分相似性最高.  相似文献   
662.
近年来长江流域气溶胶光学厚度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2000年3月至2011年2月MODIS Level3遥感反演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AOD)产品数据,结合中国地形的3大阶梯分布,分析近年来长江流域气溶胶光学厚度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12年来,长江流域的年平均AOD值在0.38,~,0.44之间变化,其中“第一阶梯”年平均AOD呈极显著下降趋势(P〈0.01),“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则呈上升趋势,但趋势不显著(P〉0.05);4季平均AOD除春季呈下降趋势,其他3季均为上升趋势,其中冬季上升速率最快,线性倾向率为0.004·a-1(P〈0.05),春季AOD与其他季节的差距在逐步减小;长江流域3大阶梯AOD具有鲜明的季节变化特征,基本上是春夏季较大,秋冬季较小,具体表现为春季最大,从夏季到冬季逐渐减小,冬季到来年春季跳跃性增高,但由于地理位置、地形、气候、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区域又有所差异;AOD年平均值和四季平均值均表现为“第三阶梯”〉“第二阶梯”〉“第一阶梯”。长江流域年平均AOD变化空间差异显著,其中显著减少区域占整个流域面积的17.54%,主要分布在“第一阶梯”;显著增加的区域仅占流域总面积的5.23%,主要分布在“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另外,由于海拔、地形及山脉阻挡等诸多因素影响,导致在地形阶梯间高程突变线左右两边的狭窄区域,AOD分布存在低处明显大于高处的现象。这些结果有助于长江流域的区域气候变化和环境研究。  相似文献   
663.
东江流域底泥重金属分析及潜在环境生态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方园  洪华嫦  岑艳  陈昀 《环境化学》2012,31(9):1328-1334
对东江流域不同江段水环境的重金属底泥及底泥浸出液中铅、锌、铜、镉、铬、镍等重金属分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铅和镉含量较高,存在一定程度污染或属于高背景值底泥;底泥的重金属因沉积引起,而锌、铜、铬和镍含量具有一定的污染同源性;利用地积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底泥重金属污染状况,镉污染较为严重,潜在生态风险大,污染程度镉>铜>锌>镍,铅存在一定的潜在生态风险,铅和铬污染风险较小,底泥和底泥浸出液中重金属含量的变化趋势较为一致,结果表明底泥是表面水重金属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664.
纳米氧化锌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以硫酸锌和尿素为原料,采用均相沉淀法制备纳米ZnO颗粒,并用TEM,IR,TGA,XRD等测试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以紫外灯为光源,以纳米ZnO为光催化剂,氧化水溶液中的甲基橙。研究了催化剂的用量、光照时间、空气流量、光源性质对甲基橙降解的影响及ZnO粉体掺杂Ag^ 对其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掺杂Ag^ 后的纳米ZnO光催化效能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665.
AnnAGNPS模型在九龙江典型小流域的适用性检验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在中国东南丘陵山区—中尺度流域——九龙江流域选取4个土地利用方式不一的典型小流域,借助GIS和相关资料率定模型参数,并通过对2003年4月至9月各小流域出口降雨水质水量的同步监测,检验了连续-分布式参数模型(Annualized AGricultural NonPoint Source Model,AnnAGNPS)的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模型对于地表径流量的模拟能力好于对泥沙和营养盐的模拟,对总磷和泥沙输出的模拟结果表现出了较大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666.
杀螟硫磷降解菌FDS-1的分离鉴定及其降解特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长期受杀螟硫磷污染的土壤中分离到一株能以杀螟硫磷为唯一碳源生长的细菌 FDS-1,根据其生理生化分析和 16S rDNA(GenBank Accession No. AY550913)序列同源性分析,将该菌初步鉴定为伯克霍尔德氏菌属(Burkholderia sp.).该菌能在 14h 内完全降解100mg/L 的杀螟硫磷.该菌降解杀螟硫磷最适 pH 值为 7.0,最适温度为 30℃,菌株降解杀螟硫磷的速率和起始接种量呈正相关.酶的定域试验表明,该菌中有机磷水解酶为胞内酶.  相似文献   
667.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lexandrium tamarense (Lebour) Balech, one of red-tide alga, and two strains of marine bacteria, Bacillius megaterium(S7 ) and B. halmapulus( S10 ) isolated from Xiamen Western Sea, was investigated by evaluating the growth state of A. tamarense and the variation of β-glucosidase activity in co-culture system. The results showed the growth and multiplication of the alga were related with the concentration, genus speciality of the bacteria, and growth stage of the alga itself. The growth of A. tamarense was obviously inhibited by S7 and S10 at high concentration. Either inhibition or promotion contributed much more clearly in earlier than in later stageof the growth of the alga. Furthermore, there was a roughly similar variation trend of the activity of extra-cellular enzyme, β- glucosidase, in the water of the separately co-cultured bacteria S7 and S10 with the alga. The β-glucosidase activity(β-GlcA) rapidly increased during the later algal growth accompanying the increase of the lysis of the alga cells. The obvious inhibition of A. tamarense by marine bacteria at high concentration and evident increase of β-GlcA in co-colture system would help us in better understand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d-tide alga and bacteria, and also enlightened us the possible use of bacteria in the bio-control of red-tide.  相似文献   
668.
采用GC/MS测定了福建集美养殖区非繁殖期翡翠贻贝(Perna viridis)体内的16种多环芳烃(PAHs),分析了不同生长期(个体大小不同)翡翠贻贝不同组织中PAHs的蓄积特征。结果表明,翡翠贻贝对PAHs的蓄积量(∑PAHs)为短生长期〉中生长期〉长生长期;外套膜〉内脏团,鳃组织中PAHs波动较大。贻贝易蓄积低环低分子量的PAHs,且随个体增大,各组织中低分子量的PAHs含量逐渐降低,高分子量的略有增加。  相似文献   
669.
菲和镉复合污染对土壤微生物的生态毒理效应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以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作为生态毒理指标,通过模拟试验,比较分析多环芳烃菲和重金属镉单一与复合污染对土壤微生物的生态毒理效应.结果表明,菲和镉复合污染对土壤蔗糖酶、脲酶和脱氢酶均具有协同抑制作用;而对磷酸酶和微生物的数量具有拮抗抑制作用.菲和镉复合污染及菲单一污染对土壤微生物的活性抑制率从大到小依次为:放线菌>真菌>细菌;镉单一污染则为:真菌>细菌>放线菌.  相似文献   
670.
木荷地上部分生物量分布特征与生产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中亚热带木荷-马尾松群落中木荷种群地上部分的生物量和生产力进行了研究.在木荷地上部分的生物量中,树干生物量是群落总生物量的决定性组分,所占比重为66.06%~84.79%(干重),且随着林木径级的增大呈"中间大两头小"变化.木荷种群株数和生物量的径级分布曲线均为单峰型,且基本均呈正态分布,种群81.10%的生物量集中在11<DBH≤27 cm径级,反映出木荷具有很好的速生特性.木荷种群地上部分平均现存生物量为209.59 t hm-2,年平均生产力为14.729 t hm-2 a-1,符合Whittaker、Rodin等估算的地球上及亚热带半干旱半湿润地区植物生产力估测值,虽然木荷-马尾松林造林时间不长,其生产力已较为可观,并具有相当的潜力.图2表3参2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