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7篇
安全科学   10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9篇
综合类   82篇
基础理论   27篇
污染及防治   6篇
评价与监测   34篇
社会与环境   20篇
灾害及防治   8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91.
基于分级、分类、精简的设计原则,设计了江苏省水质自动监测预警规则,包括运维人员进行核实,环保部门加强监控(一级预警);运维人员核实后,环保部门短信预警(二级预警);水质明显异常,核实确认后报送纸质版快报(三级预警)。该预警规则在江苏省水质自动监测系统中得到应用,通过与上下游环保局、督查部门的配合联动,在捕获水质异常信息、预警污染事故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2.
以上海嘉定区环境空气自动监测数据为依据,利用中美合作-上海市环境空气质量发布系统示范项目(AIRNOW-International)提供的DMS数据自动审核模块,结合市区两级人工审核系统,对数据有效性审核中的异常数据情形进行归类和总结。以实例的方式介绍了环境空气常规六参数常见的异常数据情形,并提出应对异常数据的审核程序和办法。  相似文献   
193.
为更好地理解河流廊道对城市景观生态的意义,研究计算了四川省邛崃市景观类型多样性空间聚类特征和河流廊道景观格局特征。结果表明:(1)局部空间自相关指数Getis Ord Gi*显示研究区土地利用景观类型多样性存在高值聚类区,其形状与研究区河流廊道分布格局近似。(2)河流廊道主要与农田和林地景观毗邻,其两侧300 m缓冲区内主要景观类型为农田和林地,且林地破碎度小;而道路廊道主要与农田和建设用地毗邻,其两侧缓冲区内主要景观类型为农田和建设用地,其景观更为破碎化。(3)地形因素对研究区西部山区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影响较大,景观类型多样性统计热点区域分布于西部河流台地。邛崃市河流廊道在提高该地区土地利用景观类型多样性中起到积极作用,需要保护邛崃市河流廊道景观多样性,加强河流与自然景观的连通性  相似文献   
194.
对采用全部氧化分步还原方法从废旧镍氢电池中回收氯化镍和氯化钴产品进行较系统的研究,确定了该方法的工艺参数,并根据实验数据进行投入产出估算。  相似文献   
195.
指出了环境污染纠纷的行政调解不同于行政处罚,一般性地阐述了行政调解的原则。  相似文献   
196.
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技术探讨-准确度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环境监测准确度控制的概念以及常用方法,提出了标准溶液控制的概念和方法,并对质控样控制的合格判断、加标回收率计算修正以及定性加标的应用提出独到见解。  相似文献   
197.
用江苏盐城台与浙江杭州台组成台组 ,应用线性去倾及二次去倾的幅相法提取了临震标志指标 ,对上述两台站的 8年地磁Z分量日变资料进行分析 ,发现对江苏地区ML5 0以上地震有较好的映震关系且标准值L一直保持在一个固定值 ,其标志体系受人为干扰较小 ,异常的可信度较高 ,但虚报、漏报率有待进一步降低。  相似文献   
198.
基于2022年6月1日—8月31日河北省石家庄市地面气象要素和臭氧(O3)观测数据,结合O3激光雷达垂直探测数据分析近地层O3垂直变化特征,并利用后向轨迹聚类分析法探讨其污染来源。结果表明:(1)2022年夏季石家庄O3污染天数为6月>7月>8月。影响ρ(O3)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是气温,平均气温与ρ(O3)正相关,相对湿度与ρ(O3)负相关。(2)当探测高度≥2 km时,全天、日间、夜间的ρ(O3)变化较稳定,ρ(O3)均在100μg/m3左右。近地层ρ(O3)差异最大,无论是日间还是夜间,ρ(O3)均在0.3 km左右达到峰值,之后逐渐降低。6月的ρ(O3)垂直变化速率较大,7、8月ρ(O3)垂直变化速率逐渐降低。(3)不同垂直高度下,石家庄夏季ρ(O3)日变化情况均成“单峰单谷”型,地面ρ(O3)日变化波动最明显,随着高度的上升ρ(O3)日变化情况趋于平缓。(4)后向轨迹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距离地面10,500,1 000 m高度层的O3后向轨迹均呈散射状分布,距离地面10 m的O3路径来源为河北西南部,距离地面500 m的O3路径来源为河北南部,距离地面1 000 m的O3主要途经地点为内蒙古西南部、西北部和河北东北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