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4篇
  免费   233篇
  国内免费   341篇
安全科学   165篇
废物处理   20篇
环保管理   76篇
综合类   923篇
基础理论   177篇
污染及防治   32篇
评价与监测   49篇
社会与环境   75篇
灾害及防治   51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87篇
  2021年   96篇
  2020年   117篇
  2019年   90篇
  2018年   64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63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75篇
  2012年   91篇
  2011年   88篇
  2010年   88篇
  2009年   80篇
  2008年   69篇
  2007年   77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烟气脱硝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氮氧化物(NOx)的污染危害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目前,我国燃煤电厂排放烟气的SO2治理已逐步走向正轨,新建的燃煤电厂基本都安装效率较高的脱硫装置.因此,控制NOx的排放将是下一步的主要任务.对选择性催化还原法(SCR)、非选择性催化还原法(SNCR)、电子束或电晕放电脱硝法、光催化氧化法等烟气中NOx控制技术的机理、现状、发展趋势和主要优缺点进行了详尽的论述.通过对各种工艺技术的脱除效率、应用条件、经济性等方面的分析、比较和总结,提出了未来脱硝技术研究工作的重点.基于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烟气脱硝的可行方案,从而为工业废气脱硝技术的进一步开发和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62.
植物群落是植物在自然因素综合作用下形成的一个有机体,是植物群体发展的自然属性.在不同的生态环境条件下产生了不同的群落类型.地处中亚热带丘陵地的株洲,地带性典型植物群落是常绿阔叶林,是以各类常绿树种为优势的植被类型.但是随着历史变迁,人类频繁活动,此类群落已不复存在,以人工群落和次生群落取而代之,其主要群落类型有青冈栎群落、石栎群落、苦槠、青冈栎群落、樟树群落、冬青群落、山杜英群落等12种.园林绿化作为人工群落,其园林植物选择和配置,设计建造人工群落都要遵循天然群落发生、发展规律及模拟其结构特征才能实现园林绿化低成本、高效益、高生产力、高生物量的总体目标.因此,开展对城郊区现有天然林的调查是非常必要的.其结果直接用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和人工模拟地带性植物造景.  相似文献   
963.
基于旅游价值的陵墓资源开发研究——以扬州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陵墓资源是一个地区人文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备一定的旅游开发价值。对陵墓资源进行旅游功能开发,首先要分析陵墓资源自身价值对旅游开发的意义。在阐述这一问题的基础上,对扬州地区陵墓资源的旅游价值进行了系统分析和评价,指出陵墓资源开发对发展旅游业的启示,最后提出陵墓资源旅游价值开发的思路和措施。  相似文献   
964.
本文指出了我国企业信用缺失的矛盾,强调了加强企业信用管理要发挥企业法律顾问作用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65.
生态补偿政策效率困境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行生态补偿政策基本属于政府主导型,在生态补偿政策执行的过程中,地方政府作为实际受偿主体,其基于自身实际投入成本的选择,导致了生态补偿政策的效率困境。通过加大公众参与、深化产权改革和探索多样化的补偿模式,可以改善生态补偿政策效率困境。  相似文献   
966.
通过对JXG2人类遗址的自然条件、人类活动和不同粒级的炭屑浓度变化分析,研究了全新世炭屑颗粒大小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全新世早期(10.4~9 ka BP),细粒(10~50μm)和中粒(125~50μm)炭屑浓度逐渐增加;而在全新世大暖期各个粒径的炭屑含量在整个全新世总体较低;5 kaBP之后,降水减少,气温波动大,随着气温的波动,中粒炭屑浓度与之很好地对应。因此中粒(125~50μm)炭屑浓度的变化能较好地与各个时段的自然条件相对应。(2)全新世早期,人类活动逐渐增加,细粒(10~50μm)和中粒(125~50μm)炭屑浓度逐渐增加;人类活动最为频繁的7~6 ka BP,中粒和粗粒(125μm)的炭屑浓度增高;4.5 ka BP前后新石器文化活跃期,中粒炭屑浓度较为明显地反映了人类活动。  相似文献   
967.
田间条件下Pb在土壤-水稻中的迁移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湘中某工矿区农田为研究对象,野外定点采集红壤和紫色土母质水稻土耕层土壤及其对应样点水稻分蘖期和成熟期样品,分别使用富集系数、迁移系数和累积系数研究了Pb在土壤-水稻系统中的迁移特征.结果表明,成熟期水稻各部位Pb含量为根茎叶稻壳糙米,其富集系数分别为55.07%、8.13%、2.47%、0.10%;迁移系数分蘖期为0.034%,成熟期0.080%,成熟期高于分蘖期(P0.01),成熟期迁移系数紫色土高于红壤(P0.01);糙米累积系数红壤为0.40%,紫色土0.27%,红壤大于紫色土(P0.05).综上所述,Pb在红壤和紫色土母质以及水稻分蘖期和成熟期的迁移特征均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所以在进行稻田Pb环境管理时需要注意土壤母质和水稻生长时期特点.  相似文献   
968.
土壤碳收支对秸秆与秸秆生物炭还田的响应及其机制   总被引:12,自引:9,他引:3  
侯亚红  王磊  付小花  乐毅全 《环境科学》2015,36(7):2655-2661
秸秆直接还田与秸秆炭化还田是目前最主要的秸秆还田措施.由于秸秆与秸秆生物炭结构和性质的差异以及还田过程的差异,其还田后的土壤呼吸和土壤碳收支必然有显著差异.采用室外盆栽的方式,以地肤草为目标植物,系统研究了土壤呼吸与土壤碳收支对多种秸秆与秸秆生物炭还田的响应及其可能的机制.结果表明,秸秆生物炭还田的土壤呼吸[均值为21.69μmol·(m2·s)-1]显著低于秸秆直接还田[均值为65.32μmol·(m2·s)-1],土壤有机碳含量(均值为20.40 g·kg-1)和植物的固碳量(平均植物生物量138.56 g)均高于秸秆直接还田(均值为17.76 g·kg-1和76.76 g);考虑了生物炭制备过程的碳丢失后,秸秆生物炭还田的土壤碳收支仍显著高于秸秆直接还田,是一种较低碳的秸秆还田模式;秸秆直接还田显著促进土壤脱氢酶活性﹑土壤β-糖苷酶活性和土壤活性微生物量,因此导致较高的土壤呼吸,而生物炭还田土壤的微生物活性普遍较低;秸秆生物炭的易氧化态碳含量和可生物降解性均显著低于秸秆对照,表明秸秆生物炭稳定性较高,难以被土壤微生物降解利用,因此其还田后土壤微生物活性普遍较低,秸秆碳可在土壤中长期保存.  相似文献   
969.
九龙江流域潜在病原菌污染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侯丽媛  胡安谊  马英  于昌平 《环境科学》2014,35(5):1742-1749
近年来,由于流域经济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加快等原因,九龙江水污染问题日趋严重.为全面认识九龙江流域病原菌的分布状况,应用16S rRNA基因-454焦磷酸测序技术测定九龙江支流西溪、北溪水体和沉积物中细菌16S rRNA基因V1~V3高变区,共获得204 216条高质量序列.通过与病原菌参考数据库对比分析发现,九龙江分布有68个潜在病原菌属,占序列总量的6.1%.其中梭菌属(Clostridium)、分支杆菌属(Mycobacterium)和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在所有样品中都有检出,且丰度最高,分别占病原菌属序列总量的54.5%、5.9%和5.6%.在种水平上,九龙江分布有48种病原菌,占序列总量的0.76%.其中Afipia felis、Mycobacterium asiaticum、Clostridium baratii、Brucella melitensis和Delftia tsuruhatensis是丰度最高的5种病原菌,分别占病原菌种序列总量的48.9%、20.3%、8%、2.7%和1.7%.统计分析表明,九龙江水体中分布的病原菌种类数(属或种)显著高于沉积物中,且西溪水体检出的病原菌种类(属或种)和丰度最高,说明九龙江水体,尤其是西溪水体受病原菌污染的风险较高.此外,相关分析表明,九龙江水体中病原菌的种类数(属或种)和丰度与营养盐(氮、磷)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说明九龙江水体中分布的病原菌与沿岸的人类活动,如养殖业、污水排放等密切相关.因此,为保证流域的公共卫生安全,需进一步加强污染源清理整顿工作,开展水环境病原菌的实时监测.  相似文献   
970.
连续测量大气·OH的化学电离飞行时间质谱仪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搭建了一套化学电离飞行时间质谱仪用于连续测量大气·OH.该仪器采用了基于63Ni放射源的双管正交式结构大气压化学电离源电离大气中的·OH,最大程度地避免了试剂气体电离及滴定、转化反应间的相互干扰.63Ni放射源首先电离HNO3试剂气体得到试剂离子NO-3,·OH在反应管中与SO2反应最终转化为H2SO4,NO-3与H2SO4发生化学电离反应生成HSO-4离子,进入到质谱仪中进行检测,通过测量NO-3与HSO-4离子的强度,利用化学电离反应方程可直接计算出大气中OH的浓度.所研制仪器用于实验室内·OH的在线检测,在5 s内测得·OH的浓度为1.6×106个·cm-3,实验结果显示该仪器可用于原位连续测量大气中的超痕量自由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