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27篇 |
免费 | 231篇 |
国内免费 | 391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165篇 |
废物处理 | 20篇 |
环保管理 | 76篇 |
综合类 | 961篇 |
基础理论 | 177篇 |
污染及防治 | 75篇 |
评价与监测 | 49篇 |
社会与环境 | 75篇 |
灾害及防治 | 5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0篇 |
2023年 | 42篇 |
2022年 | 99篇 |
2021年 | 106篇 |
2020年 | 128篇 |
2019年 | 90篇 |
2018年 | 72篇 |
2017年 | 72篇 |
2016年 | 59篇 |
2015年 | 62篇 |
2014年 | 55篇 |
2013年 | 78篇 |
2012年 | 91篇 |
2011年 | 88篇 |
2010年 | 88篇 |
2009年 | 80篇 |
2008年 | 68篇 |
2007年 | 75篇 |
2006年 | 61篇 |
2005年 | 57篇 |
2004年 | 47篇 |
2003年 | 25篇 |
2002年 | 28篇 |
2001年 | 19篇 |
2000年 | 26篇 |
1999年 | 7篇 |
1998年 | 5篇 |
199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6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51.
目的评价钨合金镀层油管的腐蚀性能。方法利用高压釜模拟高压气井和高含硫气井的腐蚀环境,进行高压高温腐蚀试验,以及标准的氢致开裂(HIC)和硫化氢应力腐蚀试验。采用电子扫描显微镜(SEM)及其能谱仪(EDS)和X射线衍射分析仪(XRD),分析或检测钨合金镀层和基管的腐蚀形貌、腐蚀产物的组成。结果油管表面的钨合金镀层平整而致密,其主要组成元素为W和Ni。高温高压腐蚀试验后,镀层仍然致密平整,腐蚀程度轻微。在60、90、120、140℃试验7天时,镀层和基材的H_2S/CO_2腐蚀速率分别为0.0179、0.0093、0.0102、0.0369 mm/a和1.030、1.272、1.183、0.991 mm/a。试验30天,在120℃时,其H_2S/CO_2腐蚀速率分别为-0.0085、0.1789 mm/a;在160℃时,其CO_2腐蚀速率分别为0.0091、0.8976 mm/a。该钨合金镀层均通过了标准的氢致开裂和硫化氢应力腐蚀试验。结论该钨合金镀层具有很好的耐腐蚀性能。 相似文献
252.
为了观测过巷道轴线平面上应变局部化带及裂纹的发展演化规律,开展了黏土半巷道围岩模型三轴压缩实验研究。半巷道围岩模型的观测表面处于平面应变状态,且分步开挖巷道。在每次巷道开挖之前,对半巷道围岩模型卸荷。每次巷道开挖之后,再对半巷道围岩模型加荷。采用数字图像相关方法观测了观测表面的最大剪切应变场,并统计了裂纹面积百分比随纵向应变的演化规律。得到以下结论:当纵向应变较高时,在半巷道围岩模型的观测表面上,出现了由巷道两帮或两帮与掌子面交点处发展出的应变局部化带;另外,还出现了距离巷道表面较远的应变局部化带。由此可以推出,垂直于巷道轴线平面上将会出现分区破裂化。裂纹面积百分比随纵向应变的增加而增加;随着阈值(可识别的裂纹面积的最小值)的增加,裂纹面积百分比降低,但降低的速度越来越慢。剪裂纹主要位于巷道的两帮;拉裂纹遍布各处,呈现一定的等间距性。 相似文献
253.
通过回顾国内生态环境预警研究历程,系统分析、总结了生态环境预警研究基本原理、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指出国内生态环境预警研究视野涵盖生态环境要素与生态系统、人居生活与产业经济、流域与不同级别行政区等众多领域,但由于基础理论及关键技术研究成果积累有限,研究内容设置欠合理、研究技术方法体系不健全,难以支撑国家及地方生态安全保障需求;提出今后生态环境预警研究亟须强化基础理论建设,补充生态安全问题辨识、诊断及其产生发展、驱动机制等重要研究内容,重视不同类型生态风险在时间上延续、空间上扩展的发展特征,并采用多尺度研究技术获取全面的数据信息充实研究细节、提高生态环境预警精准度,进而健全生态环境预警研究体系,切实为区域生态环境管理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254.
从生物洗涤塔内循环洗涤液中分离鉴定得到3株苯降解菌Kocuria rosea sp. R(玫瑰色考克氏菌属)、Bacillus sp. W(芽孢杆菌属),以及Arthrobacter sp. Y(节杆菌属),通过研究其苯降解动力学,确定苯降解优势菌为Bacillus sp. W,优化其降解条件并探究其代谢途径。结果表明,添加皂角苷可促进苯的生物降解,但根据不同细菌的代谢特点,其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在产漆酶菌Bacillus sp. W的降解下,苯的半衰期为8.08 h,而皂角苷与苯共代谢时,苯的半衰期缩短为4.90 h。在最优条件下,即pH为7、起始苯浓度为50 mg·L−1、皂角苷添加量为75 mg·L−1,Bacillus sp. W的漆酶酶活最高为490.21 U·L−1。在漆酶等参与下苯存在独特苯降解通路,苯在加氧酶作用下转化为邻苯二酚,漆酶可催化酚羟基邻位发生甲氧基取代,进而分子内加成为呋喃衍生物,再经一系列下游酶的作用降解成小分子。在生物反应器中添加由分离得到3株菌株复合而成的菌剂,苯去除效率在第5 d达最高81.21%,比常规驯化活性污泥提前了17 d,还增强了反应器的抗冲击能力。将菌剂接种到实验室的泡沫生物洗涤反应器中,实现了反应器快速启动,启动期仅为5 d。本研究可为生物技术治理疏水性和难降解性VOCs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55.
256.
生物膜技术是厌氧氨氧化工艺应用的关键,但关于不同生境氨氮浓度和悬浮污泥协同作用下形成的生物膜特性鲜有报道。本研究在推流式固定生物膜-活性污泥反应器中,发现在高氨氮浓度下生长的生物膜具有较高的污泥量和厚度,但低氨氮浓度生长的生物膜具有更高的厌氧氨氧化菌丰度((4.91±0.65)×109 拷贝数·g−1,P<0.05)和厌氧氨氧化比活性(6.53 mg·(g·h)−1)。高通量分析结果表明,Candidatus Brocadia是生物膜和悬浮污泥中主要的厌氧氨氧化菌,在两类生物膜上的丰度未有显著差异;在低氨氮浓度生物膜中Candidatus Jettenia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高氨氮浓度的生物膜,但Candidatus Kuenenia的丰度则相反。综合分析发现,厌氧氨氧化菌种的附着生长与悬浮污泥群落多样性的初始定殖有关,而低丰度菌种的分布则受不同生境的影响,该结果表明不同氨氮浓度和悬浮污泥类型的选择对生物膜的协同影响不可忽略。 相似文献
257.
为解决煤矸石大量堆积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基于“无废城市”建设理念和经验提出了煤矸石“无废”化目标。在分析我国煤矸石产生、分布及理化性质的基础上,从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减污降碳2个方面论述实现煤矸石“无废”化的必要性,阐述实现我国煤矸石“无废”化的政策基础、技术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建议我国在建设绿色生态煤矿、提高煤矸石综合利用水平、研发煤矸石综合利用技术、制定煤矸石综合利用产品标准4个方面开展工作;加快实现以井下采选充一体化、矿井充填、采坑以及塌陷区回填生态修复为核心的煤矸石综合利用技术工业化应用;构建“发电—有用(价)组分回收或利用—高性能建材或农业应用或矿井充填”的资源化利用产业链,实现煤矸石中多组分梯级分质高值化利用,以保障我国煤矸石“无废”化目标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258.
259.
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是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的必然选择,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是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重要治理途径之一。但在现有制度框架下,对减废降碳协同推进的理解与认识仍较为有限,减废降碳协同增效路径尚处于探索阶段。本研究以深圳市食品制造业为例,从生命周期视角量化该行业及其分行业全链条的碳排放,并基于SWOT分析,对该行业减废降碳协同增效路径进行初步探索。研究结果显示,2012—2020年深圳市食品制造业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均显著下降,10类分行业全链条碳排放范围为0.19~10.86 tCO2e·t−1产品,其中,碳排放最高的为糕点、面包制造分行业,最低的为蜜饯制造分行业。此外,SWOT分析结果显示食品制造业减废降碳协同增效可以通过资源循环利用、优化供应链管理实现,但目前存在行业供应链分散、企业积极性不高和植物基蛋白技术体系不完善等问题,需要抓住“双碳”目标和“无废城市”建设的机遇,加快做好顶层设计,构建行业减废降碳协同增效政策体系,推动关键技术绿色低碳转型,多措并举实现食品制造行业减废降碳协同增效。该研究不仅为食品制造业实现“双碳”目标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工业减废降碳协同增效路径的探索提供方法指导。 相似文献
260.
城市污水除磷技术发展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磷是水体富营养化的一个主要限制因素,控制出水中磷的浓度尤其重要。污水除磷方法有生物除磷、化学除磷及生态除磷,也可将各种方法组合使用,如生物一化学除磷、生物一生态除磷等,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除磷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