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7篇
  免费   237篇
  国内免费   342篇
安全科学   166篇
废物处理   20篇
环保管理   76篇
综合类   933篇
基础理论   177篇
污染及防治   28篇
评价与监测   49篇
社会与环境   76篇
灾害及防治   51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87篇
  2021年   96篇
  2020年   117篇
  2019年   90篇
  2018年   64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62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78篇
  2012年   90篇
  2011年   89篇
  2010年   91篇
  2009年   82篇
  2008年   68篇
  2007年   76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5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以麦草浆粕为原料,研究开发出了一种适用于生物膜法污水处理的多孔生物膜载体.实验通过对麦草浆粕碱化、黄化制备出酯化均匀的纤维素粘胶,并在此基础上选取合适的发泡成孔技术和纤维素再生工艺得到多孔纤维素载体成品.实验考察了各制备条件对载体性能的影响,总结出了该工艺下性能最优的载体的制备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制得载体的孔隙率可达85%,比表面积在11m2·g-1以上,孔径从100μm~800μm均可人为控制.制得的多孔纤维素载体成本低廉,用于污水处理效果十分良好.  相似文献   
82.
长江口沙洲表层沉积物磷的赋存形态及生物有效性   总被引:34,自引:4,他引:30  
利用磷的连续分级提取方法,研究了长江口沙洲沉积物中磷的赋存形态分布特征,并探讨了沉积物中磷的生物有效性.结果表明,沙洲沉积物中总磷的含量为437.6~1103.7μg·g-1,其中79.5%以无机磷的形式存在,而无机磷中以碎屑态磷灰石磷为主;有机磷约占总磷的20.5%.磷的生物有效性分析结果显示,潜在的生物有效性磷主要包括弱吸附态磷、铁结合态磷和有机磷等3种赋存形态,而长江口沙洲沉积物中潜在的生物有效性磷含量较少,约为60.5~510.9μg·g-1,平均仅占沉积物总磷的28.86%.  相似文献   
83.
净化三苯废气生物滤池中微生物的初步鉴定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对于疏水性有机物质,真菌具有更高的处理效率,对干燥、酸性等环境有更强的适应性。研究采用生物滤池处理含苯、甲苯、二甲苯(三苯)废气,通过对生物滤塔填料附着微生物进行扫描电镜观察和初步鉴定表明,过滤塔内的微生物为丛梗孢科木霉属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 Pers.exFr),该真菌对高浓度有机废气有很高处理效率。  相似文献   
84.
为研究2000—2015年丹江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其内外生态状况变化和保护成效,基于高分1号数据生产的2m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数据对丹江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15年人类活动状况进行分析,基于30 m分辨率的4期TM遥感影像生产的土地覆被数据和基于Modis遥感影像生产的植被覆盖度数据,对淅川县、丹江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其核心区的土地覆被状况、土地覆被转类指数及其土地覆被转类途径的主导程度和3个相关区域范围内的生态系统质量以及不同区域土地覆被变化的主要变化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保护区核心区的格局和质量在该区域处于最优,且土地覆被变化状况也以核心区转类指数最高;丹江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主要人类活动影响为耕地,其次包括居民点、采石场、养殖场; 15年间,保护区内外土地覆被均呈现转好趋势,但是保护区内变化优于保护区外,保护区核心区优于整个保护区,且转好的主导因素均是耕地变为湿地; 15年间植被覆盖度变化较小。  相似文献   
85.
Land use is an important carrier and intuitive result of urbanization process. Driven by the dual transformation of China’s land system and developed regional economy, the interrelationship between urbanization and land use non agriculturalization in coastal areas and its evolution are uniquely explored. Based on the county land use information of Zhejiang Province in 2005, 2010 and 2015, this paper quantitatively analyzes the differentiation of county comprehensive urbanization, land use non agriculturalization and the conversion source and flow of key county construction land in 2005-2015. Then use the Theil index and the bivariate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method to explore the spatial correlation model of urbanization level and land use non agriculturalization in Zhejiang Provinces. (1) The level of urbanization in Zhejiang County is rapidly increasing and gradually achieving spatial balance and forming a group like urbanization situation centered on Hangzhou, Ningbo,Jinhua, Wenzhou and other municipal districts; the focus of construction land changes from the central and northern plains to the southeast coastal plains. However, the increase in the municipal area is still the most obvious. The increase or decrease of land for agricultural conversion is the key reason for the large scale change in construction land in Zhejiang County; (2) The spatial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land non agricultural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in Zhejiang Province ha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and the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situation has been highlighted. It has shown that the high aggregation area has shifted from the middle part to the east coast of Zhejiang and the islands. In general, the high high type is mostly distributed in the northern Zhejiang Plain, while the low low type extends from the coastal to the inland. (3) There is a significant scale effect of comprehensive urbanization and land use non agriculturalization in Zhejiang Province, and the correlation difference increases with spatial scale. This study reveals the spatial correlation between urbanization and land non agriculturalization in the period of urbanization of economically developed provinces. It has important guiding value for promoting the synergy of land use planning and urban planning, and implementing land transfer and trans administrative area replacement according to local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86.
复合式静电除尘器脱除电厂排放PM2.5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控制燃煤电厂的小颗粒PM2.5排放是控制大气可吸人颗粒物污染的重要途径之一.传统静电除尘器对亚微米级颗粒脱除效率较低,为提高脱除效率,建立了一种脉冲预荷电直流收尘的复合式除尘系统,采用较低能耗的高压窄脉冲放电对颗粒物预荷电,大大提高了亚微米级颗粒的荷电量.结合传统的直流静电除尘器可以大幅提高对亚微米级颗粒的脱除效率,对小于1μm的颗粒脱除效率可以达到90%以上.并分析了脉冲荷电的电源形式和电压等因素对脱除效率的影响,为改造传统静电除尘器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87.
某耗能减震框肢剪力墙转换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复合型铅粘弹性阻尼器对带转换层框肢剪力墙结构的某酒店进行了耗能减震设计,对耗能减震结构和钢支撑结构进行了对比分析,包括反应谱和局部非线性多遇地震作用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时程分析。结果表明,底部框架结构布置复合型铅粘弹性阻尼器后,在多遇和罕遇地震情况下层间位移能满足《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要求,并且采用耗能减震结构能优化整体结构,不会对转换层上部结构产生不利的影响,能更好地改善结构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88.
长江河口近岸水体自然净化作用及其初步评价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按照水体的净化机理,结合长江口和上海滨岸带近岸水体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因素的实际特征,对近岸水体的自然净化作用进行了阐述和分析。并在历史资料和实测资料基础上,就近岸水体的自然净化作用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因长江河口近岸水体存在较强的自然净化作用机制,近岸水体体的自然净化能力较强,环境容量较大,但由于污染物输入量的不断增加,部分岸段近岸水体的环境质量有逐渐下降的趋势;近岸水体的自然净化作用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长江口南岸水域洪水季节水体的自然净化作用比估水季节强,而杭州湾北岸水域的自然净化作用表现为相反的变化趋势,因此建议在近岸污水排放过程中应考虑近岸水体的净化能力,遵循水体的自然净化作用规律。  相似文献   
89.
90.
城市扩张趋势及驱动机制研究存在两大难题:(1)传统景观数据的混合像元问题影响城市扩张趋势研究的准确性;(2)城市扩张驱动因子的共线性问题影响驱动机制研究结论的可靠性.针对上述问题,以南京市为例,利用不透水表面分析结果,采用不透水面加权平均重心分析、线性方向均值分析及标准差椭圆分析方法开展2000~2017年城市扩张趋势研究,并利用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方法对城市扩张驱动机制开展定性及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南京市整体上表现为多中心非同步的蔓延式扩张;2000~2017年的3个时间跨度内,南京市整体的不透水表面扩张速度不断增长,年均不透水表面加权平均重心转移距离分别为303,379,611 m,全市尺度上往顺时针偏北259.12.方向转移2 564 m,具体到各辖区,重心转移距离存在较大差异;城市扩张的外部形态特征具有明显的方向性,2000、2005、2010以及2017年4个时期,不透水表面的标准差椭圆扁率均在2.232以上,主要表现为南北向扩张,各辖区扩张方向性不同;城市外部空间特征及发展战略、河流水系及自然保护区分布、土地利用规划等因素表现为对城市扩张方向的约束和限制作用;第二产业从业人员数量、人口密度、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地区生产总值、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等因素成为影响城市扩张规模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