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493篇 |
免费 | 1900篇 |
国内免费 | 1056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905篇 |
废物处理 | 67篇 |
环保管理 | 335篇 |
综合类 | 4005篇 |
基础理论 | 926篇 |
污染及防治 | 329篇 |
评价与监测 | 326篇 |
社会与环境 | 384篇 |
灾害及防治 | 172篇 |
出版年
2025年 | 5篇 |
2024年 | 205篇 |
2023年 | 222篇 |
2022年 | 404篇 |
2021年 | 407篇 |
2020年 | 399篇 |
2019年 | 346篇 |
2018年 | 301篇 |
2017年 | 354篇 |
2016年 | 281篇 |
2015年 | 267篇 |
2014年 | 279篇 |
2013年 | 341篇 |
2012年 | 373篇 |
2011年 | 461篇 |
2010年 | 419篇 |
2009年 | 353篇 |
2008年 | 421篇 |
2007年 | 376篇 |
2006年 | 327篇 |
2005年 | 281篇 |
2004年 | 187篇 |
2003年 | 117篇 |
2002年 | 90篇 |
2001年 | 100篇 |
2000年 | 56篇 |
1999年 | 38篇 |
1998年 | 13篇 |
1997年 | 5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5篇 |
1992年 | 8篇 |
198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4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01.
302.
303.
304.
305.
为了解武汉市秋季PM_(2.5)中硫酸盐、硝酸盐理化特征,2016年9—11月利用热还原法在线连续监测分析系统对此进行了采样分析,并同步收集气象因子和离子色谱方法监测结果。结果表明,硫酸盐、硝酸盐的热还原分析方法与离子色谱法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8、0.94;PM_(2.5)中硫酸盐、硝酸盐的水溶性部分占比达92.5%,难溶性部分为7.5%;空气质量为优、良和轻度污染时,硫酸盐、硝酸盐与PM_(2.5)的占比分别为45%、42%、45%;硫酸盐、硝酸盐在降水日和非降水日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19.6±18.5)μg/m~3和(31.0±9.1)μg/m~3;硝酸盐与硫酸盐的质量比为1.1,高于国内其他城市,与武汉市机动车保有量大幅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306.
研究了燃烧风洞内不同纵向风速、不同火源功率条件下,隧道近火源区顶部温度沿纵向分布情况。结果表明,纵向风对不同尺寸火源条件下的顶部温度的影响呈不同特征。对较小尺寸火源,隧道顶部温升随风速增加而减小至稳定值;而对较大尺寸火源,顶部温升随风速增加先增加后减小。对于矩形火源,当纵向风较小(0.5~1.5m/s)时,长边平行于纵向风时顶部最高温升大于长边垂直于纵向风的情况;而当纵向风较大(≥2 m/s)时,两种油盘放置方式的顶部最高温升一致。纵向风作用下,顶部最高温升位置向下游呈现"两次移动"特征,即随着纵向风速增加该位置先向下游移动,当风速达到某一值时,隧道拱顶的加热机制由对流和辐射共同主控转变为辐射单独主控,最高温升位置突变回到上游后再次逐渐向下游移动。 相似文献
307.
储罐在实际运行中,受浮盘的上下移动、机械应力、老化、油污、金属腐蚀等因素的影响,很难确保导电片与罐壁紧密贴合,容易形成微小间隙,在这种情况下遭受雷击易产生间隙放电,出现打火现象.为了分析导电片与储罐罐壁导电片产生间隙放电的危险性,根据Townsend气体放电理论计算了导电片和储罐罐壁间的击穿电压,采用1.2/50μs冲击电压波开展了导电片间隙放电实验,分析了导电片击穿电压与空气间隙距离的关系.结果证明:当导电片和罐壁贴合不良时,导电片和罐壁之间极易产生火花放电;当空气间隙d=0.1cm时,平均空气击穿电压仅为5280V;随着间隙的增大,空气击穿电压也随之增大;导电片间隙放电实验数据与Townsend气体放电理论值吻合.最后,根据以上结论,针对浮顶储罐导电片间隙放电的危险性,提出了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308.
煤矿高浓度胶结充填系统可靠性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矿充填系统可靠性受多种不确定因素影响.通过对影响东庞矿高浓度胶结充填系统可靠性主要因素的分析,综合考虑各因素随机性、模糊性特点,利用层次分析法(AHP)建立充填系统可靠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并确定各指标因素权重,运用模糊数学理论确定隶属矩阵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得到充填系统可靠性综合评判向量,按照最大隶属度原则确定此充填系统可靠性为“较稳定”等级.经充填工业性试验开采验证,系统可靠性模糊评价模型的建立是合理有效、结果符合实际情况的. 相似文献
309.
为了探讨城镇燃气爆炸强度与反应初始温度的对应关系,根据工程热力学研究定组分混合气体的基本方法以及阿马格分体积定律将城镇燃气简化为含碳、氢、氧、氮的单一气体,简化其热化学反应方程式及反应终态温度的求解办法.在此基础上采用经典的气体爆炸强度公式计算不同反应初始温度下城镇燃气(体积分数10%)-空气混合气体理论上的最大爆炸压力和最大压力上升速率.结果表明,城镇燃气的最大爆炸压力及最大压力上升速率随初始温度的提高而线性减小,近似成反比例关系.为了验证理论计算所得结论的正确性,采用经典爆炸特性参数测试系统实测了该混合气体对应初始温度下的爆炸强度.实测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所得结论基本吻合,且最大爆炸压力的理论值与实测值最大误差为13.95%,最大爆炸压力上升速率的理论值与实测值最大误差为14.52%,满足工程应用(最大误差不超过20%)的需要.该理论计算方法可以近似估算不同初始温度下城镇燃气-空气混合气体的爆炸强度.在爆炸极限范围内城镇燃气的爆炸强度随反应初始温度的增加而线性减少,二者近似成反比例关系. 相似文献
310.
工程项目现场安全标志有效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改善工程项目现场作业安全状况,需要对安全标志的有效性进行评价。通过划分施工人员的认知行为阶段,从人机工程学系统优化的角度构建安全标志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确立指标打分规则,采用网络层次分析法(ANP),运用超级决策(SD)软件确定指标权重、综合评分,并加以示例说明。结果表明:安全标志的有效性受注意阶段的显著性、识别阶段的可理解性、判断阶段的安全倾向性和行为阶段的易遵守性交互影响,其中,安全倾向性权重值最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