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07篇
  免费   404篇
  国内免费   1057篇
安全科学   400篇
废物处理   108篇
环保管理   272篇
综合类   2366篇
基础理论   485篇
污染及防治   537篇
评价与监测   202篇
社会与环境   184篇
灾害及防治   114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94篇
  2022年   195篇
  2021年   220篇
  2020年   200篇
  2019年   146篇
  2018年   149篇
  2017年   197篇
  2016年   160篇
  2015年   187篇
  2014年   224篇
  2013年   278篇
  2012年   305篇
  2011年   322篇
  2010年   261篇
  2009年   260篇
  2008年   274篇
  2007年   235篇
  2006年   206篇
  2005年   147篇
  2004年   94篇
  2003年   93篇
  2002年   79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57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991.
蔬菜中有机磷农药残留的分光光度法快速检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何颖  张涛  康天放 《环境化学》2005,24(6):711-713
以鸡脑为酶源提取乙酰胆碱酯酶,利用酶抑制分光光度法检测蔬菜中有机磷农药残留量.用此方法测定了对硫磷、辛硫磷、氧化乐果三种农药,结果满意,回收率分别达到97%,101%和99%.  相似文献   
992.
分形理论中的计盒维数、信息维数和关联维数能分别从空间占据程度、格局强度和个体空间关联的尺度变化角度,揭示种群分布格局的尺度变化特征.本文应用以上3个分形维数探讨了福建梅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拟赤杨种群分布格局的多尺度分布规律,计算结果表明,拟赤杨种群的分布格局具有分形特征,其计盒维数为1.0298~1.2982,信息维数为0.9728~1.2464,关联维数为0.5089~0.8047.拟赤杨种群的计盒维数、信息维数较高,而关联维数较小,表明该种群的分布格局强度相对较高,结构相对复杂,具有集聚分布的趋势.  相似文献   
993.
三峡水库消落区土壤汞吸附解吸动力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三峡水库消落区5种土壤进行了汞的吸附-解吸试验,用不同的等温吸附方程和化学反应动力学方程进行了模拟比较,结果显示,不同土壤对汞的吸附解吸动力学规律相类似,吸附速率和解吸速率均与土壤pH值呈显著(r=0.933,p<0.05)和极显著相关性(r=0.962,p<0.01),但吸附量和解吸量各不相同,其中,紫色潮土对汞的吸附量最大,酸性紫色土最小;灰棕潮土对汞的解吸量最大,黄壤最小,其它类型土壤介于它们之间.  相似文献   
994.
褐土中磷镉交互作用对磷镉有效性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阐明磷与镉在土壤-植物系统中交互作用机制,通过施用磷肥提高镉污染土壤修复效率,通过室内培养试验研究了磷镉交互作用对磷镉有效性影响。在供试褐土中磷、镉分别以不同处理培养90 d后,接近自然状态下对磷、镉进行吸附、解吸。结果表明:(1)在磷镉同时加入时,速效P的质量分数随着施Cd质量浓度的升高而显著降低,在磷质量分数一定时,施镉降低了土壤中磷的有效性。(2)培养的含磷土壤对不同质量浓度镉吸附解吸时,褐土对镉的吸附量随着磷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增加,此结果与(1)有一定的差异,可能的原因是向土壤中添加磷镉的顺序不同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995.
从经济学和委托代理理论出发构建非国有企业和国有企业环境污染行为产生的成本-收益决策模型,分析了污染行为产生的根本动因,并据此提出控制企业环境污染行为有效可行的政策。  相似文献   
996.
缓冲带在农业非点源污染防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论述了缓冲带防治非点源污染的机理和效果,分析了影响缓冲带功能的各个因素。缓冲带能有效地控制土壤与土壤养分的流失,其建设与管理在整个生态环境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目前国内外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缓冲带对径流中营养物质氮和磷的吸收上,对较大区域环境水质影响的研究不曾多见。为达到防治非点源污染的更好效果,应对缓冲带的设计及各种缓冲带合理配置与布局作更深入的研究,并要与水土保持措施相结合。  相似文献   
997.
本实验的目的是研究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吐温 80 (Tween 80 )对菲的溶解及生物降解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 ,通过吐温 80促溶 ,菲在水中的溶解度有明显的提高。在与菲共同降解的过程中 ,吐温 80亦能作为碳源被降解微生物利用。但是 ,高浓度的吐温 80对菲的降解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同时在菲的降解完成后造成较高的残留表面活性剂量和微生物量  相似文献   
998.
Heterotrophic activities were investigated by measuring 3H-leucine incorporation to bacterial protein and 14C-glucose turnover in surface flow constructed wetlands receiving woodwaste leachate. No significant longitudinal variation was found in heterotrophic activities of bacterioplankton. An open wetland, a vegetated wetland, and a fertilized vegetated wetland were used to examine the effects of vegetation and ammonium nitrate amendment. There was not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reatment performance among the three wetlands, except for a significant pH increase and more efficient volatile fatty acids removal in the fertilized wetland. The fertilized wetland had the highest leucine incorporation rate and shortest glucose turnover time accompanied by the lowest glucose mineralization percentage, followed by the open wetland, then the vegetated wetland. Planktonic and sedimentary bacteria contributed to the majority of the total heterotrophic activities; epiphytic bacteria played a minor role. Heterotrophic activities were influenced by the availability of nutrient, electron acceptor, and organic substrate.  相似文献   
999.
This research examines the degradation of atrazine by photocatalytic oxidation (PCO) under different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Deisopropylatrazine, deethylatrazine and deethyldeisopropylatrazine were formed as major intermediates based on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The reaction mixture was found to be toxic towards two bioassays, i.e. the Microtox and amphipods survival tests even when atrazine was completely degraded by PCO within 2 h under optimized condition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adding H2O2 could significantly enhance the degradation of atrazine by PCO. Ammeline, ammelide and cyanuric acid (CA) became the major intermediates/products as detected by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from 6th to the 40th h of PCO treatment. After 72 h PCO treatment, only CA was detectable in the reaction mixture. Further degradation of CA was carried out by a newly isolated CA-degrading bacterium, Sphingomonas capsulata. The photochemical pretreatment integrated with microbial degradation lead to the complete degradation and detoxification of atrazine.  相似文献   
1000.
针对目前一些污水处理入口处仍然采用人工打捞法或格栅机械仪表控制法而产生的各种故障及作业效率低等原因 ,设计了以MCS 5 1单片机为核心的电控系统设计方案 ,研究建立了相应的算法模式 ,并对其设计误差进行了分析 ,提出了保证设备安全和对事故隐患进行摆脱的方法 ,使用结果表明 ,完全可实现打捞过程自动控制及作业工况远程监控 ,提高了系统的安全可靠性及作业效率。该电控系统在同类设备技术中尚未见公开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