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8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123篇
安全科学   76篇
废物处理   10篇
环保管理   39篇
综合类   346篇
基础理论   74篇
污染及防治   9篇
评价与监测   26篇
社会与环境   26篇
灾害及防治   1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01.
under As stress, proper mechanisms are employed by AM fungi to protect tobacco against As uptake. Results confirm that AM fungi can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food quality and safety.  相似文献   
202.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调控机理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土壤重金属物污染的调控机理和应用研究,是国内外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研究的热点和前沿领域。通过利用生物作用、理化措施等调控技术,可降低土壤中重金属的有效态浓度,降低其生物有效性及迁移性。文章阐述了利用植物、微生物、化学改良剂等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的调控机理、影响因素、应用技术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讨论了植物修复、微生物作用、固定沉淀、吸附络合、有机络合及螯合、离子拮抗等原理与措施,并提出了其研究应用的发展趋势和展望。  相似文献   
203.
基于COHERENS模型的污染物质输运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COHERENS模型为基础,建立了长江下游感潮河段三维水流及污染物质输运数学模型,该模型通过σ坐标变换,使整个水域垂直方向可采用相同的分层。基于模态分裂法,将三维流动分成表面重力波(外模式)和内重力波(内模式);模型求解技术上采用算子分裂法,使用了superbee限制器TVD格式,减小非物理的数值虚拟震荡。选取长江常熟段为例,模型较好的模拟了感潮河段三维流场及污染带分布特征。该成果对感潮地区污染物输运规律及水污染控制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4.
为了研究LNG动力船在通航隧洞这一新型半封闭空间结构船舶通航设施中的航行安全问题,以贵州乌江构皮滩隧洞中LNG动力船发生泄漏事故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仿真模型,利用Fluent对LNG动力船的LNG燃料在有风和无风2种状态下发生阀门泄漏、管系泄漏和罐体破损的气体扩散过程进行模拟,分别计算得出LNG泄漏造成人员窒息、火灾、爆炸等后果的影响范围和程度.结果表明:无风状态下的泄漏危害高于有风状态下的泄漏危害,泄漏点孔径与危害范围呈正相关关系;在人员窒息、爆炸、火灾3种危害中,火灾危险范围最广,其次为爆炸危险范围,最小为人员窒息危险范围,无风状态下罐体发生泄漏造成火灾面积可达609.942 0 m2,有风状态下阀门发生泄漏可导致人员窒息的危险范围面积仅0.008 0 m2.以此为依据,从LNG动力船和通航隧洞两方面分别提出了安全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205.
通过藻类增长潜力(AGP)实验,研究了铜离子浓度对2种淡水浮游藻类增殖的影响.结果显示,当Cu2 质量浓度为0.001~0.100 mg·L-1时,能促进斜生栅藻增殖; Cu2 质量浓度为1.000~100.000 mg·L-1时,对斜生栅藻产生不同程度的毒性效应.当Cu2 质量浓度为0.001~0.010 mg·L-1时,会促进鱼腥藻增殖; Cu2 质量浓度为0.100~100.000 mg·L-1时,会对鱼腥藻产生不同程度的毒性效应.当Cu2 浓度为0.001~0.100 mg·L-1时,斜生栅藻和鱼腥藻细胞经过2 d的调整期,从生理上适应了新环境并进入对数增长期; Cu2 浓度达到1.000 mg·L-1时则需经4 d的调整期才能进入对数增长期,到14 d时2种藻细胞的密度仍在增加.对栅藻和鱼腥藻细胞密度的平均比增长率比较显示,斜生栅藻对Cu2 毒性效应的耐受力大于鱼腥藻.结果表明,在淡水水体中,微量的Cu2 有利于浮游藻类增殖,能够增进水体的富营养程度; Cu2 浓度超过1.000 mg·L-1时对浮游藻类的繁殖与生长有抑制或毒害作用; 过量的Cu2 还可能会导致食物链的破坏与水源的污染.因此,在使用硫酸铜杀藻时应注意其用量与使用次数可能会对水体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6.
重金属的环境行为与其在沉积物上的吸附状况密切相关,沉水植物对沉积物的重金属吸附性能有何影响值得关注.以武汉南湖沉积物为研究对象,对种植沉水植物菹草后沉积物的锌吸附性能变化开展研究,并将沉积物进行逐级分离,分析不同级的沉积物对锌吸附特性的作用.结果表明,Langmuir和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均能拟合沉积物对锌的...  相似文献   
207.
基于不同区域的环境要求,可将一个地区污染物总量控制分为禁止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和普通区.本文建立了普通区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值及变化值的计算方法,并将此方法具体应用到某市的污染物空间总量动态控制管理研究中.通过选取最佳分配方案,从而达到"经济发展最好、环境质量最优"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8.
放射性核素土壤-植物吸收与钍、镭富集植物的发现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张志强  陈迪云  宋刚  岳玉美 《环境科学》2011,32(4):1159-1163
对采集珠江三角洲从化、台山等地的11种植物以及对应的土壤样品,采用HPGe-γ能谱分析了其中的天然放射性核素238U、226Ra、232Th和40K的比活度.结果表明,土壤样品中238U、226Ra、232Th和40K的平均含量为151.8、 146.3、 226.6和665.5 Bq/kg,高于我国和世界的平均值.植物样品中的238U含量较低,大多数样品低于检出限,而226Ra、 232Th和40K的平均含量相对较高.铁芒萁(Dicranopteris dichotoma)样品中226Ra、232Th含量最高,平均值分别为285.9 Bq/kg、 968.5 Bq/kg,对应的生物富集系数 (bioconcentration factor)的平均值为2.20、 4.23,而其它10种植物226Ra、232Th的生物富集系数均在10-1~10-2的范围.铁芒萁226Ra和232Th 的富集系数和转移系数(translocation factor)都大于1,可以认为是226Ra和232Th的超富集植物.  相似文献   
209.
野鸭湖湿地土壤总磷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典型北方湿地———北京野鸭湖湿地为研究对象,于2009年5月至2010年3月在其核心区不同采样点进行为期一年的季节性采样。分析了土壤总磷的时空分布规律,并讨论了pH、氧化还原电位(Eh)、含水率(W%)、有机质(OM)、粒径分布、粘土矿物组成这些土壤理化性质对总磷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5月份土壤TP的含量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呈减小趋势;表层土壤总磷含量的季节性变化特征为:11月>3月>5月>9月,与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变化趋势一致,该特征同植物的生长周期密切相关。土壤颗粒粒径分布和土壤有机质是影响土壤总磷含量的主要因素,其与土壤总磷含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粉粒(R=0.587,α=0.01)、砂粒(R=-0.580,α=0.05)、有机质(R=0.624,α=0.01)。  相似文献   
210.
为了解我国夏半年大气复合污染特征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基于2015—2020年夏半年(4—10月)空气质量监测、常规气象观测等资料,结合统计学方法与主观经验开展对比分析. 结果表明:分析时段内我国大气污染呈单污染比例升高、臭氧(O3)与PM2.5污染“双高”污染事件减少的特征,中东部大部分地区O3超标日数增加、PM2.5超标日数减少的“跷跷板”效应十分明显. 通过对污染过程的分析发现,区域O3污染持续性特征明显,其中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持续时间超过10 d的O3污染过程共有6次,最长持续时间为15 d. 与之相比,复合污染过程表现出离散性(区域污染过程少)、间歇性(持续性过程少)的特征. 区域O3污染过程发生时的气象条件一般为最高温度较高、风速较小、混合层高度较低,但东北地区在大气扩散条件较好的情况下仍会出现区域O3污染. 通过对地面天气分型的分析发现,均压场型和低压控制型为O3污染出现时最主要的两种地面天气形势,高压控制型下出现O3污染的概率相对较低,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在倒槽控制下也有一定概率的O3污染出现. 研究显示,我国中东部地区夏半年O3污染影响显著,关注不同地区O3污染与气象条件之间的相关性对于大气复合污染防控有一定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