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4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116篇
安全科学   60篇
废物处理   7篇
环保管理   30篇
综合类   294篇
基础理论   62篇
污染及防治   9篇
评价与监测   20篇
社会与环境   26篇
灾害及防治   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71 毫秒
261.
为了探寻西安雾霾气溶胶典型生消扩散特征,对2019年最后一场雾霾(简称末场雾霾)开展了高分辨WRF-Chem(the 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el coupled to Chemistry)模拟,并结合环境监测站监测数据、以及特殊观测数据(西安理工大学气象站、粒谱仪、太阳光度计观测等),对末场雾霾发生发展的气象条件与气溶胶条件进行了综合诊断,研究结果如下:①通过与观测数据对比表明,模式较好地再现了雾霾生命史(发生于12月20—25日,于23日上午发展为重度霾).②四川北部是此次雾霾的发源地,在雾霾形成初期,沿着低矮地势存在一条输送通道(青川县-康县-徽县-两当县-秦岭西部低矮地形与青藏高原东部山脉之间的豁口-宝鸡-西安).③特殊的地形使得西安易于滋养雾霾,而较大尺度的秦岭山脉并不能完全阻挡西安雾霾的形成与扩散.④通过对比2019年首、末两场雾霾,揭示了两场雾霾气溶胶的共性特征:雾霾天气背景下,PM2.5的组份以有机碳为主(接近或突破40 μg·kg-1);偏北风是西安雾霾消散的关键因子(底层持续6 m·s-1以上的平均风速,即可以吹散雾霾),雾霾消散时先从底层开始消散.  相似文献   
262.
筛选几种重金属药剂用于稳定垃圾焚烧飞灰,以重金属Pb为处理目标,通过单一或复配形式研究药剂的稳定效果并采用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衍射(XRD)分析重金属稳定机理.结果表明,有机药剂稳定后Pb的螯合率高于无机药剂,投加质量分数为2%二乙基DTC能使Pb的浸出满足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8-2019)要求,然而5%的硫化钠和磷酸二氢钠稳定后Pb的浸出浓度仍不达标;药剂处理后,Pb的部分不稳定态被转化为稳定态,且相比于无机药剂,有机药剂稳定后Pb的残渣态占比更高,抗酸碱能力更强;无机药剂处理后Pb的浸出性与养护时间成负相关,而有机药剂则由于特征官能团的氧化等因素而成正相关.成本核算结果表明,0.9%二乙基DTC和3%磷酸二氢钠复合药剂稳定飞灰在满足GB 18598-2019要求的基础上,成本相比于单一二乙基DTC处理降低26.72%.复合药剂处理后,飞灰中出现了N、S、P的特征吸收峰,重金属主要以螯合、沉淀作用稳定,同时整个体系的矿物组成并未发生改变,但结晶相的吸收峰强度明显减弱.  相似文献   
263.
海军某型飞机在首次大修过程中,发现腐蚀比较严重,已影响到飞机的正常使用和安全寿命,引起了相关人员的高度重视。基于此,根据该飞机的实际腐蚀情况,并结合前期对海军飞机开展的腐蚀调研,详细阐述了该型飞机易发生腐蚀的部位及腐蚀类型,分析了腐蚀产生的主要原因,制定了有效的修理和预防措施,解决了该型飞机在某些高温、高湿、高盐使用环境中无法顺利完成使命任务的难题,并从设计、制造、修理及维护等方面对该型飞机今后的防腐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64.
建立镇江长江豚类保护区可行性对策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由于长江水环境的剧烈变化,生活在其中的长江豚类的栖息生境及群体分布状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长江豚类的生存状况日趋恶劣,亟待探索新的保护对策。根据笔者多年的考察,长江豚类的适宜栖息生境及其生活群体均明显从中游向下游迁移;农业部组织的长江豚类同步考察也多次证实,长江下游一些特定水域内豚类数量对逐年增多。据此,笔者提出,在当前长江豚类迁地保护面临困难的严峻情况下,宜首先实施长江豚类自然栖息地的就地  相似文献   
265.
于2017年1月1日—12月31日对南京市城区大气细粒子(PM2.5)化学组分(元素、水溶性离子和碳质组分)的小时质量浓度进行连续观测,采用正矩阵因子分析(Positive Matrix Factorization,PMF)模型分别基于全年观测数据(PMF全年)和逐月观测数据(PMF月份)进行源解析,比较不同观测周期源解析结果的差异以及对PM2.5各组分浓度估算的准确性.结果表明:不同观测周期下,PMF源解析结果中因子类型未发生改变,但因子组成和贡献分布存在较大差异.由于PMF模型假设同一观测周期内源成分谱不发生变化,只有基于逐月观测数据的PMF源解析才能体现全年范围内因子组成和贡献分布的变化.尽管PMF全年和PMF月份的分析结果均能准确估算PM2.5组分的月均浓度,但PMF月份结果对各组分小时浓度的估算值和观测值在时间变化上更一致.这是因为PMF模型要求对各组分浓度的平均值进行拟合,易低估(或高估)PM2.5组分在观测周期内的极大(或极小)值.因此,基于短期(例如,月份)高分辨观测数据的PMF分析...  相似文献   
266.
采用室内培养的方法,通过人为添加不同量的玉米干秸秆和磷,研究不同含磷量土壤对镉吸附解吸影响,以探讨磷—镉在土壤中的交互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不同含磷量的土壤对不同质量浓度锌镉吸附解吸时,在低质量浓度镉(Cd3)条件下,土壤对镉的吸附量随磷质量分数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解吸量随着土壤中磷质量分数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而在高质量浓度镉(Cd30)条件下,土壤对镉的吸附量随磷质量分数的增加逐渐升高,在相同磷水平下,随外加锌质量浓度的增加,镉的吸附量明显降低,而解吸量则逐渐升高。不同秸秆量土壤对不同质量浓度镉吸附解吸时,在Cd3条件下,土壤对镉的吸附量随秸秆加入量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而在同一质量分数磷情况下,吸附量逐渐下降;土壤对镉的解吸量在磷质量分数为120 mg·kg^-1(P2)时最低,而后随着磷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增加。在同一质量分数磷水平情况下,随着秸秆添加量的增加,土壤对镉的解吸量逐渐增加。而在Cd30条件下,土壤对镉的吸附量逐渐增加,在同一磷水平情况下,土壤对镉的吸附情况是低量秸秆(C1)〉高量秸秆(C2),但在磷质量分数为240 mg·kg^-1(P3)水平下,不添加秸秆(C0)情况时镉的吸附量最大,而后降低。土壤对镉的解吸量随着磷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在同一磷水平情况下,随着秸秆添加量的增加,土壤对镉的解吸量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267.
利用两相(固态水解酸化相+湿式发酵产甲烷相)发酵互花米草,通过尿素的添加来调整厌氧发酵互花米草的碳氮比,考察两相厌氧发酵互花米草的特性;并利用FTIR考察水解发酵前后互花米草结构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固态水解渗滤液对尿素的淋滤,产生高浓度的氨氮溶液,抑制了湿式发酵产甲烷反应器中的甲烷菌;通过53 d的两相发酵互花米草,单位挥发性固体(VS)累积产气量仅为98.6 mL.g-1(0℃),转化率是理论产气量的17.5%;游离性氨(FA)浓度超过55 mg.L-1,就会严重抑制高温甲烷菌;红外光谱分析表明,石灰堆沤预处理对互花米草结构改变较小;只有大幅度的强化预处理,才能显著提高互花米草发酵的产气量.  相似文献   
268.
为解决人因可靠性分析中的人为差错辨识问题,提出新的工作流程。在该流程中,由人为差错引导词引导,以自问自答方式开展差错辨识工作。针对动作和决策2种差错类型,分别设计差错基本分类框架。其中,动作差错基本分类框架包括5个差错大类,10个差错小类;决策差错基本分类框架包括2个差错大类,10个差错小类。这些差错小类可作为差错辨识过程中的引导词。通过2个实例,演示这2个框架在差错辨识过程中的作用。演示结果表明,在人为差错引导词引导下开展差错辨识工作,更容易保证差错辨识结果的全面性和一致性。  相似文献   
269.
采用MATLAB数值分析方法,针对氨气泄漏扩散事故,分别基于ERPG(Emergency Response Planning Guidelines)和国内评价标准对应急区域和事故后果影响区域的划分进行了分析.同时,根据中毒风险剂量响应模型及概率函数法,计算得出了泄漏源下风向各处的人员中毒风险分布云图及致死概率等值线图.  相似文献   
270.
运用大气挥发性有机物快速在线连续自动监测系统,于2013年和2014年的8月对南京市区大气中VOCs进行观测,结果表明,VOCs的浓度分别为51.73×10-9和77.47×10-9.利用OH消耗速率(LOH)有效评估VOCs的大气化学反应活性.烯烃和芳香烃是这2年夏季南京市大气VOCs中对LOH贡献最大的关键活性组分.用FAC法估算南京SOA生成潜势,得到2013和2014年夏季SOA浓度分别为1.95μg/m3和1.01μg/m3;烷烃和芳香烃对SOA的生成潜势分别占4.01%、94.8%和4.46%、94.57%.用PMF模型对南京VOCs进行来源解析,结果表明,2013年夏季南京大气VOCs的最大来源为燃料挥发(22.7%)、其次为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泄漏(19.5%)、石油化工业(13.5%)、汽车尾气排放(17.7%)、天然源排放(13.4%)和涂料/溶剂的使用(13.2%),而2014年夏季南京大气VOCs的最大来源为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泄漏(35.2%)、其次为石油化工业(20.6%)、不完全燃烧(20.5%)、燃料挥发(15.7%)和汽车尾气排放(8.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