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37篇
  免费   1067篇
  国内免费   2513篇
安全科学   927篇
废物处理   80篇
环保管理   544篇
综合类   5517篇
基础理论   976篇
污染及防治   484篇
评价与监测   387篇
社会与环境   501篇
灾害及防治   301篇
  2024年   77篇
  2023年   225篇
  2022年   501篇
  2021年   474篇
  2020年   660篇
  2019年   410篇
  2018年   416篇
  2017年   442篇
  2016年   383篇
  2015年   412篇
  2014年   352篇
  2013年   463篇
  2012年   593篇
  2011年   592篇
  2010年   525篇
  2009年   502篇
  2008年   454篇
  2007年   492篇
  2006年   479篇
  2005年   371篇
  2004年   270篇
  2003年   167篇
  2002年   145篇
  2001年   133篇
  2000年   95篇
  1999年   51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91.
刘畅  王彬  曾丹  谌书  申霞  黄莎 《中国环境科学》2019,39(12):5134-5144
研究了在纯水条件及两种不同来源胡敏酸(HA)介导下,磺胺嘧啶(SDZ)和水稻土胡敏酸(SDHA)、泥炭土胡敏酸(NTHA)的不同浓度、pH值、光敏离子(NO3-和Fe3+)、离子强度(NaCl)以及金属离子(Ca2+、Mg2+和K+)等环境因子对SDZ紫外光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光照下,pH=7.1对两种体系的SDZ光降解有促进作用且效果最好.低SDZ浓度(2mg/L)以及低HA浓度(15mg/L)条件下使SDZ光解速率较快.光敏离子中NO3-通过光生·OH,促进了纯水中SDZ的光解,但在HA体系中,HA具有猝灭·OH的效应造成SDZ的光解速率低于纯水;Fe3+在HA体系下均表现为抑制作用,且抑制强度为NTHA>SDHA.在纯水中SDZ的光解速率随NaCl浓度增加而增加,HA介导下,较低浓度NaCl(CNaCl=50mmol/L)抑制作用较强.金属离子(K+、Ca2+和Mg2+)在纯水中对SDZ的光解影响程度较弱,但在HA体系中均表现为抑制作用,抑制强度为K+ > Ca2+ > Mg2+,单价阳离子对SDZ光降解影响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892.
为探究不同裂解温度下稻壳生物炭的结构和性质差异及其对阿特拉津(AT)的吸附作用机制和构-效关系,以稻壳为原料在300、500和700℃下制备稻壳生物炭(分别记为RH300、RH500、RH700),通过电镜扫描、元素分析仪、比表面积分析仪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仪等对3种稻壳生物炭进行结构表征分析,并采用批量等温吸附法研究稻壳生物炭对AT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裂解温度由300℃升至700℃时,稻壳生物炭中w(C)由48.81%升至64.67%,w(H)、w(N)和w(O)则由3.22%、1.45%和34.66%分别降至0.89%、0.92%和16.29%,原子比H/C、O/C和(O+N)/C值均降低.可见,随着裂解温度升高,稻壳生物炭的芳香性增强,亲水性和极性降低,且比表面积和孔体积增大,平均孔径减小.3种稻壳生物炭对AT的吸附均可用Freundlich和Langmuir两种等温吸附模型进行较好地拟合(R≥0.948,P < 0.01),吸附作用及非线性程度与生物炭的比表面积(SSA)、芳香性(H/C)、亲水性(O/C)和极性〔(O+N)/C〕呈良好的指数关系,大小表现为RH700 > RH500 > RH300.稻壳生物炭对AT的吸附机制主要包括分配作用和表面吸附,分配作用强度与生物炭的极性和炭化程度有关;而表面吸附作用与AT的分子大小有关,3种稻壳生物炭对AT的表面吸附除表面覆盖外,还存在多层平铺、毛细管现象和孔隙填充等.研究显示,裂解温度是影响生物炭吸附有机污染物的重要因素,在综合考虑成本和制备工艺的同时,适当提高裂解温度可增强生物炭对有机污染物的吸附作用.   相似文献   
893.
混合层深度对藻类生长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10,他引:2  
陈洋  杨正健  黄钰铃  张平  刘德富 《环境科学》2013,34(8):3049-3056
三峡水库蓄水后,支流库湾频繁暴发水华.为研究水华暴发关键因子,以临界层理论为指导,于2012年初冬季,在香溪河野外观测站建立围隔实验系统,研究水体混合对藻类生长的影响机制.围隔水下深度按梯度布设,表底掺混均匀,并注入由浮游动物网过滤的低Chl-a浓度的香溪河河水.结果表明,Zeu/Zmix(真光层深度与混合层深度之比)>1的围隔藻类生长迅速并暴发水华,Chl-a浓度最高达到90 mg·m-3,反之生长缓慢.临界层理论适用于本实验,Zeu/Zmix也存在一个临界值,低于临界值浮游植物生长会受光限制而不易暴发水华;在临界层理论的基础上,分析得藻类净初级生产力与Zmix存在负相关关系,即Zmix越小藻类净初级生产力越大.  相似文献   
894.
美国等发达国家,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重控制灰霾的污染。可借鉴其经验解决我国的灰霾问题。分析了中美控制灰霾的基础条件,中美在能源结构、产业结构、污染物控制措施及相关法律标准方面的差异,提出美国控制灰霾措施的实质是废气量和污染物减排,其中污染物减排比较直接,而废气量减排隐藏在能源和产业调整及不同能源的利用方式中,不易被发现,但确是控制灰霾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比较中美两国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差异,提出我国控制灰霾的策略;指出我国污染物排放总量远高于美国,必须采取污染物深度控制技术和减排第二产业中非电行业废气量。通过提出灰霾控制策略,为我国今后灰霾控制方向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895.
动力与热力抬升对烟气抬升高度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模式选择和计算,得出烟气抬升高度的增加与动能和热能的关系,表明当烟囱出口处风速分别为3 m/s、2 m/s和1 m/s时欲增加同样大小的烟气抬升高度,需要的动能比热能要高,结论认为烟气的热力提升比动力提升的贡献大。  相似文献   
896.
耕作措施对绿洲灌区冬小麦田蒸散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甘肃河西地区日渐严重的风蚀、水资源紧缺和蒸散量大等问题,于2005~2006年通过大田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耕作措施冬小麦田蒸发蒸腾特性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免耕秸杆覆盖(NTS)及免耕立茬(NTSS)能显著降低土壤水分蒸发量(E)、提高水分利用效率(WUE),且NTS优于NTSS。当裸露土壤水分过度蒸发耗损使0~10cm含水量低于13%时,覆盖处理(NTS、NTSS)的蒸发量(E)高于无覆盖处理(T、TIS及NT),叶面蒸腾量也相对较高。TIS、NT一天中蒸发量始终高于覆盖处理,而T的蒸发主要集中在上午。蒸腾速率(Tr)与叶温(Tl)、气孔导度(Gs)和气温(Ta)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相对湿度(RH)呈极显著负相关;E与地温(ST)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RH呈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897.
塔筒金属材料在大气中的应力腐蚀会导致脆性断裂,从而对产生严重的后果。本文重点论述了应力腐蚀的几种腐蚀机理以及Cl-对应力腐蚀的影响,并介绍了应用较广的慢应力速率试验方法。  相似文献   
898.
提出了"再生水水源补给城市河湖水生态系统构建及管护技术体系",并在圆明园开展了推广应用,设计建设了近70 hm2再生水水源补给城市河湖水生态系统构建及管护示范区.结果表明,该技术可有效改善水体景观、水质及水生态状况:浊度明显降低,示范区浊度大多小于3NTU(饮用水浊度国家标准1NTU),感官效果明显优于修复前;总磷平均...  相似文献   
899.
近年来,博斯腾湖小湖水位大幅波动引发了湖区生态环境问题,基于最低生态水位的湖泊水量盈缺分析对小湖水量调度和生态保护有积极意义。基于1991—2019年达吾提闸实测小湖水位数据,结合湖盆DEM数据和遥感NDVI数据,分别采用年保证率设定法、湖泊地形分析法和曲线相关法计算小湖区最低生态水位;并利用其他水文、气象和农业活动和湖区水量调控数据,使用主成分分析法解析小湖缺水的主要驱动因子。结果表明:博斯腾湖小湖最低生态水位为1047.18 m,多年平均满足率为31.03%。1991—1998年、2005—2015年和2017年间博斯腾小湖区发生了生态缺水,平均缺水量为0.69×108 m3。上游来水量是小湖生态需水保证情势的主要驱动因素,农业活动和宝浪苏木水量调节活动次之,气候变化影响相对较小。2000年之前,生态缺水主要由湖区水位调控产生;2000年之后,灌区农业取水成为生态缺水主要诱因。该研究结果可以为博斯腾湖小湖水量调控和湿地生态系统恢复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00.
为探究燃煤锅炉烟气循环方式下飞灰汞的吸附特性,利用固定床汞吸附装置,对立式煤粉沉降炉不同模拟烟气循环工况条件下形成的飞灰汞吸附特性进行了研究,重点考察了烟气循环比例、煤种、关键燃烧气体组分等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①烟气循环工况条件下形成的飞灰汞吸附能力明显优于非烟气循环工况(空气燃烧)条件下形成的飞灰,并且随烟气循环比例的增加,飞灰汞吸附量呈逐渐增加趋势.褐煤在净烟气循环比例为60%、40%、20%的条件下形成的飞灰汞吸附量分别是非烟气循环条件下的3.0、2.3和1.6倍.②烟气循环引起燃烧气体氛围中ρ(SO2)与ρ(NO)的变化会影响飞灰的物化特性及其汞吸附性能.随燃烧氛围中ρ(SO2)的提高,飞灰汞吸附量先增后减.烟气循环比例为40%且燃烧气体氛围中ρ(NO)为803 mg/m3条件下,ρ(SO2)为2 857 mg/m3时褐煤与烟煤燃烧形成的飞灰汞吸附量较高(分别为0.45和0.75 μg/g),分别较ρ(SO2)为1 428和4 286 mg/m3时提高了25%~300%和53%~78%.随燃烧氛围中ρ(NO)的提高,飞灰汞吸附量呈逐渐增加趋势.烟气循环比例为40%且燃烧气体氛围中ρ(SO2)为2 857 mg/m3条件下,ρ(NO)为1 205 mg/m3时褐煤和烟煤燃烧形成的飞灰汞吸附量较高,分别较ρ(NO)为803和402 mg/m3时提高了1.2~3.6和1.1~1.6倍.③飞灰中UBC(未燃尽碳)、CaO、MgO及Fe2O3可促进飞灰对汞的吸附.与褐煤飞灰相比,烟煤飞灰表现出更优的汞吸附性能,与UBC、CaO、MgO及Fe2O3在飞灰中的含量存在一定的正相关性.研究显示,烟气循环方式下飞灰汞吸附特性发生明显变化,煤质的合理选择、烟气循环比例、循环气体成分及浓度参数的优化控制可显著改善燃煤锅炉烟气中汞的排放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