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43篇
  免费   1076篇
  国内免费   2225篇
安全科学   930篇
废物处理   80篇
环保管理   548篇
综合类   5424篇
基础理论   975篇
污染及防治   193篇
评价与监测   387篇
社会与环境   506篇
灾害及防治   301篇
  2024年   58篇
  2023年   165篇
  2022年   457篇
  2021年   432篇
  2020年   636篇
  2019年   392篇
  2018年   370篇
  2017年   361篇
  2016年   327篇
  2015年   407篇
  2014年   356篇
  2013年   458篇
  2012年   594篇
  2011年   593篇
  2010年   525篇
  2009年   508篇
  2008年   458篇
  2007年   496篇
  2006年   482篇
  2005年   373篇
  2004年   271篇
  2003年   168篇
  2002年   145篇
  2001年   133篇
  2000年   95篇
  1999年   51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51.
通过生物降解实验考察三氯乙烯(TCE)在苯酚驯化微生物中的共代谢降解性能,并进行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苯酚是TCE-苯酚共代谢过程必不可少的共代谢基质;TCE的共代谢降解与苯酚和TCE初始浓度有关。TCE在降解初期会出现一个短暂的迟滞期,TCE的大量降解要在苯酚被利用后才发生;高质量浓度TCE(>9mg/L)对共代谢降解有抑制作用。苯酚/TCE(质量比)在10~15以上时,苯酚菌对TCE的去除率较大。Haldane模型能够很好地拟合苯酚和TCE的比降解速率。动力学分析表明,微生物对苯酚的亲和力要大于TCE,苯酚对TCE共降解具有竞争性抑制作用,TCE对微生物存在毒性抑制作用;结果证实了生物降解实验的结论。  相似文献   
552.
采用微生物平板涂布法对2家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各阶段的四环素类药物(四环素、金霉素、土霉素)耐药菌分布进行了测定,分析了污水处理的各阶段对四环素类药物耐药菌的去除效果。结果显示,2家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系统中均能检出土霉素、四环素、金霉素耐药菌,数量分布均为土霉素耐药菌>四环素耐药菌>金霉素耐药菌。3种耐药菌的浓度均在加氯消毒出水中为最小(在0~103 cfu/mL),在外排污泥中最大(高于进水浓度,在105~107 cfu/mL)。四环素耐药菌数从进水的1.1×105~1.6×105 cfu/mL降为出水的0~5.5×102 cfu/mL,说明污水处理过程对四环素耐药菌有一定的去除效果,但四环素耐药菌占总菌数的百分比没有明显下降或上升,相比于进水的1.1%~3.4%,出水仍然保持在3.1%~4.3%左右,表明污水处理过程中没有选择性的富集或去除四环素耐药菌。  相似文献   
553.
3种植物对Cd污染农田土壤的修复效果比较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3种植物三叶鬼针草(Bidens pilosa L.)、紫茉莉(Mirabilis Jalapa)、中华景天(Sedum polytrich-oides)对上海地区2种质量浓度(1.2、12.0mg/kg)Cd污染农田土壤的修复效果,以探索其在上海地区Cd污染农田土壤修复中应用的可行性。结果表明:2种浓度下,三叶鬼针草对土壤Cd去除效果均最佳,1.2mg/kg处理下盆中土壤Cd质量浓度由原来的1.249 9mg/kg下降到0.861 7mg/kg,降低0.388 2mg/kg,Cd去除率为31.06%;12.0mg/kg处理下三叶鬼针草盆中土壤Cd质量浓度由原来的12.033 2mg/kg下降到10.020 6mg/kg,降低2.012 6mg/kg,Cd去除率为16.73%;紫茉莉和中华景天相比较而言,修复效果均较差。在2种浓度下,3种植物地上部分生物量排序均为三叶鬼针草>中华景天>紫茉莉。因此,建议将三叶鬼针草作为上海地区Cd污染农田土壤修复的优选植物。  相似文献   
554.
采用波长更短、能量更强的真空紫外线(VUV)光源,在管式反应器中以负载纳米TiO2的玻璃珠和γ-Al2O3小球为催化剂,对光催化法净化甲苯废气进行了研究。主要探讨了甲苯的入口浓度、停留时间、相对湿度等因素对其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VUV光源可以提高甲苯的平均去除率,相对湿度在45%~60%时,甲苯平均去除率相对较高,甲苯的去除率随着其入口浓度的升高而降低,随着其停留时间的延长而升高;以γ-Al2O3小球为载体时,催化剂和VUV的协同作用使得反应体系对于甲苯入口浓度的变化有更好的适应性;VUV与TiO2负载催化剂的协同作用可有效降低光催化所产生的O3浓度,有利于尾气污染控制。  相似文献   
555.
环境健康价值评估中的年龄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环境健康价值评估研究中,统计寿命价值和年龄之间的关系是理论和实证研究焦点之一,也是重要的学术问题。长久以来,环境政策效益评估中是否应该赋予老年人较低的统计寿命价值一直存在广泛争议,且尚未得到一致性结论。通过设计选择实验,对北京市空气质量改善的健康效益进行了抽样调查,并采用MNL模型对北京市约500个居民的调查数据进行回归分析,估算了不同年龄人群对健康风险减少的支付意愿,针对中国人群中统计寿命价值和年龄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探讨。结果表明:一方面,在总体样本中设置年龄虚拟变量,回归结果表明年龄变量系数的符号均显著为负,即年龄因素对减少空气污染带来的死亡风险降低的支付意愿具有显著的影响,年龄越大支付意愿相对越小;另一方面,不同年龄人群分组样本结果显示,统计寿命价值与年龄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统计寿命价值在中国存在"老年折扣"现象。研究结果可为我国环境政策的健康效益分析中如何考虑年龄的影响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56.
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终结是市民化,但是目前许多新生代农民工存在市民化阻碍,这不利于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对沈阳和余姚两地区进行了案例调查,得到了两地区新生代农民工的调查数据。运用调查数据,首先采用需求可识别的biprobit模型对新生代的农民工市民化抑制程度进行了测度,并预测出新生代农民工个体的市民化抑制程度。在对新生代农民工个体的市民化抑制程度指标进行分位数回归分解的基础上,分析了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对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抑制程度的影响,以期促进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研究发现: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资本水平是影响其市民化的关键因素,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只有在市民化抑制程度高于80%时才会使市民化抑制程度下降。因此,相应的政策建议为,政府应加强新生代农民工城市公共服务的享用水平;发展和健全农民工工会组织;在市民化抑制程度较高的地区应特别加强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的培训。  相似文献   
557.
土地督察对土地违法的遏制效应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当年发生土地违法案件数和当年发生土地违法涉案面积作为主要表征指标,收集了2002-200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分析土地督察对土地违法是否有影响以及影响的程度。论文分别采用了固定效应模型、随机效应和混合OLS模型加以估计,通过相关检验,最后选用了固定效应模型的估计结果。在模型估计结果的基础上,对土地督察的违法遏制效果进行了评价。分析表明:①土地督察的确对减少土地违法有显著影响,土地例行督察覆盖度每提高1%,可能减少土地违法案件92件,可能使土地违法涉案面积减少约2.18%;②若对某省份实施了专项督察,则可能减少土地违法案件7件,可能使土地违法涉案面积减少31.11%;③由于实行了土地例行督察和专项督察,可能使2007-2009年的土地违法案件分别少发生84件、3 473件和12 500件,土地违法涉案面积分别少发生2 314.13 hm2、1 919.75 hm2和3 046.57 hm2。  相似文献   
558.
中国建设用地扩张的变化路径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耕地库兹涅兹曲线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建设用地库兹涅兹曲线假说,并选用1999-2008年期间30个省级区域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我国建设用地库兹涅兹曲线的存在性。研究结果表明:在全国范围内,建设用地扩张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单调递增的关系,本文所构想的建设用地库兹涅兹曲线假说没有能够得到我国经验数据的支持;无论是否将相关变量纳入到回归模型之中,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目前都处于建设用地持续扩张的阶段,这将为经济发展和农用地(特别是耕地)保护的权衡带来两难选择,而西部地区具体情况的识别则有待后续的深入研究;耕地资源禀赋、土地财政、土地违法及土地市场发育等相关变量对建设用地扩张发挥着不同程度和不同作用方向的影响。根据以上研究结论,本文认为我国急需改变现阶段严重依赖自然资源投入,特别是土地要素投入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以缓和"吃饭"与"建设"之间的尖锐矛盾。  相似文献   
559.
重大水利工程在有效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也将带来巨大的社会风险,且这种风险在传递过程中不断被放大扭曲,具有明显的牛鞭效应。本文在构建重大水利工程项目社会风险链模型基础上,具体分析了牛鞭效应的产生原因,并定量刻画了社会风险牛鞭效应的削弱机制。研究表明,水利工程项目信息尤其是隐性信息在施工方和当地民众之间传递的不及时或不准确,将导致社会风险被大幅放大,并形成牛鞭效应。牛鞭效应的具体大小主要取决于两方面,一方面是水利工程项目直接影响的利益受损当地民众比例,另一方面是社会风险传染率与退出率的比值。针对前者,除了设计良好的补偿机制来弥补具体的、可衡量的利益损失外,还须通过建立失地农民的社保体系来维护如地缘业缘消失带来的无形损失;针对后者,可以在政府各部门、施工方和民众之间建立良好的信息共享系统,把单向沟通改变为多向沟通,把治理模式从"政府治理"改变为"政府—民众共治",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60.
青岛市废有机溶剂现状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分析青岛市废有机溶剂产生现状、污染特性、处置流向及回收利用的概况。结合青岛市产业结构特点,遵循"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处置原则,提出废有机溶剂管理的对策和建议。研究结果对危险废物的有效管理和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