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35篇
  免费   1082篇
  国内免费   2231篇
安全科学   980篇
废物处理   80篇
环保管理   551篇
综合类   5454篇
基础理论   983篇
污染及防治   194篇
评价与监测   388篇
社会与环境   515篇
灾害及防治   303篇
  2024年   53篇
  2023年   169篇
  2022年   461篇
  2021年   439篇
  2020年   640篇
  2019年   394篇
  2018年   372篇
  2017年   364篇
  2016年   330篇
  2015年   408篇
  2014年   353篇
  2013年   459篇
  2012年   600篇
  2011年   604篇
  2010年   534篇
  2009年   517篇
  2008年   468篇
  2007年   505篇
  2006年   497篇
  2005年   382篇
  2004年   274篇
  2003年   167篇
  2002年   146篇
  2001年   133篇
  2000年   95篇
  1999年   51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81.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东北黑土地作为我国重要的粮仓,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但黑土地农田除草剂的长期高强度施用,导致除草剂在土壤中积累和迁移,影响土壤质量、作物产量和品质,阻碍黑土地可持续利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解决黑土地农田除草剂残留问题,既要从源头管控除草剂的施用,也要掌握除草剂的残留特征、时空演变和驱动因素,才能做到科学防控、精准施策.系统总结了我国黑土地农田除草剂的施用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全面梳理了除草剂的残留现状,指出了当前在黑土地农田除草剂残留特征、空间分布和污染诊断等研究上的不足,提出了我国黑土地农田除草剂残留诊断与风险管理研究思路与重点方向,为保障我国黑土地农田土壤健康、粮食安全和生态系统安全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882.
湟水河流域地表水体微塑料分布、风险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范梦苑  黄懿梅  张海鑫  李好好  黄倩 《环境科学》2022,43(10):4430-4439
为探究我国青藏高原淡水环境中微塑料的分布情况,采用金相显微镜观察、傅里叶红外光谱测定、野外调查和影像数据分析等方法对青海省湟水河流域丰水期63个地表水样中微塑料的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依据风险指数(H)和污染负荷(PLI)指数模型评估了微塑料的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流域水体中微塑料丰度范围为665~8780 n ·m-3,湟源县水系平均丰度最高,达5414 n ·m-3,各支流丰度从上游到下游逐渐增大.微塑料中薄膜类和颗粒类分别占36%和33%,透明和黑色分别占67%和17%,粒径在0.45~50 μm的占70%,聚乙烯(66%)和聚丙烯(12%)为主要的聚合物类型.微塑料丰度与耕地面积、降水量和紫外线强度正相关,与溶解氧、氧化还原电位和风速显著负相关,微塑料的分布受人类活动和环境因子的共同影响.总体上湟水河流域地表水体中微塑料的潜在生态风险较低.  相似文献   
883.
赵丽芳  黄鹏武  杨彩迪  卢升高 《环境科学》2022,43(11):5224-5233
我国南方粮食主产区土壤酸化治理是提升耕地地力促进粮食增产的重要内容,目的是探究酸化土壤改良剂牡蛎壳粉和石灰对水稻土酸度、磷有效性和形态以及酶活性和相关功能基因的影响.盆栽试验设计2种改良剂的3个施用量(0.05%、0.10%和0.15%),以水稻为试验作物.结果表明:①牡蛎壳粉和石灰均显著提高土壤pH,降低土壤交换性酸,且改良效果随着改良剂用量增加而提高,相同用量下石灰对土壤酸性的改良效果高于牡蛎壳粉;② 4种有效磷提取剂提取的土壤有效磷测定结果表明,牡蛎壳粉和石灰显著提高H2SO4-P、Bray-1 P和Olsen-P含量,其中Olsen-P含量随改良剂用量的增加而提高.③土壤中不同形态无机磷含量表现为:Fe-P>Al-P>Ca-P,石灰和牡蛎壳粉显著提高Al-P和Fe-P含量,分别提高26.3%~37.4%和7.9%~23.7%;0.15%改良剂显著增加Ca-P含量;④石灰和牡蛎壳粉对土壤DHA、ALP、IPP活性和phoD基因拷贝数具有提高作用,而对土壤ACP活性、phoCpqqC拷贝数表现为降低;⑤改良剂(0.10%和0.15%)显著提高水稻产量,0.15%用量的石灰和牡蛎壳粉分别提高水稻产量34.2%和46.8%,但对秸秆生物量无显著影响.相关分析表明,土壤无机磷和有效磷含量与pH和ALP活性呈显著正相关,改良剂通过消除土壤酸化和提高土壤磷酸酶活性来改善土壤磷营养状况,这对促进作物产量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84.
在强降温极端气候条件下,桥塔混凝土表面存在开裂风险。为此,以我国西部横断山脉地区某大跨悬索桥为工程背景,开展了强降温气候条件下桥塔温度效应及抗裂性能优化研究。首先,提出了桥址区极端天气的识别与模拟方法,并验证了所提模拟方法的有效性。随后,建立桥塔节段的 3D 有限元模型,分析了强降温极端天气下混凝土桥塔的温度场以及温度应力分布特征。最后,针对强降温极端天气下混凝土桥塔外表面存在开裂风险的问题,提出了两种桥塔混凝土表面抗裂优化方法,并通过参数分析给出了本例桥塔的最优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在强降温天气下,当不考虑任何抗裂优化措施前,桥塔表面拉应力极值为 2.06 MPa,存在较大开裂风险;当采用抗裂优化措施后,提出的两种措施均能有效降低混凝土桥塔表面的拉应力极值。通过参数分析发现,采用有机涂料涂装桥塔表面的优化方法时,白色有机涂料的优化效果最佳;当采用桥塔表面覆盖 UHPC 的优化方法时,其厚度为 0.04 m 时优化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885.
污水处理厂是水环境中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的重要来源.可移动遗传元件(MGEs)和微生物群落是影响ARGs增殖扩散的关键因素.为探究污水处理厂废水排放对近海环境中ARGs和微生物群落的影响,采用高通量荧光定量PCR (HT-qPCR)和高通量16S rRNA扩增子测序技术,对杭州湾上虞(SY)和嘉兴(JX)两个近岸纳污区(ERAs)及远岸湾区表层沉积物中ARGs、MGEs和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和分布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多重耐药类ARGs是所有样点中丰度最高的ARGs类型.纳污区沉积物中ARGs和MGEs多样性和丰度远远高于远岸湾区沉积物.JX纳污区沉积物中微生物群落丰富度和多样性高于SY纳污区及远岸湾区沉积物.PCoA结果显示,纳污区与远岸湾区沉积物中ARGs、MGEs和微生物群落分布存在显著的差异,说明长期的废水排放对近海环境中ARGs、MGEs和微生物群落影响较大.ARGs、MGEs和细菌属的共现网络显示,嗜冷杆菌属、假单胞菌属、亚硫酸杆菌属、假交替单胞菌属和芽孢杆菌属等12种菌属与ARGs和MGEs存在显著正相关.多重耐药类和β-内酰胺类ARGs的潜在宿主最多.  相似文献   
886.
粮食增产趋势及增产原因是国家制定宏观农业政策和措施的依据。科技进步增产理论是指:气候是波动的,科技是持续进步的,它是粮食多年持续增产的主要驱动力;科技进步增产预测模型是多年平均单产移动的回归方程。全国和东北三省粮食增产潜力案例分析结果表明:科技进步单产加速时间最早的是辽宁省,最晚的是黑龙江省;与全国相比,吉林省和辽宁省科技进步贡献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黑龙江省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吉林省最高。本文初步得出以下结论:科技进步增产理论科学、模型实用、预测结果准确。  相似文献   
887.
选取1996-2010年云南省16个市州的旅游总收入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标准差、变异系数、泰尔指数、累计比重等方法分析云南旅游总收入的总体差异,探讨近15年来全省旅游总收入在地带间、地带内和市州际的差异及其变动演进.研究表明,时间上云南省旅游总收入呈现绝对差异不断扩大但相对差异在小幅增长后逐步收敛的特征;空间上,云南省旅游总收入差异明显但不平衡特征正在逐步缩小.云南省旅游总收入的差异主要是由于地带间差异和地带内差异共同导致,地带间差异已有所缓和;滇西北、滇西南、滇东南和滇中地区是地带内差异的最重要来源;旅游资源禀赋、旅游基础设施、旅游发展政策和经济发展水平是云南省旅游总收入的时空差异及其变动的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88.
某制冷压缩机生产废水处理工程改造项目采用"物化除磷+生物降解+深度处理"组合工艺,处理后的出水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0-2002)要求。实践证明,该改造工程具有处理工艺先进、技术参数合理、自动化程度高、系统运行稳定、抗冲击负荷能力强等特点。  相似文献   
889.
本文深入研究SAE J551-5:2012,剖析30MHz以下电动车辆的电场辐射发射、磁场辐射发射和传导发射的测试布置、最大发射工况选择、测试过程、场分量和检波器组合、限值等方面;对比SAE J551-5:2004,针对GB/T18387-2008,提出若干修订建议,以提高其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890.
为保证某运载火箭与卫星星箭分离面处的电磁兼容性设计,在火箭无线系统研制阶段,应用电磁仿真预测分析方法,构建火箭箭体及无线系统电磁仿真模型,搭建火箭系统电磁仿真平台,计算星箭分离面处的电磁辐射特性,分析潜在电磁干扰危害。在预测分析基础上,结合火箭、卫星总装状态下的星箭分离面处电磁兼容性测试,验证仿真预测分析方法的有效性。这种电磁仿真预测分析、试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为在火箭设计全流程的电磁兼容设计提供支撑,同时实现了火箭研制与试验验证的闭环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