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8篇
  免费   123篇
  国内免费   338篇
安全科学   187篇
废物处理   26篇
环保管理   84篇
综合类   658篇
基础理论   130篇
污染及防治   138篇
评价与监测   77篇
社会与环境   54篇
灾害及防治   55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78篇
  2021年   78篇
  2020年   72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62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89篇
  2012年   90篇
  2011年   85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79篇
  2007年   70篇
  2006年   78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31.
32.
通过测定和计算兴凯湖地区沼泽湿地及由其垦殖而来的旱田和水田土壤剖面有机碳含量和密度及土壤剖面不同深度土壤溶液中可溶性有机碳含量,分析了垦殖对兴凯湖周边沼泽湿地土壤有机碳垂直分布及土壤剖面截留可溶性有机碳的影响.结果表明,垦殖显著影响湿地0~40 cm土壤有机碳含量,大豆田和水稻田0~10、10~20、20~30、30~40 cm土壤有机碳含量与湿地相比分别降低了79.07%和82.01%、79.01%和82.28%、79.86%和92.90%、37.49%和78.05%;40 cm以下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垦殖前后差异不显著.大豆田和水稻田有机碳密度相比沼泽湿地分别降低了25.50%和47.35%,但三者1 m深土壤中大部分的有机碳均是储存在0~50 cm土层中.垦殖前后土壤有机碳含量与深度之间的关系均可用指数函数来描述,垦殖改变了土壤有机碳含量但并未改变其随土壤深度的变化规律.垦殖为大豆田土壤剖面对可溶性有机碳的截留效果较湿地和水稻田更明显,沼泽湿地和水稻田对可溶性有机碳的截留效果大致相当.  相似文献   
33.
唐秋香  缪新 《环境工程》2013,(Z1):747-750
镉是一种对人类和动物健康危害严重的重金属。土壤镉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全球研究热点。重点分析了镉污染土壤中镉的来源,镉对动植物、人体的危害,并提出了对镉污染土壤的修复的方法。  相似文献   
34.
运用PHAST软件研究泄漏孔径、风速、泄漏时间和大气稳定度对泄漏扩散面积的影响。结果表明:扩散面积随着泄漏孔径的增大、风速的增大及泄漏时间的增长而增加;大气越稳定,泄漏扩散面积越大。  相似文献   
35.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动了乡镇经济的发展,但乡镇的环境问题并没有随之解决,而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成为解决当前乡镇环境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乡镇垃圾现状分析表明,其组分以有机易腐成分为主.不适用于城市垃圾的处理方式。乡镇垃圾经合理分类,其综合利用的主要途径有三条,包括可回收垃圾一回收一循环再利用,有机垃圾制肥-肥料-回田,餐厨垃圾、人畜粪便、秸秆等有机垃圾厌氧发酵-沼气-热能或电能。该途径可最终实现乡镇垃圾的资源化和能源化。  相似文献   
36.
10Be是一种典型的长寿命宇宙成因核素,对其在自然界中的分布规律、迁移形式和赋存状态等地球化学行为特征的研究,是利用沉积物10Be记录进行定年和环境示踪研究的理论基础。其中明确10Be在不同沉积物中的赋存状态是研究10Be保存性的基础,而10Be在固相和液相介质中的分配系数Kd则主要反映了10Be在固相和液相中的迁移能力,对研究自然界不同沉积物中10Be的迁移性至关重要,直接影响到沉积物中10Be环境示踪研究的有效性。本文尝试总结了大气成因10Be在海洋、河流沉积物和土壤中的赋存状态,分析了10Be分配系数Kd的分布范围及其主要控制因素。在此基础上以土壤中10Be的分布特征、迁移规律及影响因素研究为参考实例,对比分析了目前已有对黄土-古土壤序列中10Be地球化学行为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建议未来应从地球化学机制方面进一步加强对黄土地层序列10Be分布特征、浓度变化规律及可能影响因素的综合研究,为黄土10Be示踪研究提供更全面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7.
本文通过18个观测井内主要9种离子浓度,对辽东湾东部营口沿岸海水入侵的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根据海水入侵区地下水中主要离子浓度与地下水的相关关系,总结了随着海水入侵的发展地下水化学类型的变化,地下水化学类型分为3大类型。①Na+—Cl-型:沿海岸呈条带状分布;②Cl-·HCO3-或HCO3-·Cl-型:分布于前者之上的陆域,从北至南连续带状分布,北部较宽,中部较窄;③HCO3-型(阳离子为Na+·Ca2+):分布于远离海岸的陆域松散沉积层中,北部为大面积成片分布,南部缺失。该区地下水水化学类型呈带状分布,类型变化规律明显,反映了海水入侵分布特征,当淡水开采时,水位降深越大,微咸水入侵强度越大,控制淡水开采是防止微咸水入侵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38.
高温高湿环境对车辆装备的影响及防护对策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高温高湿环境条件对车辆装备性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为了提高新时期我军车辆装备保障能力,就必须做好车辆装备的的防护管理。首先介绍了高温高湿地区气候环境的特点,分析了其对车辆装备的主要影响,最后提出了车辆装备防护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39.
碳捕集与封存(CCS)技术已被广泛地认为是一种潜力巨大、可供选择的CO2减排手段。据预测,其减排贡献将从2020年占总减排量的3%上升至2030年的10%,并在2050年将达到20%左右,成为CO2减排份额最大的单项技术。本文介绍了CCS的主要技术环节(捕集、运输、封存)、封存地类型和目前国际上开展的主要CCS示范项目及发展趋势。同时特别探讨了海底封存CO2的可行性、封存潜力以及我国在海底封存CO2方面的研究进展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0.
将CO2注入海底已经成为目前碳封存的一种有效方式,而CO2海底封存泄漏会引起pH降低造成海水酸化,改变海水化学环境及海洋生态系统等。本文分析并建立了含有缓冲项的CO2与pH之间换算的动态数值模型,并针对CO2海底封存泄漏对pH的影响做了模拟实验研究,通过实验验证模型的可行性并完善数值模型,旨在为中国CO2海底封存风险控制研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