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9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74篇
安全科学   120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26篇
综合类   215篇
基础理论   26篇
污染及防治   6篇
评价与监测   29篇
社会与环境   17篇
灾害及防治   3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巢湖近代沉积物及其间隙水中营养物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湖泊沉积物及其间隙水中的营养盐对于研究湖泊营养盐的生物地球化学和湖泊营养状态的历史变化具有重要的作用.系统研究了巢湖东、西湖区沉积物和间隙水中营养盐的剖面分布特征及其营养盐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巢湖近代沉积物中营养盐含量总体上随着深度的增加而降低,上层沉积物(1~15cm)中TOC(总有机碳)、TN(总氮)、TP(总磷)和Pi(无机磷)的含量都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性,从西到东逐渐减小,含量的大小顺序为C1C3C16;东、西湖区下层沉积物(15~30cm)中TOC、TN和TP的含量差异不明显,分别在5mg.g-1、0.5mg.g-1和0.45mg.g-1左右变化;Po(总有机磷)在整个剖面上的分布则相反,总体上从西向东逐渐增大,含量大小顺序为C16C3C1.沉积物间隙水中的营养盐在空间上的分布规律与沉积物相似,西湖区两个点(C1、C3)沉积物间隙水中的营养物浓度总体上高于东湖区的C16点,大小顺序为C1C3C16,间隙水中的氮、磷酸盐、硅酸盐处于协同变化.间隙水中的氮与沉积物总氮含量密切相关;西湖区间隙水中的磷与沉积物磷含量密切相关,但在东湖区相关性不显著.表层沉积物间隙水中营养盐浓度都明显高于上覆水体,表明沉积物中的营养盐是水体营养盐的主要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172.
为研究高温高压气体吸附试验中焦煤基质膨胀后孔隙结构变化特性,首先开展了软、硬焦煤在不同吸附平衡温度(30℃、40℃、50℃)下的高温高压吸附试验,然后利用压汞法测试吸附试验前、后煤样的孔隙结构,研究了不同吸附平衡温度下的软、硬焦煤吸附性能及高温高压吸附试验对软、硬煤孔隙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温度和压力下,硬煤瓦斯吸附量及吸附常数a均小于相应的软煤;随吸附平衡温度升高,同一煤样的瓦斯吸附量减少;高温高压吸附试验后,煤样含有大量的半封闭型的微孔和小孔,孔隙连通性变差,煤中孔隙向着更加致密的方向发展,有利于瓦斯的储存.  相似文献   
173.
工程建设中,常在自然山地上开切人工边坡,一旦滑坡将造成巨大损失.实践表明:声发射(AE)技术能有效捕捉滑坡的前兆,从而进行预报.岩体AE检测技术是岩质工程结构受力破坏的实时动态检测方法,具有测点监控范围大,实时提供信息等优点.AE信号参数与岩质工程结构受力产生破裂损伤或破坏紧密关联.某永久船闸边坡稳定性AE监测的实践表明,根据AE数据的变化及"突变",对边坡岩体、稳定性及其发展趋势进行评价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4.
颗粒海藻酸镧对饮用水中氟的吸附去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霍亚坤  丁文明  黄霞 《环境科学》2010,31(11):2818-2823
以氯化镧与海藻酸钠为原料,采用滴球法制备了粒径为1~1.5mm的海藻酸镧小球,经过水洗、干燥后得到镧负载量25%(质量分数)的海藻酸镧颗粒吸附剂,应用该吸附剂进行饮用水除氟研究.通过间歇吸附实验,分别进行了吸附速率、pH值影响、吸附等温线、共存离子影响等吸附性能评价,并对吸附前后吸附剂表面与溶液组成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颗粒的吸附速率很快,反应2h后出水氟浓度即逐渐趋于稳定,吸附速率曲线符合拟二级反应速率方程;吸附效果受pH影响显著,在pH=4附近吸附量最大;吸附等温线数据对Langmuir方程拟合较好,其最大吸附量高达197.2mg·g-1;在常见无机干扰离子中,磷酸根与碳酸根对吸附有较大负面影响.SEM照片显示吸附前、后颗粒表面形态差异明显;吸附前、后颗粒表面EDX成分分析及溶液中离子浓度测量结果显示,吸附过程中溶液中F-同时与颗粒表面Cl-及OH-发生离子交换作用.  相似文献   
175.
载人航天器关键电子产品综合环境应力试验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载人航天器电子产品在轨经历多种环境应力的综合作用,为提高载人航天器电子产品的可靠性,针对其综合应力环境考核需要,制定了载人航天器电子产品综合环境应力试验方案,并设计了试验程序,明确了各单项应力环境试验条件。经筛选,9艘载人航天器共136台电子产品参加了综合环境应力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综合环境应力试验可以有效地暴露载人航天器电子产品设计和制造缺陷。  相似文献   
176.
三江平原典型灌区井灌地下水中铁的随水迁移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三江平原典型水稻灌区———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建三江分局为例,系统调查了该区地下水的铁含量特征,并具体分析了铁通过井灌从地下水进入晒水池、稻田,再通过排水进入多等级沟渠系统的季节迁移过程及铁在相应沉积物或土壤中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总铁质量浓度为(1.73±0.41)mg.L-1,最大值为11.4 mg.L-1,最小值0.01 mg.L-1,变异系数1.29%.根据2010年水稻种植面积和当地实行的每亩额定灌水量推算,从地下进入稻田和其它地表水体中的铁可达4 976.40 t.溶解性Fe2+、溶解性Fe3+、溶解性铁和总铁都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6、7月较高),且沿水流方向以稻田积水中的含量较高.晒水池和稻田对地下水铁的富集效应明显,二者的总铁质量浓度分别达到地下水的6.17和21.65倍.晒水池沉积物的总铁含量显著高于稻田、农渠和干渠(浓江河).不同氧化铁形态中,仍以晒水池沉积物中各形态铁氧化物的含量较高,而稻田土壤、农渠和干渠沉积物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三江平原典型灌区地下水中的铁通过井灌进入地表水体中,大部分被蓄积在晒水池和稻田中,仅有少部分随稻田退水进入沟渠网,并逐级沉淀在稻田和沟渠沉积物中.铁在随水迁移过程中除了总量变化外,还伴随着种类和形态的转化,这些变化直接受水稻灌溉管理方式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季节特征.长期井灌或将导致铁在稻田土壤和沟渠沉积物中的富集,具有潜在的污染风险.  相似文献   
177.
大跨穹顶屋盖的风荷载会受到周围建筑群的影响,然而目前的规范中给出的风荷载并没有考虑此影响因素, 本文研究了周围建筑群的建筑布置形式和建筑面积密度对大跨穹顶屋盖的风致干扰效应及其作用规律。运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中的雷诺时均方法定常计算屋面平均风压,其中采用指数率风速剖面定义平均风速,采用重组化群 k?ε 湍流模型模拟湍流特性,并与风洞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数值模拟方法的准确性。通过在数值风洞中建立大跨穹顶结构与干扰建筑群的组合模型,考虑五种建筑布置形式、四种建筑面积密度和 0°~360°风向角, 分析穹顶屋面各区域在典型风向下和最不利风向下的风压系数和干扰因子,研究不同的建筑布置形式和建筑面积密度引起的干扰效应。结果表明,当来流上游和下游均有干扰建筑时屋面风压急剧缩减,当来流两侧有干扰建筑时屋面风压显著放大;考虑建筑布置形式,穹顶结构相对的两侧有干扰建筑是最不利布置形式,其中屋面的中心区域和紧邻干扰建筑的区域是干扰效应最剧烈的屋面区域,在结构设计中需要重点关注;干扰效应的程度与建筑面积密度成正比,屋面区域风压的“放大效应”和“缩减效应”均会随建筑面积密度的增大而加剧。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为大跨穹顶结构的抗风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8.
我国危险废物处置收费政策在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逐步建立健全,促进了危险废物处置行业的发展壮大。本文基于对我国各省份危险废物处置收费政策的定价主体、分档方式、收费标准、调整情况等制定和执行状况的梳理分析发现,各省份以不同形式出台了危险废物处置收费政策,然而,重要内容缺失、动态调整滞后、有效监管不足等问题较为普遍。针对这些问题,文章提出了因地制宜健全收费政策、科学开展处置价格核算、加快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实施部门联动管理监督等建议,可为完善我国危险废物处置收费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9.
大足石刻世界遗产地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了大足石刻的自身概况及地理条件、地质环境和发展旅游的特色优势,总结归纳了大足石刻的艺术特征.从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两方面分析了大足石刻世界遗产地存在的问题,重点提出了促进大足石刻世界遗产地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对策,包括管理体制、保护法规、旅游发展等方面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0.
过渡金属掺杂ZnO纳米光催化剂对四环素的光催化降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水热合成法分别制备了Fe、Co、Ni掺杂及Fe-Co、Fe-Ni共掺杂的ZnO光催化剂.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紫外-可见漫反射吸收光谱(UV-Vis)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以氙灯(250~ 800 nm)为光源,盐酸四环素为降解对象,模拟测试样品在日光下光催化降解抗生素的活性.考察了过渡金属种类、过渡金属掺杂量及二元掺杂配比对ZnO样品光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得的样品均为六方晶系纤锌矿结构的ZnO.单一元素掺杂时,Fe掺杂提高了ZnO光催化活性,而Co、Ni掺杂都抑制了ZnO光催化活性.共掺杂时,Fe-Co/ZnO及Fe-Ni/ZnO光催化活性优于单一掺杂的Fe/ZnO,其中3%Fe-1%Ni/ZnO样品的光催化活性最好,在氙灯光源下反应120 min对盐酸四环素的降解率高达87.9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