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6篇
  免费   105篇
  国内免费   569篇
安全科学   134篇
废物处理   112篇
环保管理   138篇
综合类   1049篇
基础理论   300篇
污染及防治   543篇
评价与监测   96篇
社会与环境   64篇
灾害及防治   6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130篇
  2021年   101篇
  2020年   75篇
  2019年   79篇
  2018年   76篇
  2017年   86篇
  2016年   103篇
  2015年   103篇
  2014年   122篇
  2013年   178篇
  2012年   145篇
  2011年   152篇
  2010年   114篇
  2009年   105篇
  2008年   103篇
  2007年   112篇
  2006年   75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75 毫秒
621.
赵毅  韩育宏  张玄  王涵 《化工环保》2017,37(4):383-388
非均相光催化氧化是一种催化剂易于回收利用且研究广泛的高级氧化技术。本文综述了多金属氧酸盐(POMs)非均相光催化降解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研究现状。该类非均相光催化剂主要包括负载型POMs(载体主要有半导体氧化物、离子交换树脂和分子筛)、POMs复合膜材料、不溶性盐和多元复合物。讨论了其制备方法、降解效果、反应机理和重复使用性。最后,指出了该领域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为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22.
剩余活性污泥好气消化中TTC-DHA与其它活性参数的相关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以剩余污泥为材料,对好气消化污泥中TTC-DHA 与其它活性参数之间以及后者彼此间的相关性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探讨,结果表明,不但TTC-DHA与OUR、MPN、MLSS之间显著相关,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952(=22)、0.889(n=19)、0.778(n=19),而且OUR、MPN、MLSS 间彼此也显著相关,对于MLSS而言,无论是相关性还是检测灵敏度,TTC-DHA均优于OUR.本文认为,TTC-DHA将是剩余污泥好气消化研究和运行控制中一种有效的活性参数,它还能被用于估计好气消化污泥中非降解性MLSS的浓度。  相似文献   
623.
韩长绵 《环境科学》1990,11(4):58-61
本文建立了水中(邻、间、对)硝基氯苯类有机化合物的液上空间气相色谱测定方法。本方法的特点是:操作简便、分析快速、灵敏、干扰少,适用范围广。在气液体积比为1∶2,平衡温度为40℃,液上气体总压力为1.3atm的气液相平衡条件下,硝基氯苯异构体的最低检出浓度均低于1.0μg/L(进1ml液上气体),检测上限浓度可达14mg/L(进5μl液上气体),变异系数小于5.6%,可用于各种环境水体中硝基氯苯类有机化合物的测定。  相似文献   
624.
中国2000年水环境污染直接经济损失与治理费用估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我国部分省、市、地区的有关数据为样本,对水体污染负荷量及水污染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进行了统计分析,提出了估算我国水环境污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的数学模型,并按目前发展趋势估算了我国到公元2000年时水环境污染对能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初步估算结果表明,如不采取有力措施控制污染物排放,在1986年至2000年的15年中,全国水环境污染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将达到2735亿元。 本文还以我国数百套污水处理装置的调查结果为依据,给出了较为简单的污水处理费用函数,并估算了我国公元2000年前不同时期、不同目标的污水治理费用。   相似文献   
625.
大气气溶胶与降水相互影响的探讨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从大气气溶胶的物理和化学特性及其缓冲能力探讨了气溶胶和降水的相互影响,初步弄清了气溶胶与降水的相互关系。通过气溶胶缓冲能力的分析,认识到降水冲刷气溶胶时,气溶胶在酸性降水中所起的作用,从一个侧面初步确认了气溶胶在酸雨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26.
根据江西省2013年采集的16582个农田耕层(0~20 cm)土壤样点数据,运用实地调查、经典统计学与地统计学等相结合方法,研究了江西省耕地土壤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空间变异性及不同农田利用方式对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江西省耕地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和全磷(TP)平均含量分别为17.90、1.58和0.52 g·kg~(-1),土壤碳氮比(C∶N)、碳磷比(C∶P)和氮磷比(N∶P)平均值分别为11.72、38.29和3.38,土壤C∶N∶P比平均值为34.44∶3.03∶1,说明P是江西省耕地土壤主要的限制因素.此外,由于碳、氮、磷三者之间并不存在显著的两两相关性,表明江西省耕地土壤中不存在稳定的"Redfield ratio";半方差函数表明,江西省土壤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具有中等程度的空间变异性,其空间变异特征主要受到随机性因素的影响;经ANOVA检验显示,不同农田利用方式对土壤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影响显著(p0.05),土壤SOC和TN平均含量依次表现为:两季水田水旱轮作一季水田一季旱地两季旱地,土壤TP平均含量依次表现为:两季旱地两季水田一季水田一季旱地水旱轮作,土壤C∶N依次表现为:两季水田两季旱地一季水田水旱轮作一季旱地,土壤C∶P平均值依次表现为:水旱轮作两季水田一季水田一季旱地两季旱地,土壤N∶P平均值依次表现为:水旱轮作一季旱地两季水田一季水田两季旱地.总体而言,土壤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比的变化特征是农田利用方式和环境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土壤C∶N∶P比对土壤碳、氮、磷储量及养分的限制性具有重要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627.
1976年8月16日和23日,四川松潘平武地区连续发生了两次Ms7.2的强烈地震。作为地震监测人员,我参加了这次地震前后的一些工作。在松潘一平武地震30周年之际,将当时参加地震监测时的所见所闻再现,以示纪念。  相似文献   
628.
629.
There is growing recognition that teams do not function in a vacuum and that external boundary activities are important predictors of team performance, effectiveness, and knowledge sharing. In the past, researchers have focused on the effects of team composition or task characteristics as antecedents of critical boundary spanning activities. However, less effort has been directed at understanding how antecedents at multiple levels can simultaneously influence boundary spanning behavior in teams. This paper takes stock of over 20 years of research on the topic of team boundary spanning. Adopting a “bracketing” approach etc., we develop a multi‐level theoretical model to guide future research on the determinants of team boundary spanning. This model specifies task‐based, team‐level, and contextual antecedents of team boundary spanning and outlines the contingencies shaping the emergence of effective boundary‐management behavior in teams. Copyright © 2008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630.
A previous study on PM2.5 carbonaceous aerosols measured with the thermal optical reflectance (TOR) method in fourteen Chinese cities is extended by subdividing total EC into char-EC and soot-EC. Average char-EC concentrations show grea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fourteen cities and between winter and summer periods, with concentrations of 8.67 and 2.41 μg m?3 in winter and summer, respectively. Meanwhile spatial and seasonal soot-EC variations are small, with average concentrations of 1.26 and 1.21 μg m?3 in winter and summer, respectively. Spatial and temporal distributions of char-EC, similar to EC, are mainly influenced by local fuel consumption, as well as the East Asian monsoon and some meteorological factors such as the mixing height and wet precipitation. The small spatial and seasonal variation of soot-EC is consistent with its regional-to-global dispersion, which may suggest that soot carbon is not local carbon, but regional carbon. Char-EC/soot-EC ratios show summer minimum and winter maximum in all cities, which is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difference in source contributions between the two periods. As OC/EC ratio is affected by the formation of the secondary organic aerosol (SOA), char-EC/soot-EC ratio is a more effective indicator for source identification of carbonaceous aerosol than previously used OC/EC rati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