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06篇
  免费   179篇
  国内免费   1543篇
安全科学   265篇
废物处理   220篇
环保管理   325篇
综合类   2362篇
基础理论   662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1406篇
评价与监测   157篇
社会与环境   147篇
灾害及防治   18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76篇
  2022年   209篇
  2021年   164篇
  2020年   137篇
  2019年   122篇
  2018年   138篇
  2017年   185篇
  2016年   211篇
  2015年   225篇
  2014年   300篇
  2013年   386篇
  2012年   356篇
  2011年   347篇
  2010年   309篇
  2009年   287篇
  2008年   283篇
  2007年   259篇
  2006年   232篇
  2005年   141篇
  2004年   100篇
  2003年   144篇
  2002年   128篇
  2001年   102篇
  2000年   113篇
  1999年   130篇
  1998年   111篇
  1997年   96篇
  1996年   94篇
  1995年   82篇
  1994年   61篇
  1993年   59篇
  1992年   37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2年   2篇
  1918年   1篇
  1917年   1篇
  19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 毫秒
991.
农田土壤呼吸对大气CO2浓度升高的响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大气CO2浓度急剧升高引起的全球气候变暖是人们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随着气候变化对全球生态环境的影响日益增大,全球碳循环研究已经成为各国科学家研究的热点之一.模拟大气CO2浓度升高试验技术先后经历了人工气候室、开顶式气室、FACE技术(Free Air carbon dioxjde eariclament)阶段,FACE技术因其无限接近自然条件而成为研究大气CO2浓度增加对整个生态系统影响的最理想试验平台.土壤呼吸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要环节,农田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研究农田生态系统的土壤呼吸对大气CO2浓度增加的响应是预测和评价农田系统乃至整个陆地生态系统土壤碳周转和碳收支的重要前提与基础.文章根据现有研究成果.阐述了模拟大气CO2浓度升高的试验技术,比较了农田土壤呼吸的测定方法,总结了以FACE研究成果为主的高CO2浓度条件下农田土壤呼吸、不同地下来源贡献及环境因子影响,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以期为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农田土壤呼吸和碳固定及全球碳循环研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992.
生活垃圾焚烧厂贮坑沥滤液的负压蒸发预处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负压蒸发法处理上海市某大型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贮坑沥滤液,实验研究了沥滤液蒸发过程中冷凝液组分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生活垃圾焚烧厂贮坑沥滤液中含有高质量浓度的挥发性污染物,低碳醇和碳原子数不大于7的挥发性有机酸(VFA)约占沥滤液中有机碳质量浓度的50%;沥滤液直接蒸发可将原液转化为原液量的84%,不含氨氮,有机物质量浓度为原液的21%,且90%以上为VFA及低碳醇的冷凝液,以及有机物质量浓度浓缩了4.4倍,适于焚烧处理的浓缩液;通过蒸发处理,沥滤液的处理难度大大降低,蒸发用能可取自焚烧热能回收后的低温位热能,降低了蒸发处理的费用.   相似文献   
993.
以非贵金属Cu、Fe、Mn和Ce为主要活性成分和TiO2、-γA l2O3为载体,制备了10种用于催化湿式氧化法处理糖蜜酒精废液的催化剂。考察了载体、焙烧温度、成分配比对催化剂催化活性与稳定性的影响,研究了氧气分压、催化剂投加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催化湿式氧化过程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1)Fe-Mn/-γA l2O3(3∶1∶1)催化剂是催化湿式氧化法处理糖蜜酒精废液的可选催化剂;(2)适宜的氧气供应量为理论需氧量的3.4~4.6倍,催化剂的投加量以10 g/L为佳;在300℃下反应30 m in或在280℃下反应60 m in,处理水可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9878-1996的三级标准。  相似文献   
994.
降酚菌株的固定化细胞处理含酚废水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海藻酸钠作为载体将一株降酚菌株进行固定化包埋。利用正交实验确定了该菌株固定化细胞制备的最优条件。研究表明,该降酚菌株的固定化细胞对苯酚的降解能力和耐受能力均大于游离细胞。降酚菌株固定化细胞降解苯酚的最适温度范围是30~35℃,最适pH值范围为6~8。该菌株的固定化细胞对废水中的COD也具有良好的降解效果。  相似文献   
995.
A novel process, microwave assisted catalytic wet air oxidation( MW-CWO), was applied for the degradation of H-acid( l-amino8-naphthol-3, 6-disulfonic acid) in aqueous solution, Ni-loaded granular activated carbon (GAC), prepared by immersion-calcination method, was used as catalys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W-CWO process was very effective for the degradation of H-acid in aqueous solution under atmospheric pressure with 87.4% TOC (total organic carbon) reduction in 20 min. Ni on GAC existed in the form of NiO as specified by XRD. Loss of Ni was significant in the initial stage, and then remained almost constant after 20 min reaction. BET surface area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urface property of GAC after MW-CWO process was superior to that of blank GAC.  相似文献   
996.
综述了超声波强化膜分离与膜清洗的机理,国内外超声波强化膜分离与清洗的研究现状以及影响该技术运用的问题所在。现有的研究成果表明:通过低功率超声波辐射处理污染膜可以减缓运行过程中的浓差极化及膜污染,而如何优化操作参数、如何减小超声波对膜体损害是近期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997.
铁屑吸附-微波辐照-内电解协同处理结晶紫染料废水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结晶紫为模型化合物,提出了一种新的“铁屑吸附—微波辐照—内电解”协同处理染料废水的方法。试验结果表明,吸附在铁屑表面的染料通过微波催化裂解和内电解协同作用迅速降解,染料溶液的脱色率和COD去除率分别达到99%和95%以上。废铁屑经8次使用后仍有良好的处理效果。研究了各种相关因素对染料废水脱色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8.
凝聚/絮凝过程中形成的絮体通常具有分形几何结构,导致絮体的密度、渗透性发生了变化,从而对于固液分离过程(沉淀、气浮和过滤)带来很大的影响。本文基于前人对于絮体分形的研究成果,建立了絮体与微气泡之间接触碰撞的动力学方程、絮体/微气泡聚集体在水中上升的分形速率方程。絮体与微气泡间的相对尺度和流态的不同会有不同的碰撞机制,相应的动力学方程式与絮体的分形维数也有不同的关系。  相似文献   
999.
构建新时期环保战略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解振华 《环境保护》2005,(5):5-8,15
4月22日,中华环保联合会成立大会暨首届环境与发展中国论坛在北京举行。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国家环保总局局长解振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代表,世界自然保护同盟代表,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顾秀莲,全国政协副主席周铁农、张榕明等出席了会议。会上,国家环保总局局长解振华发表了题为“中国环境形势及未来十五年环境战略”的讲话,并就“十一五”期间的环境保护工作提出一些战略设想。本刊在此全文发表讲话内容,以期指导我国新时期的环境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1000.
Adsorption-desorption characteristics of mercury in paddy soils of Chin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ercury (Hg) has received considerable attention because of its association with various human health problems. Adsorption-desorption behavior of Hg at contaminated levels in two paddy soils was investigated. The two representative soils for rice production in China, locally referred to as a yellowish red soil (YRS) and silty loam soil (SLS) and classified as Gleyi-Stagnic Anthrosols in FAO/UNESCO nomenclature, were respectively collected from Jiaxin County and Xiasha District of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The YRS adsorbed more Hg(2+) than the SL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g adsorption could be described by the simple Langmuir adsorption equation (r2 = 0.999 and 0.999, P < 0.01, respectively, for the SLS and YRS). The maximum adsorption values (Xm) that were obtained from the simple Langmuir model were 111 and 213 mg Hg(2+) kg(-1) soil, respectively, for the SLS and YRS. Adsorption of Hg(2+) decreased soil pH by 0.75 unit for the SLS soil and 0.91 unit for the YRS soil at the highest loading. The distribution coefficient (kd) of Hg in the soil decreased exponentially with increasing Hg(2+) loading. After five successive desorptions with 0.01 mol L(-1) KCl solution (pH 5.4), 0 to 24.4% of the total adsorbed Hg(2+) in the SLS soil was desorbed and the corresponding value of the YRS soil was 0 to 14.4%, indicating that the SLS soil had a lower affinity for Hg(2+) than the YRS soil at the same Hg(2+) loading. Different mechanisms are likely involved in Hg(2+) adsorption-desorption at different levels of Hg(2+) loading and between the two soil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