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7篇
  免费   149篇
  国内免费   381篇
安全科学   205篇
废物处理   70篇
环保管理   168篇
综合类   1018篇
基础理论   323篇
污染及防治   336篇
评价与监测   79篇
社会与环境   114篇
灾害及防治   7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67篇
  2021年   68篇
  2020年   68篇
  2019年   61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65篇
  2016年   69篇
  2015年   99篇
  2014年   107篇
  2013年   145篇
  2012年   136篇
  2011年   173篇
  2010年   135篇
  2009年   134篇
  2008年   141篇
  2007年   146篇
  2006年   139篇
  2005年   114篇
  2004年   78篇
  2003年   69篇
  2002年   61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Based on the plant level data from the First National Census of Basic Units, the Second National Census of Basic Units, and the First National Economic Census of China, this paper ex- amines the geographical agglomeration of Chinese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at a more disaggregated level both by industrial classi-fication and spatial unit analysis. Applying the agglomeration index proposed by Maurel and Sedillot, studies show that the most agglomerated industries are resource-intensive, and capital and technology intensive while industries demanding localized inputs or serving localized markets or favored by local governments are fairly dispersed. The more disaggregated industries are more spa- tially agglomerated. At the finer spatial scale, industries are more dispersed. Results indicate that within-county spillovers are stronger than nearby-county spillovers, and within-prefecture spillovers are stronger than nearby prefecture spillovers. Local- ized spillovers are still quite substantial at a range beyond that of counties. Comparing the agglomeration index of Chinese manu- facturing industries in 1996, 2001 and 2004, agglomeration seems to be a general tendency. Results also indicate that some industries have experienced remarkable changes in their levels of agglom- eration in the period 1996–2004.  相似文献   
972.
农林复合生态系统氮素平衡及其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业生态系统中养分的平衡状况及其合理性评价,是探讨农业生产和环境变化的前提和基础。选择三峡库区上游川中丘陵区一典型农林复合生态系统,依据系统养分循环概念模型,进行了农田和林地定位监测、耕地和盆钵模拟试验以及参与式农户调查等,研究系统的氮素各收入支出参数,计算系统的氮素平衡并对平衡合理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本复合生态系统旱地和整个农田子系统氮素略有盈余,盈亏量分别为56.1 kg/hm2·a和42 kg/hm\2·a,实际盈亏率为10.4%和8.2%;而水稻田和复合系统有少量亏缺,盈亏量分别为-13.21 kg/hm2·a和-37.5 kg/hm2·a,实际盈亏率分别为为-3.2%和-7.8%;林地亏缺较大,盈亏量为-165.9 kg/hm2·a,实际盈亏率为-39.2%。模型计算的允许盈亏率(旱地23.4%,水稻田-37.2%)评价表明,旱地和水稻田目前的氮素平衡基本上是合理的。与1960s系统氮平衡比较,可以看到林地在减少水土流失、促进养分的合理循环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应受到充分的重视。  相似文献   
973.
介绍了原子吸收光谱仪的5种主要的背景校正技术(邻近谱线技术,连续光源法,塞曼法,自吸法及连续光源单色器波长调节法CEWM)及其主要产品,分析评述了各种校正技术的原理,特点及其应用状况。  相似文献   
974.
适度人口理论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现提供了良好条件。如果进一步考察可持续发展概念的内涵,不难发现人口特质在可持续发展中居于核心地位,特别是其空间分布特征更具有现实意义。认定全方位适度人口的目标追求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条基本实现途径。而全方位适度人口目标的实现则依赖于人口的合理生产,如何做到合理生产我们给出生态哲学维度,提出人口生态生产,即人口在生产与再生产过程中在生物学与社会学层面上始终贯彻人口数量、人口质量、人口结构、人口分布生态化的原则。  相似文献   
975.
湘中涟源煤盆地早石炭世测水组、晚二叠世龙潭组煤系是中国东南诸省境内最重要的煤系,具有较大的生气、储气能力。本文从煤系的构造热滨化、构造、沉积及煤层理深等方面论述了研究区测水组、龙潭组煤系中煤层气形成气藏的条件,并指出煤层气的开发远景区应该在煤盆地近南缘的诸含煤向斜南西扬起端,其中各主要区域性断裂交汇而成的断块是最重要的靶区。  相似文献   
976.
本文介绍化合物毒性数据库的结构子库和图形输出子系统。数据库是以美国EPA结构信息源(SANSS)并自编软件系统而建成。该系统存有23万种化合物的结构信息,可用CAS登记号,分子式及其别名和基本名对结构库进行检索,并配有包括六元环和六元环以下的结构图形输出。建库与检索软件用COBOL语言实现,图形输出软件用PASCAL语言实现。通过计算最小环的方法,以环为核心逐步生成图形。  相似文献   
977.
啤酒废酵母的综合利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阚久方  张华 《环境科技》2001,14(3):9-10
啤酒废酵母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许多啤酒厂并没有充分利用,而是作为废弃物排入啤酒废水,增加了啤酒废水的处理负荷和难度。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利用本厂啤酒废酵母进行了生产酵母抽提物及营养酱油的研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不仅获得了优质产品,而且大大降低了啤酒酵母的污染负荷。  相似文献   
978.
用疣荔枝螺性畸变监测海洋有机锡污染的方法初探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选取我国沿海广泛分布的疣荔枝螺为海洋有机锡污染的指示种 ,对疣荔枝螺性畸变的调查方法、分析方法和性畸变程度评价指标等作了初步探讨 ,并以厦门港疣荔枝螺性畸变的调查结果为例讨论了疣荔枝螺性畸变在海洋有机锡污染生物监测中的具体应用 ,以期建立我国海洋有机锡污染的生物监测体系。  相似文献   
979.
昆明市城市污水污泥的肥效及其资源化利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前昆明市处理城市污水36.5万m^3/d,同时产生污泥130t/d,至2000年,污泥的数量还会增加至220t/d左右,如处置不当,极易造成二次污染。通过污泥成分分析,发现污泥中含有植物生长所需的大量营养元素,可用于花卉园林栽培,既满足了日益发展的园林产业的需要,又为污泥的消纳和利用找到一条合理的途径。  相似文献   
980.
介绍改良型序批式活性污泥反应器(MSBR1)系统及其运行和特点,并对脱氮除磷机理进行分析。MSBR系统综合了 SBR技术和活性污泥法的优点,是对现有脱氮除磷技术A2/O、Bardenpho、Phoredox等工艺的总结和提高。该系统不需设初沉池和二沉池,能在恒水位条件下连续进水和出水,具有处理效率高、一体化和自动化程度高、造价和运行费用低、操作简便等一系列优点,是国内外一种先进的去除营养(BNR)工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