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1篇
  免费   179篇
  国内免费   374篇
安全科学   156篇
废物处理   17篇
环保管理   89篇
综合类   891篇
基础理论   160篇
污染及防治   43篇
评价与监测   101篇
社会与环境   62篇
灾害及防治   5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95篇
  2021年   86篇
  2020年   95篇
  2019年   64篇
  2018年   73篇
  2017年   66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82篇
  2014年   72篇
  2013年   86篇
  2012年   92篇
  2011年   103篇
  2010年   84篇
  2009年   78篇
  2008年   67篇
  2007年   67篇
  2006年   88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利用HYSPLIT4.8轨迹模式和2011年6月~2012年5月NCEP气象再分析资料计算每日抵达华东森林及高山背景区域的后向气流轨迹并进行聚类,探讨该区域的大气污染物传输特征.同时结合国家大气背景监测福建武夷山站同期大气污染物监测数据,进一步分析不同气团的污染特征及高污染气团的主要来源.结果表明,有65%的轨迹输送污染气块,主要来自我国东部高污染负荷区、江西省以及西北部沙漠地区的高空,有35%的海洋性气团对站点污染物起清除作用,且各气团在各季节对污染物浓度的贡献有一定差异;SO2较高浓度主要受北方城市冬季采暖期燃煤影响,CO较高浓度主要受安徽省煤炭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影响,NOx、O3、PM10和PM2.5较高浓度主要受我国东部高污染负荷区影响.  相似文献   
942.
王成  夏学齐  张义  廖启林  杨忠芳  季峻峰 《环境科学》2014,35(11):4251-4256
环境中铅污染及其地球化学行为关系到生态环境安全和人类健康.利用地球化学同位素方法研究长江下游典型地区土壤和河流悬浮物中铅富集特征和成因,量化不同端元源对铅富集的影响,对于环境科学发展以及铅污染治理具有重要促进意义.结果表明,南京城区表层土壤和长江下游悬浮物中的铅相对于当地背景土壤呈现出富集特征.土壤和悬浮物的铅同位素相对于自然端元具有较高的206Pb/207Pb和较低的208Pb/206Pb比值,为受到了人为铅输入影响的缘故.铅同位素地球化学端元识别模型估算表明,南京市区土壤中的铅有18%~56%(平均35%)来自人为端元源,而长江下游悬浮物样品中铅的人为端元源贡献率为22%~46%(平均32%).  相似文献   
943.
北京市通州区地下水分层质量评价及水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准确掌握通州地区地下水质量状况,并从水化学角度探讨其分布特征.基于研究区的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将2008年6月采集的151个地下水样分为浅、中、深层.按照F值评分法进行了分层综合质量评价.并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分别计算了上游、中游和下游每一个含水层特征指标算数平均值和方差.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地下水均属于偏碱性水,地下水由浅到深,水质的均一性增强,水质逐渐变好.浅、中、深层地下水超Ⅲ类水的面积分别为884、599和94 km2.研究区超标组分主要为TDS、硬度、氨氮、氟化物和总铁(包含Fe3+和Fe2+),且多数超标样点属于浅层和中层水样.浅层地下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3-Ca·Mg型和HCO3·Cl-Ca·Na·Mg型,中深层地下水化学类型则主要由于Na+、SO2-4和Cl-浓度的上升,多数表现为HCO3-Na·Ca型和HCO3·SO4-Na·Ca型共同组成.浅层地下水水质主要受人类活动的影响,而中、深层地下水水质变差的原因则是人类活动和天然劣质水存在的双重因素所致.  相似文献   
944.
铜离子的持续负荷对活性污泥生物硝化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金属对生物硝化的抑制是困扰很多污水处理厂脱氮效果的难题.本文采用间歇式活性污泥反应器(SBR),研究了模拟废水中不同浓度的Cu2+持续抑制及负荷停止后硝化效率、硝化细菌活性和Cu分布的变化.结果表明,硝化活性易受Cu2+的影响,抑制程度随着Cu2+浓度的增大和施加持续Cu2+负荷的运行周期的延长而提高,当活性污泥内、外吸附Cu的总量达(14.0±1.0)mg·g-1(以MLSS计)时,氨氮去除率降至26.5%±4.0%.Cu2+对氨氧化细菌(AOB)的抑制作用大于亚硝酸盐氧化细菌(NOB).在Cu2+负荷为10和20 mg·L-1的体系中,NOB可以全部或部分被驯化而适应含铜废水.恢复阶段,AOB和NOB的活性完全或部分恢复,恢复速率和程度随抑制期Cu2+投加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反应体系内Cu主要分布在细胞内部和表面,且不易解析,硝化抑制率与溶解的Cu2+浓度呈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945.
2013年大连市区大气中臭氧日最大8小时平均值第90百分位为0.099毫克/立方米,符合二级标准(GB3095-2012)日最大8小时平均。点日最大8小时平均超标率为1.0%。春、秋两季的日最大8小时平均较大,但都符合二级标准,从月份变化看,5月的日最大8小时平均最高,12月最低,从24小时变化看,14时、15时和16时的臭氧均值最高,7时臭氧均值最低。从各点位变化看,傅家庄点位臭氧日最大8小时平均的第90百分位最高,双D港点位最低。大连市区臭氧与PM2.5和PM10的负相关性最好,相关系数均达到0.86以上,与二氧化氮、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也呈较好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946.
2013年大连市区空气中PM2.5年均值为52μg/m^3,超出国家二级标准0.49倍.大连PM2.5的污染一是受本地以及区域性冬季燃煤的影响,各项污染物在这一时期集中排放,强度过大,特别是采暖季节外来输送的贡献较大;二是由于不利的气象条件,近地面风速小,大气层结稳定,使污染物易形成积聚效应、难以及时扩散,特别是在西南风向时污染比较严重;三是受机动车尾气排放的影响.  相似文献   
947.
研究湖水溶解有机碳(Dissolved organic carbon,DOC)和颗粒有机碳(Particle organic carbon,POC)的空间变化特征有助于揭示湖泊有机碳的来源、迁移转化过程与控制因素。本文通过对贵州百花湖分层期水体DOC和POC浓度及其碳稳定同位素组成的对比研究,揭示了百花湖分层期水体有机碳浓度及稳定碳同位素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百花湖夏季分层期水体DOC和POC的浓度范围分别为1.97~3.26mg/L(平均值2.58mg/L)和0.60~2.43mg/L(平均值1.14mg/L),且呈现出"上层高、下层低"的特征。水体DOC和POC浓度主要受藻类活动控制。水体δ13 CDOC值随深度增加呈偏正趋势,这可能是由深层水体溶解有机质发生矿化作用和分解作用所致。水体δ13 CPOC值随水体深度增加呈偏负趋势,上下层水体藻类生产力差异和沉积物再悬浮作用可能是导致该现象的主要原因。受光降解作用影响,百花湖水体δ13 CDOC较δ13 CPOC偏正。  相似文献   
948.
为了探讨黄土高塬沟壑区水体氮污染的时空变化情况,选取黑河流域(泾河支流)为研究区域,测定2013—2014年枯水期和汛期流域地表水和地下水中主要离子及NO_3~--N和NH+4-N的浓度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黑河流域枯水期水化学主要为Na+K-Cl-SO_4型,汛期主要为CaMg-HCO_3型.枯水期及汛期阳离子均主要为Na+,阴离子在枯水期主要为SO_4~(2-)而汛期则转变为HCO_3~-.汛期NO_3~--N浓度普遍大于枯水期,平均值分别为2.37和1.63 mg·L~(-1);且空间分布不均衡,地表水中的浓度为:上游(1.35 mg·L~(-1))中游(1.05 mg·L~(-1))下游(0.93 mg·L~(-1)),而地下水中的浓度为:下游(3.84 mg·L~(-1))中游(2.54 mg·L~(-1))上游(2.35 mg·L~(-1)).NH_4~+-N在时间分布上没有明显的规律,汛期及枯水期变化不大,空间分布特征与NO_3~--N类似,但其整体浓度较低,在0.11 mg·L~(-1)左右波动,较为稳定均且未超过IV类水标准.水体中NO_3~--N不仅来自于农田氮肥的施入等人类活动,还可能来自于酸性降雨.地表水的NO_3~--N污染程度存在空间差异,上游污染程度大于中、下游,而超过70%的地下水水质属于良好,对当地饮用水安全暂不造成威胁.  相似文献   
949.
试验研究了在发动机喷管中加装金属辐射板前后,喷管壁面温度、热喷流温度与喷管红外辐射特征的变化。结果表明,加装金属辐射板后,热喷流与喷管壁面之间的热量传递显著增强,热喷流中心温度降低,壁面温度明显升高,在90°方向上,热喷流3~5μm波段的红外辐射强度降低了38.5%。文中从热喷流、喷管壁面以及金属辐射板等相关部件的温度变化情况对红外辐射强度的变化原因进行了解释。   相似文献   
950.
连续流态下以城市污水培养好氧颗粒污泥及颗粒特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在连续流气提式好氧颗粒污泥流化床(CAFB)反应器中,以低浓度的城市污水作为营养基质,絮状污泥作为接种污泥,采用逐级递增负荷的运行方式培养好氧颗粒污泥.研究了CAFB中颗粒污泥的形成过程、颗粒性质和污泥中生物多样性.结果表明,CAFB反应器启动的第6 d即有大量颗粒污泥形成,颗粒直径800~1 000μm.CAFB运行12 d后,污泥浓度MLSS达到6 000 mg·L-1,SVI值稳定在35 mL·g-1左右,胞外聚合物的质量分数与接种前相比有了较大的增长,并具有丰富的生物相和较高的生物量,各项运行指标基本趋于稳定.扫描电镜观察颗粒污泥主要由球菌和杆菌组成,颗粒中含有大量的孔隙和通道.装置稳定运行后,对COD的去除率保持在70%~75%,出水COD的浓度维持在70 mg·L-1左右.在装置运行32 d后,丝状菌大量繁殖,发生污泥膨胀.可见,在CAFB中可以快速形成好氧颗粒污泥,且对污染物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但其运行稳定性还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