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77篇
  免费   305篇
  国内免费   909篇
安全科学   299篇
废物处理   74篇
环保管理   204篇
综合类   1808篇
基础理论   353篇
污染及防治   327篇
评价与监测   167篇
社会与环境   133篇
灾害及防治   126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189篇
  2021年   162篇
  2020年   165篇
  2019年   122篇
  2018年   165篇
  2017年   141篇
  2016年   120篇
  2015年   186篇
  2014年   166篇
  2013年   219篇
  2012年   225篇
  2011年   219篇
  2010年   190篇
  2009年   154篇
  2008年   134篇
  2007年   153篇
  2006年   154篇
  2005年   108篇
  2004年   96篇
  2003年   59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441.
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 (SCR) of NOx with NH3 is an effective technique to remove NOx from stationary sources, such as coal-fired power plant and industrial boilers. Some of elements in the fly ash deactivate the catalyst due to strong chemisorptions on the active sites. The poisons may act by simply blocking active sites or alter the adsorption behaviors of reactants and products by an electronic interaction. This review is mainly focused on the chemical poisoning on V2O5-based catalysts, environmental-benign catalysts and low temperature catalysts. Several common poisons including alkali/alkaline earth metals, SO2 and heavy metals etc. are referred and their poisoning mechanisms on catalysts are discussed. The regeneration methods of poisoned catalyst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poison-resistance catalysts are also compared and analyzed. Finally,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 in developing poisoning resistance catalysts and facile efficient regeneration methods for SCR catalysts are proposed.  相似文献   
442.
We investigated the performance of a 15.3 L capacity anaerobic baffled reactor (ABR) toward the treatment of low-strength domestic wastewater. The start-up period of the ABR was finished within approximately 130 days at a temperature below 25°C. The average CODCr in the effluent was 165 mg·L-1, and the corresponding CODCr removal efficiency of the ABR was 52.3%. During the third stage (from day 130 to day 233) of ABR operation, the average CODCr in the effluent reached 71 mg·L-1, which meets the secondary discharge requirement of the Integrated Wastewater Discharge Standard (GB 18918-2002, China). Moreover, partial microbial separation was observed along the five ABR compartments through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ic images. The geometric mean diameter of bioparticles in the five compartments increased from 0.050 mm to 0.111, 0.107, 0.104, 0.110, and 0.103 mm during the start-up stage. After operation for 179 days, the corresponding diameters further increased to 0.376, 0.225, 0.253, 0.239, and 0.288 mm, respectively. The fractal dimensions of the bioparticles indicated that these particles have smoother surfaces and more compact structures during ABR operation. Morphological analysis of the bioparticle sections demonstrated that the bioparticles have a pore volume of 30%–55%. The highest porosity was observed for the bioparticles in the second ABR compartment, whereas the lowest fractal dimension of bioparticle section was observed in the fifth compartment.  相似文献   
443.
不同地区、排水体制和季节下,我国城市污水厂进水中细微泥沙含量〔以ρ(ISS)/ρ(CODCr)表征,ISS为无机悬浮固体〕差异较大,细微泥沙进入生化处理单元将会对活性污泥系统的正常运行产生一定影响. 考察在不同进水细微泥沙浓度下,活性污泥系统各运行参数的变化及系统恢复情况,结果表明:①随着进水中细微泥沙浓度的增大,活性污泥系统ρ(MLVSS)/ρ(MLSS)、SOUR′(单位质量污泥活性)、CST(污泥毛细吸水时间)和SVI(污泥容积指数)降低;在影响期,ρ(MLVSS)/ρ(MLSS)最小值、SOUR′平均值、CST平均值与细微泥沙浓度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相关系数)分别为0.963 7、0.979 9和0.786 5;系统恢复所需时间与进水细微泥沙浓度呈正相关. ②污泥中细微泥沙浓度的增加导致SOUR′下降,使得ρ(MLSS)和剩余污泥量增加,不利于污水厂的节能减排. 可见进水中细微泥沙浓度的增大不利于污水厂的稳定高效运行.   相似文献   
444.
为了保证长输天然气管道的安全运行,需要对其截断阀室遭受水淹后管道的不均匀沉降行为进行研究。应用ANSYS软件建立了管土非线性接触模型,通过对其进行分析建立了沉降量与最大Von Mises应力和椭圆度之间的映射关系,结果表明:不均匀沉降对管道强度的影响更明显,二者间基本呈线性关系,最大Von Mises应力随着沉降量的增大而增大,根据第四强度理论便可确定管道失效时的极限沉降量。同时还探讨了管径、内压、壁厚、埋深对管道应力状态的影响,降低内压、增大壁厚以及减小埋深和管径均可降低不均匀沉降时管道的最大Von Mises应力,但其中管径和壁厚的变化对管道最大Von Mises应力的影响更为显著。预期研究结果可以为山区管道的实时监测与防护措施制定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45.
底泥扰动下藻类对不同形态磷在水体中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俊  李大鹏  李勇  黄勇  袁怡  李祥 《中国环境科学》2015,35(9):2787-2793
研究了反复扰动与藻类共存条件下,水体中溶解性磷、颗粒态磷、生物有效磷的分布规律,并分析了颗粒物质物理化学吸附与藻类生物利用对水体中磷消失的贡献率.结果表明,扰动抑制了水体中藻类生长,叶绿素a增加量仅为3.53μg/L(初始30μg/L)和4.80μg/L(初始120μg/L),而无扰动下该值分别为21.36μg/L (初始30μg/L)和14.49μg/L (初始120μg/L).并且,溶解氧水平和pH值均低于无扰动状态.扰动导致水体中总磷和颗粒态磷显著增加,但溶解性总磷(DTP)和溶解性磷酸盐(DIP)均有所降低.对于DTP而言,扰动状态下,颗粒物质吸附占90%,而无扰动下,则降低至60%,相应地,藻类生物利用则增加至40%.无论扰动与否,BAP基本处于稳定状态,而BAPP占BAP的百分比则有所增加.扰动状态下BAPP占PP的百分比明显低于无扰动状态.这暗示了扰动对水体中磷迁移和转化的作用大于藻.  相似文献   
446.
本文介绍了测量海水中224Ra和223Ra比活度的国际通用仪器镭延迟符合计数器(RaDeCC),该仪器具有效率高、灵敏度高、背景值低、方便携带和适合海上现场测量等优点。结合本实验室3 a使用经验和工作数据,对仪器测量误差、探测效率、本底值和探测限等做出系统的阐述和讨论。结果表明,RaDeCC对224Ra和223Ra的探测效率分别在0.47~0.59和0.45~0.57之间,探测限分别为0.04 dpm和0.01 dpm,对224Ra和223Ra测量的相对标准偏差一般在5%和15%左右,但是,当224Ra比活度低于5 dpm/100 L时,变异系数将升高至10%~30%;当 223Ra低于0.3 dpm/100 L时,变异系数将高达20%~80%。  相似文献   
447.
为比较不同区域尺度变量对模型拟合效果的影响,在全国不分区和分区两种情况下,分别基于县级和地市级两个区域尺度上的样本构建粮食产量与水田、水浇地、旱地面积之间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结果显示,用地市级数据作分析样本比用县级数据作分析样本好,分区建模比不分区建模效果好。因此,将全国划分为7个区,以地市级数据作为区域尺度的变量,在区域、栅格、亚栅格三个尺度上探讨变量(因变量、自变量)尺度和常数项取值这两个因素对模型应用的影响。得到以下结论:1)基于区域尺度样本构建的多元回归模型,如果常数项不为0,则不能用于空间化计算;如果常数项为0,则可以用于空间化计算;2)基于栅格尺度样本构建的多元回归模型,不论常数项是否为0,均可应用于空间化计算;3)基于亚栅格尺度样本构建的多元回归模型,不论其常数项是否为0,也均可用于空间化计算,但需要将计算结果乘以一个系数,该系数等于栅格单元面积与亚栅格单元面积的比值。上述结论对其他类型的统计数据空间化具有指导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48.
针对目前风力发电的快速增长,部分风电集中接入地区电网送出线路及主变压器过载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影响了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问题,依据宁夏杨家窑风电接入点电网设备运行特点,基于能量管理系统(Energy Management System,EMS),设计开发了风电场有功功率控制系统,以实现对风电场有功出力的自动控制。应用结果表明:该控制系统能有效地解决局部地区风电场出力受限的问题,对于解决同类风电集中接入点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49.
为了解长江上游低山丘陵区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人工林生态系统的C、N、P分配格局及化学计量特征,本文采用时空互代的方法,在宜宾高县来复林区选取三种不同林龄(5年生幼龄林、14年生中龄林、39年生成熟林),但立地条件相近、样地情况基本一致的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人工林作为研究对象,对马尾松针叶、凋落物及土壤中的C、N、P含量及 w(C)?w(N)?w(P)化学计量特征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1)C、N、P 含量均表现为针叶〉凋落物〉土壤,且在三个库之间差异显著;(2)林龄对针叶、凋落物、土壤的 C、N、P 及 w(C)?w(N)、w(C)?w(P)计量比均有显著影响。(3)土壤 C、N、P含量在成熟林中最高;针叶和凋落物的C含量在成熟林中最低,N、P含量则在中龄林中最高。(4)随林龄增加马尾松对N、P的利用效率降低,针叶、凋落物及土壤的w(C)?w(N)与 w(C)?w(P)均表现为下降。(5)马尾松针叶w(N)?w(P)比值在14.37~15.53之间,说明该地区马尾松人工林受N和P的共同限制,但林龄对N、P养分限制的影响不显著。为提高该区马尾松人工林的生产力,建议在人工林的抚育管理中要适当增加N肥和P肥,同时也可在马尾松人工林引入豆科固氮植物以提高地力。该研究将马尾松针叶、凋落物及土壤结合起来探究随林龄增长C、N、P养分元素的分配格局及化学计量特征的变化,有助于全面、系统地揭示马尾松人工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对指导马尾松人工林生产,调节和改善林木生长环境,提高系统的养分利用效率及林地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50.
环保部于2013年5月23日颁布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试点示范区指标(试行)》(以下简称《指标(试行)》)已实施有9个月。到目前为止,全国已有6批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地区参照《指标》要求确定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编制生态文明规划。然而,实际工作中发现指标体系中部分指标的合理性有待商榷。本文通过对问题指标进行分类探讨,将指标存在的问题分为四大类:指标定义亟待完善、指标标准设定偏高、指标数据获取性差和参考标准有待更新。根据不同类型指标问题的特点,分别对指标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的改进和解决方案,为环保部对《指标(试行)》的进一步完善和改进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思路,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持续健康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