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2篇
  免费   173篇
  国内免费   371篇
安全科学   155篇
废物处理   17篇
环保管理   86篇
综合类   863篇
基础理论   160篇
污染及防治   43篇
评价与监测   100篇
社会与环境   62篇
灾害及防治   5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92篇
  2021年   83篇
  2020年   94篇
  2019年   64篇
  2018年   71篇
  2017年   65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79篇
  2014年   71篇
  2013年   83篇
  2012年   94篇
  2011年   102篇
  2010年   80篇
  2009年   73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67篇
  2006年   87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91.
针对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含泥沙的地表水中总氮时,数据准确度常受到絮凝沉淀的干扰的问题,采用一次性0.45μm水相针式滤器过滤消解后水样,快速有效地去除絮凝沉淀的干扰,达到了提高含泥沙的地表水总氮测定准确度的目的。结果表明,该方法相对标准偏差2.0%,加标回收率为92.0%~96.5%,符合实验室质控要求。  相似文献   
892.
典型化工园区大气中挥发性有机物污染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常州市某典型化工园区大气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污染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该化工园区大气中检出挥发性有机物共有58种,组分有芳香烃、饱和烷烃、卤代烃、烯烃、醛酯类化合物及其他类;苯、甲苯、乙苯、二甲苯为主要挥发性有机污染物,质量浓度为1.0~194μg/m~3;均未超出参考标准的限值。背景点位和园区点位大气中主要ρ总(VOCs)在秋冬季最高,敏感点大气VOCs随季节变化也较为明显;园区T1和T2ρ总(VOCs)年均值高于敏感点位,背景点位年均值最低;园区点位除了汽车尾气排放之外,溶剂的挥发和生产工艺中污染物的排放也增加了大气中苯系物的浓度,同时也对敏感点位和对照点位的大气质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893.
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水中氯苯类化合物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同时分离测定水中11种氯苯类化合物.用DB-23毛细管柱分离,电子捕获检测器检测,方法线性关系良好,水中氯苯类的最低检出限分别为:二氯苯0.74 μg/L~0.89 μg/L,三氯苯0.17 μg/L~0.21 μg/L,四氯苯0.07 μg/L~0.11 μg/L,五氯苯0.04 μg/L、六氯苯0.02 μg/L,加标回收率在83.5%~101%之间,RSD在1.4%~5.2%之间.  相似文献   
894.
餐饮业油烟排放具有排放浓度不稳定、波动较大、排放时间短等特性,存在瞬时排放高值现象,油烟"看得见"和"闻得着"的问题依然存在,因此对油烟实现快速、及时、直读监测尤为必要。基于一种浓度可控且稳定的油烟产生技术,对直读激光散射法与经典手工称重法测定油烟颗粒物浓度值的数据线性关系进行了分析,发现2种方法数值的相关系数达0.99,通过直读修正激光散射法可以有效地测定油烟颗粒物浓度,并测定了不同水汽含量下油烟颗粒物排放情况,发现当相对湿度超过70%时,油烟颗粒物浓度测定值会发生突变。使用便携式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法(FID)和光离子化检测器法(PID)测定了不同油温下油烟中非甲烷总烃(NMHC)浓度,发现FID对油烟中NMHC的变化反应及时,能够较好地测定油烟中挥发性有机物的排放量。  相似文献   
895.
天津市春季典型道路积尘负荷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路积尘负荷表征路面清洁程度,是道路扬尘排放清单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参数,也是各地环境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根据AP-42道路扬尘排放因子模型,2015年春季用真空吸尘法采集了天津市11条道路的扬尘样品,得到了不同道路类型以及不同车道的积尘负荷,并分析了积尘负荷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天津市春季非机动车道和机动车道慢车道的积尘负荷分别为0.282 0~1.064 5 g/m~2和0.050 4~0.173 9 g/m~2;5种道路类型的非机动车道的积尘负荷中位值均大于机动车慢车道积尘负荷的中位值;对于不同道路类型积尘负荷而言,非机动车道从大到小顺序依次为次干道主干道环线支路快速路,机动车道慢车道从大到小顺序依次为次干道环线主干道支路快速路;东西走向和南北走向道路两侧积尘负荷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896.
为定量评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的公交暴露风险,基于公交线网、交通分析区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信息等多源数据,考虑公交站点、交通分析区及疫情场所3种研究尺度,集成公交网络结构拓扑模型、公交网络中心性模型及核密度分析等空间分析方法,提出公交暴露风险的多尺度辨识方法,并以深圳市为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公交站点暴露风险在空间上呈现多中心—圈层结构,较高及高暴露风险站点多为交通枢纽、商场等,占比达26.40%;较高及高暴露风险交通分析区主要分布在工业、商业聚集区及居民点密集区,占比达32.84%;较高及高暴露风险疫情场所主要集中在城市核心区域,占比为28.92%。  相似文献   
897.
中国道路交通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路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我国道路交通行业CO2排放未来控制路径,结合未来经济社会和货物运输发展状况、运输结构、能源结构和能效结构变化,采用行驶里程法分析了我国道路交通CO2排放现状、未来变化趋势及主要驱动因素. 结果表明:①采用行驶里程法计算道路交通行业CO2排放量相对合理,2019年全国汽车CO2排放量为9.52×108 t,比油耗法所得结果高20%左右,二者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为交通油耗统计数据偏低. ②从车型看,重型货车和小型客车是汽车CO2排放的主要来源,分别占39.7%、38.2%;从燃料种类看,汽油、柴油、其他燃料(天然气、醇类燃料等)CO2排放量分别占42.8%、52.5%、4.7%. ③道路交通CO2排放预计于“十五五”末达峰,峰值在12.2×108~13.9×108 t之间,达峰后有2~3年的平台期. ④推广新能源车是道路交通CO2排放控制的主要驱动因素,其次为能效提升,运输结构调整在前期有一定的贡献,2025年上述措施对道路交通CO2减排量占比分别为56%、34%和10%左右,2030年分别为55%、40%和5%左右. 研究显示,加大新能源汽车推广力度,持续降低新生产燃油车碳排放强度,推进运输结构调整,可有效降低道路交通CO2排放.   相似文献   
898.
基于低碳源污水易硝化难反硝化的问题,构建了在A2O缺氧池添加天然碳源玉米芯的中试系统,采用物料衡算、反硝化速率测定和微生物群落分析等方法,研究了该系统的脱氮效能和反硝化体系特征.结果表明,TN去除率提升13%,出水从16.2降至10.0mg/L;同时不会造成出水氨氮和色度超标的风险.物料衡算表明,COD碳源的氧化消耗量和出水排放量降低,更多的碳源用于反硝化和污泥增殖,从而提升了氮素的去除量,其中反硝化的提升贡献更大.缺氧池形成了悬浮污泥加生物膜的复合型脱氮体系:在污水自身碳源存在时,生物膜和悬浮污泥的反硝化速率分别为24.89和32.42mg/(L∙h),可实现快速脱氮;当自身碳源消耗殆尽,二者的反硝化速率分别是4.71和1.73mg/(L×h),单位生物量反硝化速率分别是1.58和59.1mg NO3--N/(g VSS×h),表明玉米芯主要被生物膜利用以维持反硝化进行.该体系的主要反硝化菌属为Azospira,此外在生物膜表面还富集了能够附着生长的IamiaHaliangium,以及能够降解玉米芯木质素的Sulfuritalea等反硝化菌属.  相似文献   
899.
利用便携式尾气测量系统(PEMS)对一辆国Ⅵ重型柴油车在北京(低温)和厦门(常温)分别进行0、50%和90%负载的实际道路排放测试.结果表明,国Ⅵ重型柴油车CO2基于功率平均排放为685 g·kWh-1,行驶阶段CO2基于里程的排放因子平均为662.35 g·km-1.NOx排放比国Ⅵ标准限值低68.3%.NOx基于功率的排放因子为82.6 mg·kWh-1,较国V下降98.6%,行驶阶段NOx基于里程的排放因子较国V下降99%,国Ⅵ重型柴油车实际道路排放控制效果良好.研究发现,较高的NOx排放主要集中在急加速段,并在长下坡结束时,出现NOx排放峰值.此外,6次测试冷启动NOx排放占整个测试阶段总排放的23.5%~56.7%.CO2和NOx排放随速度增加呈下降趋势,50%负载和90%负载时NOx的排放因子接近10%负载的2倍.低温时CO2和NOx排放因子较常温时分别升高17.7%和4.5%,...  相似文献   
900.
以宁夏引黄灌区6种典型利用方式(12年果园田、稻旱轮作田、盐化旱田、枸杞田、常年旱田、常年稻田)灌淤土为研究对象,通过同期野外多点采样和室内培养分析相结合,运用磷脂脂肪酸谱图分析方法,探讨了不同土地利用与管理方式下灌淤土理化性质、微生物生物量、微生物区系及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差异及相关关系,以期为宁夏引黄灌区土壤可持续利用提供数据支撑。结果表明,(1)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中,长期秸秆还田的盐化旱田、长期有机无机配施的12年果园以及常年旱田3种利用方式下,土壤地力水平较高,相应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炭、氮水平最高,有利于土壤微生物数量的保持,而常年淹水条件下的常年稻田土壤肥力水平低下,微生物生物量最低。(2)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磷脂脂肪酸PLFA总量变幅为81.1-94.8 nmol·g^?1,其中盐化旱田>12年果园>稻旱轮作>常年旱田>枸杞园>常年稻田;好氧细菌14:0、16:0和18:0比例最大,革兰氏阳性细菌16:0iso在12年果园、稻旱轮作田中含量显著提高,放线菌次之,而真菌18:3ω6c在12年果园、盐化旱田、稻旱轮作3种利用方式下含量升高。(3)相关分析表明,引黄灌区土壤磷酸脂肪酸与土壤pH、微生物量碳及微生物量磷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土壤有机质呈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表明,盐化旱田和12年果园具有相近的微生物群落结构。(4)综上所述,有机无机配施常年果园和秸秆还田常年旱田是适用于该地区的土地利用与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