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9篇
  免费   280篇
  国内免费   406篇
安全科学   319篇
废物处理   22篇
环保管理   112篇
综合类   1127篇
基础理论   170篇
污染及防治   42篇
评价与监测   66篇
社会与环境   86篇
灾害及防治   61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105篇
  2021年   98篇
  2020年   141篇
  2019年   89篇
  2018年   71篇
  2017年   74篇
  2016年   59篇
  2015年   83篇
  2014年   91篇
  2013年   106篇
  2012年   135篇
  2011年   130篇
  2010年   117篇
  2009年   107篇
  2008年   114篇
  2007年   102篇
  2006年   99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61.
锑矿区酸性岩排水产生潜力预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酸性岩排水(ARD)潜力预测研究对于预防、控制和治理金属矿山环境污染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应用酸碱估算法(ABA)和净产酸测试法(NAG),对贵州独山半坡锑矿区的19个代表性样品进行了产酸潜力评价,并应用各种分类标准对样品进行产酸能力分类。研究结果表明,所有的(废)矿石样品都具有产酸潜力(PAF),需要对(废)矿石进行有效的防控,以阻止酸性岩排水的产生。围岩样品的产酸潜力取决于采样点,尾矿样品没有产酸潜力(NAF)。ABA和NAG测试结果表明NAPP和NAGpH分类评价法适用于本研究区内样品ARD的预测评估。  相似文献   
162.
采用UV、O3、UV/O3高级氧化法对水中六氯苯(HCB)的降解效果及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UV本身对HCB的去除贡献率不大, HCB可被O3、UV/03快速降解,即UV相似文献   
163.
为了降低环己醇、环己酮生产装置产生的含甲酸废水的COD,使其达到排放标准,降低废水排放量,减少环境污染的目的,根据共沸-分馏间歇操作处理醇酮装置酸性废水研究获得的工艺参数,采用共沸-分馏连续操作处理该酸性废水,并从中回收甲酸。介绍了共沸-分馏连续操作处理醇酮装置酸性废水的工艺过程、操作方法,给出了共沸-分馏连续操作处理该废水并回收甲酸的实验数据,完成了间歇操作改连续操作过程的工艺研究,研究结论为进一步工业化生产装置设计奠定了基础。通过研究得出,采用共沸-分馏连续操作处理该酸性废水,废水的COD由1.6×105mg/L降至3.0×102mg/L以下,达此标准水为80%以上,废水的COD去除率达到99%以上,甲酸回收率80%,连续操作实验结果优于间歇操作。  相似文献   
164.
石油污染被认为是对海洋环境危害较大污染物之一,文章通过分析与溢油污染程度有关的影响因素,首次构建了海上石油平台溢油污染程度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AHP)计算了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并以溢油量和油品特性持久性为例,分别建立了溢油量隶属度函数和油品特性的持久性隶属度子集表,最终完成了溢油污染程度的二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该评价模型为判断溢油污染等级提供了新方法,同时也为溢油应急决策部门采取应急措施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65.
烟气生物脱硫污泥中单质硫的回收工艺中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烟气生物脱硫污泥中单质硫磺难以回收和利用的问题,研究设计了一条以有机溶剂四氯乙烯(PCE)高温萃取-降温结晶技术为主体工艺的路线.经过几个月的中试研究表明,PCE萃取工艺是一种有效的回收硫泥中单质硫磺的方法,得出如下最优的运行参数:干燥后的硫泥粉碎到粒径0.05~0.15 mm(100~300目)、接触反应时间为10~15min、接触反应的温度范围85~100℃,PCE与硫泥的投加比例为4~5 mL/g,降温结晶至25℃以下.试验结果表明,回收的硫磺纯度在96.5%以上,硫的回收率在90%以上.最后从所需蒸汽费、冷却水费、电耗费、人工费、PCE消耗费等几个方面对该工艺应用于拟建的硫回收工程进行了经济效益分析,拟建工程的运行成本为230元/t,净收益为770元/t,年收益可达到281万元,可产生可观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66.
在分析了浙江北部地区地下水类型、特征、地下水开采现状和水位变化基础上,通过对不同类型地下水深井样品测试数据的研究,查明了区域地下水高氟和高砷的分布特点.高氟区主要出现于妙西花岗岩裂隙水和白雀岩溶水分布区,高砷区主要位于南浔第Ⅱ承压含水层局部区域.研究认为高氟和高砷地下水分布区与区域土壤和浅层地下水中总氟和总砷含量没有直接联系,深井地下水中的高氟和高砷主要与深部断裂构造有关.研究地区的这种高氟和高砷地下水目前仍然为很多居民所饮用,作者认为长期饮用这种高氟和高砷地下水容易导致地方病的产生,建议在高氟和高砷地下水分布区停止生活用水开采,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应实行改水方案.  相似文献   
167.
Accumulation of heavy metals from various oxides with adsorbed cadmium by wetland plant Phragmites australis was studied to evaluate the fate of heavy metals in the sediment of constructed wetlands. Hoagland solution was used as nutrition supply, and single metal oxide with adsorbed cadmium was applied as contaminant to study the accumul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cadmium and the substrate metals by P. australis. After 45-d treatment, the bioaccumulation degree in root followed the order: Al(OH)3 > Al2O3 > Fe3O4 > MnO2 > FeOOH. Heavy metals absorbed by P. australis were largely immobilized by the roots with little translocation to aboveground parts.  相似文献   
168.
Fenton氧化破解剩余污泥中的胞外聚合物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利用Fenton试剂的强氧化性破解剩余污泥中的胞外聚合物(EPS),通过释放出的多聚糖、蛋白质浓度以及SCOD的变化表征EPS的破解程度,旨在找出Fenton氧化破解EPS的适宜反应条件.结果表明,pH = 2.5,反应时间90 min,H2O2/Fe2+(质量比)= 8∶1,温度65~70℃为适宜反应条件.该条件下经Fenton氧化,污泥上清液中的SCOD、多聚糖和蛋白质浓度分别由45.88、 10.96和11.99 mg·L-1增加到684.93、 382.17和302.62 mg·L-1;污泥颗粒平均粒径和中值粒径分别由供试污泥的838.89 μm和859.20 μm减小到137.22 μm和148.69 μm.Fenton氧化可以有效破解污泥中的EPS,提高污泥的无机化程度,有利于污泥的减量化和资源化.  相似文献   
169.
稀土工业污染土壤对外源钍的吸附行为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外源钍在土壤上的吸附行为并评估其对土壤的污染风险.通过静态吸附解吸实验考察土壤样品对不同量外源钍的吸附容量、吸附平衡时间、分配系数和解吸能力.土壤样品对外源钍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在吸附平衡时吸附百分比均大于92%,而解吸率均小于5%;钍在土壤溶液中分配系数最高可达104以上;吸附容量和平衡时间与土壤性质有关.吸附实验结果表明,可用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和Elovich方程分别描述土壤样品对钍吸附的热力学行为(r≥0.916 7)和动力学过程(R2≥0.898 0).较佳的拟合结果表明,土壤样品对外源钍的吸附是非线性物理化学吸附,吸附反应速率受钍在土壤表面和矿物内层扩散影响.采用形态连续萃取法分析外源钍在土壤上吸附后的赋存形态.由钍形态萃取结果,少量外源钍(10-7~10-6mol.L-1)进入土壤后主要以不稳定非残留态存在,其含量在58%以上;随着外源钍量增加,钍非残留态量增加,同时更多外源钍迁移到稳定残留态.  相似文献   
170.
厌氧氨氧化微生物在有机碳源条件下的代谢特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多系列血清瓶实验并结合吉布斯自由能量分析探讨了厌氧氨氧化微生物在有机碳源条件下的代谢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在葡萄糖作为有机碳源的条件下,低浓度的葡萄糖 (0.5 mmol·L-1) 能够促进厌氧氨氧化反应的速率,高浓度的葡萄糖 (≥1 mmol·L-1) 抑制了厌氧氨氧化活性;厌氧氨氧化微生物不仅具有厌氧氨氧化的代谢特性,还具有反硝化和硫酸盐还原的代谢能力.吉布斯自由能量分析表明: 在低浓度葡萄糖条件下,尽管最初厌氧氨氧化途径具有优势,但随后与反硝化途径展开竞争并处于劣势;在高浓度葡萄糖条件下,与厌氧氨氧化途径相比,反硝化途径完全占据优势;硫酸盐还原途径与厌氧氨氧化和反硝化途径相比不具有能量优势,只能发生在这两个途径之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