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633篇 |
免费 | 776篇 |
国内免费 | 1494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991篇 |
废物处理 | 73篇 |
环保管理 | 388篇 |
综合类 | 3718篇 |
基础理论 | 594篇 |
污染及防治 | 268篇 |
评价与监测 | 337篇 |
社会与环境 | 308篇 |
灾害及防治 | 22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9篇 |
2023年 | 149篇 |
2022年 | 319篇 |
2021年 | 333篇 |
2020年 | 382篇 |
2019年 | 246篇 |
2018年 | 271篇 |
2017年 | 314篇 |
2016年 | 247篇 |
2015年 | 309篇 |
2014年 | 277篇 |
2013年 | 354篇 |
2012年 | 443篇 |
2011年 | 433篇 |
2010年 | 407篇 |
2009年 | 335篇 |
2008年 | 371篇 |
2007年 | 388篇 |
2006年 | 380篇 |
2005年 | 249篇 |
2004年 | 166篇 |
2003年 | 124篇 |
2002年 | 107篇 |
2001年 | 88篇 |
2000年 | 95篇 |
1999年 | 34篇 |
1998年 | 11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5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6篇 |
198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9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21.
目的研究石墨烯薄膜在原子氧空间环境的适应性,为其在航天器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刮涂法制备石墨烯薄膜,将石墨烯薄膜材料及石墨烯电阻传感器置于微波源原子氧设备内开展原子氧试验,原子氧剂量分别为3.0×10^20 atoms/cm2和7.5×10^20 atoms/cm^2,研究薄膜表面形貌、结构、成分及电阻性能的变化。结果采用刮涂法可制备氧含量较低的石墨烯薄膜,原子氧剂量为7.5×10^20 atoms/cm^2情况下,石墨烯薄膜的厚度损失为5.3μm,原子氧反应率为7.14×10^-25 atoms/cm^3。原子氧作用后,石墨烯薄膜中碳原子无序程度增大,C—O、—COOH官能团含量降低,C=O官能团含量增加。石墨烯电阻传感器的R0/R比值随原子氧剂量增加线性降低,0.8μm厚度薄膜可探测最大原子氧剂量为5×10^19 atoms/cm^2,增加薄膜厚度有望提高传感器的使用寿命。结论得到了石墨烯薄膜厚度损失、原子氧反应率、微观结构及电阻特性的变化规律,可为石墨烯薄膜的空间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22.
以正硅酸乙酯(TEOS)为疏水改性剂,通过硅胶表面的羟基接枝反应,得到具备一定疏水性的改性硅胶;利用BET、FT-IR、XRD和TG-DTG等手段对改性硅胶的结构及稳定性进行了表征;在此基础上考察了改性硅胶对各类有机废气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TEOS成功接枝在了硅胶表面,改性硅胶不仅具备一定的疏水性,而且机械强度增加到原来的66.85%,稳定性也都得到了提高; 550℃空气下焙烧后的改性硅胶仍具有疏水性且吸附容量是焙烧之前的2倍;在高湿度高浓度的废气治理中,TEOS改性硅胶表现出更高的吸附能力和优良的热再生性能.高浓度下改性硅胶的吸附容量是低浓度下的10倍且不受水汽的影响;改性硅胶循环10次的吸附/脱附几乎不变,且在一定条件下,15~30min就达到90%的脱附率. 相似文献
723.
Anaerobic digestion of kitchen wastes in a single-phased anaerobic sequencing batch reactor(ASBR) with gas-phased absorb of CO2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ZHANG Bo HE Zheng-guang ZHANG Li-li XU Jian-bo SHI Hong-zhuan CAI Wei-min 《环境科学学报(英文版)》2005,17(2):249-255
IntroductionThereisanever increasingquantityofkitchenwasteswiththeincreasingpopulationandlivingconditionsinChina .Kitchenwasteshaveahighproportionof 5 0 %— 70 %amongmunicipalsolidwastes.TakingthecityofShanghaiforexample,thegenerationofkitchenwastesamount… 相似文献
724.
725.
分析了肇庆市2013年七星岩风景区和市区的空气质量。监测结果表明,七星岩与市区的各类大气污染物呈现类似的月际变化规律,普遍呈夏季污染较轻但秋冬季污染较严重的态势。七星岩的臭氧浓度显著高于市区,PM10与PM2.5浓度略高于市区,与市区相比,大多数月份七星岩具有较低的SO2、NOx与CO浓度,表明七星岩的空气一次污染较轻,但二次污染严重。七星岩风景区空气质量差于市区,大量天然源VOC叠加少量人为排放的气态污染物生成较多二次污染物是导致自然风景区空气质量差于市区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26.
利用2011年5期太湖现场测量数据和室内分析数据,通过建立ρ(POC)(POC为颗粒有机碳)与ap(λ)(颗粒物吸收系数)、bbp(510)(总颗粒物的后向散射系数)的相关关系,评价了POC对水体固有光学特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太湖水体ρ(POC)时空变化显著,各期样品平均值在1 558.06~5 281.09 mg/m3之间变化. ρ(POC)与ap(λ)具有较好的相关关系,特别是在浮游植物色素强烈吸收的波段(605~700 nm),各期数据的相关系数均在0.9以上;但ρ(POC)与bbp(510)的相关性较差(R2=0.04, P=0.02). 进一步分析ρ(POC)对颗粒物的色素部分和非色素部分的影响发现,ρ(POC)与色素颗粒物吸收系数〔aph(665)〕的相关性很好(R2=0.82),而与非色素颗粒物吸收系数相关性较差. ρ(NPOC)(NPOC为非有机碳颗粒物)与bbp(510)的相关性较好(R2>0.60),说明太湖水体POC对浮游植物色素的吸光特性有重要影响,而NPOC影响了水体的后向散射特性. 相似文献
727.
728.
能源利用、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研究已成为一个重要课题。本文讨论了以高能耗为特征的北京市工业可持续发展问题,选取北京市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怀柔区和石景山区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针对实验区工业领域典型企业进行广泛调研,分析了高能耗工业企业能源利用情况及其特点。研究结果表明,怀柔和石景山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均呈现能源消费高度集中的主要特征。此外,对代表性企业实施的余热回收和水资源循环利用等节能改造方案进行深入研究,并进行技术经济分析。继续深入挖掘潜力,为"十二五"期间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工业节能工作的深化和细化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29.
以煤炭为原料的焦化厂是环境中PAHs的主要人为污染源. 针对US EPA(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优先控制的16种PAHs,对苏南某生产历史长达16 a、面积为44.58×104 m2的焦化厂土壤样品中的w(PAHs)以及地下水样品中的ρ(PAHs)进行了分析,并采用统计学方法对PAHs的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表层土壤中除二苯并[a,h]蒽外,其他15种PAHs均被检出;w(2~3环PAHs)平均值占w(∑PAHs)平均值的92.6%,明显高于w(4~6环PAHs). 地下水中只检出强亲水性的萘、二氢苊、苊、芴、菲、蒽等6种低环PAHs,但未迁移至厂外. 厂区内土壤和地下水中PAHs污染均具有典型的区域分布特征,并且均为化厂车间最严重. 土壤防污性能的差异使PAHs在3.0 m黏土层〔Ky(垂向渗透系数)=1.28×10-8 cm/s〕中富集. 高环PAHs主要与有机质结合以固相迁移,因w(TOC)随深度增加而下降,部分高w(高环PAHs)点位土壤有机质吸附过饱和,未被吸附的高环PAHs向深层迁移至5.0 m含水层顶板,但因强疏水性未进入7.0 m含水层. 强亲水性低环PAHs以溶解态迁移进入含水层,但因地下水流动缓慢(流速为3.71×10-6 cm/s),PAHs污染区仅集中在化厂车间及其附近区域. 相似文献
730.
基于InVEST模型的北京山区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评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北京山区遥感影像数据和标准样地调查数据,利用In VEST模型碳储量模块,评估分析了北京山区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储量。结果表明,北京山区森林生态系统的平均碳密度为99. 95 Mg/hm~2,其中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凋落物层和土壤层平均碳密度分别为10. 51、3. 16、0. 86、8. 61、76. 81 Mg/hm~2。植被碳密度与土壤碳密度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土壤碳密度与凋落物碳密度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各林分类型平均碳密度表现为落叶针叶林(153. 99 Mg/hm~2)针阔混交林(132. 45Mg/hm~2)落叶阔叶林(125. 10 Mg/hm~2)常绿针叶林(111. 78 Mg/hm~2)灌木林(72. 26 Mg/hm~2)。北京山区森林生态系统总碳储量为77. 41 Tg,其中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凋落物层和土壤层的碳储量分别为8. 14、2. 45、0. 67、6. 67、59. 48 Tg。各林分类型总碳储量表现为落叶阔叶林(43. 23 Tg)灌木林(25. 90 Tg)常绿针叶林(6. 21 Tg)针阔混交林(1. 42 Tg)落叶针叶林(0. 65 Tg)。落叶阔叶林和灌木林是北京山区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的主要贡献者,分别占55. 84%和33. 46%。在北京山区各个区县中,怀柔区碳储量最高(15. 37 Tg),平谷区碳储量最低(4. 89 Tg)。北京山区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分布不均,总体表现为北京山区北部区县较高,西部区县偏低,中部和东部最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