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1篇
  免费   339篇
  国内免费   621篇
安全科学   343篇
废物处理   44篇
环保管理   134篇
综合类   1688篇
基础理论   245篇
污染及防治   55篇
评价与监测   152篇
社会与环境   132篇
灾害及防治   98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116篇
  2021年   141篇
  2020年   166篇
  2019年   96篇
  2018年   93篇
  2017年   110篇
  2016年   84篇
  2015年   111篇
  2014年   98篇
  2013年   129篇
  2012年   172篇
  2011年   177篇
  2010年   210篇
  2009年   206篇
  2008年   162篇
  2007年   176篇
  2006年   153篇
  2005年   121篇
  2004年   92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61.
北京市模拟给水管网管壁微生物膜群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北京市模拟给水管网管壁微生物膜为研究对象,采用HPC(异养菌平板计数)和PCR-SSCP(单链构象多态性)方法,分析模拟给水管网管壁微生物膜异养菌数目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结果表明,在相同流速条件下,镀锌钢管的管壁微生物数量约为PVC管的5倍.在相同材质的镀锌钢管内,死水区的HPC计数量约为0.6m·s-1,是流速区的1/5.计数结果的差异可能与不同材质表面的光滑度及流速造成微生物生长所需的氧气和营养基质不同有关.而不同材质和不同流速区微生物群落的SSCP电泳图谱则显示为一样,均在相同位置出现同样条带.测序结果显示, SSCP电泳图中的3条带与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 GenBank登录号为AB190077)、假单胞菌(Peudomonas sp.yged143, GenBank登录号为EF419342)和未分类细菌(Bacterium UASWS0134, GenBank登录号为DQ190347)的同源性分别为100%、99%和94%.测序结果的一致性可能与取样点为同一模拟管网,距离比较接近,不同微生物容易在其中流动和转移有关.而潜在致病菌蜡状芽孢杆菌和假单胞菌的存在则提示应该更加重视饮用水的微生物安全性.  相似文献   
962.
稻壳焦炭导电特性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开发生物质焦炭电磁屏蔽材料,研究了各种因素对稻壳焦炭导电特性的影响规律.利用自制的高温炭化试验装置,考察了炭化终温、升温速率、终温下的保留时间、粒径大小、催化剂种类及配比等因素对焦炭电阻率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炭化终温对稻壳焦炭电阻率影响较大,特别是在1000℃以下,提高炭化终温可将焦炭电阻率从106 Ω·cm以上降低到2Ω·cm左右;而当炭化终温从1000℃提高到1400℃时,电阻率仅从2Ω·cm左右降低到1.5Ω·cm左右.提高升温速率会降低焦炭产率,但对电阻率的影响不大.延长炭化终温时间对降低电阻率有一定作用,但当物料粒径较小时其作用几乎可以忽略.Fe2O3和NiO可作为炭化催化剂降低焦炭电阻率,两者催化效果相当,稻壳与催化剂的最佳质量配比在50:1左右.当炭化终温>1000℃、升温速率为20℃·min-1、保留时间为30min、稻壳粒径为0.1~0.3mm、稻壳:催化剂=50:1时,所获焦炭电阻率为0.2~1.0Ω·cm.  相似文献   
963.
盐度对厌氧氨氧化反应器运行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考察了厌氧氨氧化反应器处理高盐度、高浓度含氮废水的可行性.结果表明,高盐度显著抑制厌氧氨氧化活性,这种抑制具有可逆性.在30g·L-1(以NaCl计)盐度条件下,未驯化泻泥的厌氧氨氧化活性比对照(无盐水质条件)低67.5%;驯化污泥的厌氧氨氧化活性只比对照低45.1%.由高盐环境转移到低盐环境(无盐水)时,驯化污泥的厌氧氨氧化活性可提高43.1%.通过逐渐提高盐浓度,并调整反应器容积负荷避免基质抑制,可使厌氧氨氧化反应器适应30g·L-1(以NaCl计)盐度,其处理效能与对照期接近.但由于高盐度条件对厌氧氨氧化细菌生长的负面影响,反应器长期运行于高盐度条件下,容易出现功能衰退.  相似文献   
964.
雅砻江下游梯级水电开发生态环境影响的经济损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在统一量纲下,实现工程对环境影响的综合评价,可为工程决策提供依据。根据雅砻江水电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在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评价了雅砻江下游梯级水电开发生态环境影响的经济损益。结果表明:雅砻江下游梯级水电开发所带来的直接环境效益包括水产养殖、旅游、调蓄洪水和调节小气候,价值为7.52×108元/a;能源替代的间接环境效益为36.50×108元/a;生态环境成本包括水库蓄水后淹没土地资源造成的经济损失、水库温室气体排放、移民搬迁及环境保护费用等,其总成本为3.72×108元/a。水电开发生态环境影响的评价技术与方法尚未成熟,评价内容的完整性和评价结果的准确性也因此受到一定程度影响,本研究的初步探索可为综合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65.
中国粮食产量省区差距变化及其成因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论文根据1978年来全国及各省统计数据,采用Theil指数、变动度等指标及岭回归分析方法,对我国省区间粮食生产差距及成因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尽管个别年份因部分粮食生产大省产量出现波动导致全国省区间粮食产量差距缩小外,1978年来我国省区间粮食产量差距总体越来越大,并形成了稳定的上升区、下降区及相对稳定区,而各区内大多中部、西南部省份粮食占全国比重与其经济总量占全国比重演变趋势一致,大多东部、西北部省份此趋势不一致。定量研究表明,省区间粮食种植比较效益、种植结构、粮食播种面积等差距的扩大推动了省区间粮食产量差距的扩大,而省区间粮食单产、财政支农资金、农业从业人员等差距的缩小也促使了省区间粮食产量差距的扩大。  相似文献   
966.
滇池水体总悬浮物散射系数参数化模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总悬浮物的散射系数是水体非常重要的固有光学量之一,散射系数的参数化研究,对于水体生物光学模型的构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009年9月对滇池水体25个样点进行野外采样,对滇池水体水质参数、悬浮物的吸收、散射特征进行分析,并利用乘幂模型对散射系数进行参数化,分析了模型精度与色素颗粒物吸收之间的关系,进而改进乘幂模型.结果表明,在色素颗粒物吸收较强的波段,普通乘幂模型的平均相对误差为0.08,模型改进后相对误差缩小为0.02;在色素颗粒物吸收较弱的波段,会出现模型的过修正,这主要取决于色素颗粒物的吸收,因此,没有必要对乘幂模型进行修正.  相似文献   
967.
微型动物捕食污泥减量工艺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型动物捕食污泥减量技术主要有淹没式生物膜法、两段生物反应器、微型动物直接接种法和蚯蚓生态滤池.其中,淹没式生物膜技术和蚯蚓生态滤池技术已在工程上得到应用,这2种技术污泥减量效果明显,具有工艺简单、操作方便和成本低等优点.提高N,P去除率是微型动物捕食污泥减量技术共同面临的问题.进一步优化工艺设计,消除两段生物反应器的污泥膨胀和泡沫;解决蚯蚓生态滤池在工程应用中出现的布水不均匀、局部积水和污泥堵塞等问题;深入研究微型动物捕食污泥减量系统中食物链动态平衡代谢机理,以及填料性质、水力负荷、污染物负荷和温度等工艺条件和环境因素对食物链的影响,对于进一步研究食物链生长动力学,强化微型动物捕食污泥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68.
对邻菲哕啉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总铁的方法进行了改进:采用50ml比色管水浴还原水样--分光光度计比色测定水中总铁。测试结果表明,改进法精密度和准确度均优于标准方法,是测定水中总铁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969.
壳聚糖复合树脂对亚硝酸盐氮的吸附性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反相乳液交联法制备了活性炭负载壳聚糖的新型复合树脂,研究了该树脂对亚硝酸盐氮(NO-2-N)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复合树脂表面具有发达的微孔,与壳聚糖树脂相比,活性炭的加入使复合树脂的堆积密度、骨架密度和孔度参数值略有降低.壳聚糖复合树脂的吸附量远大于活性炭与壳聚糖树脂简单机械组合的吸附量.当温度低于40℃时,吸附类型是以静电引力为主要作用力的物理吸附,树脂对NO-2-N的吸附选择性会受共存阴离子浓度及其所带负电荷数的影响,吸附平衡时间约为60 min,平衡吸附量计算值为0.479 mg/g,吸附速率较快,吸附量较小;当温度高于40℃时,吸附类型为化学吸附,吸附热力学特性为吸热、自发、熵增,吸附平衡时间约为90 min,平衡吸附量计算值为0.700 mg/g,吸附速率下降,但吸附量增大.化学吸附和物理吸附的等温方程符合Freundlich模型,二者的吸附速率方程都更符合二级吸附速率模型.  相似文献   
970.
经急性毒性实验,得到萘对成体斑马鱼96 h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为11.8 mg·L-1.在此基础上,设置5个浓度梯度:0、 1/6 LC50、 1/4 LC50、 1/3 LC50、 1/2 LC50,研究了在不同的暴露时间下(0.5、 1、 2、 4、 、 14d),萘对斑马鱼抗氧化防御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还原型谷胱甘肽(glutathione, GSH)、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 GPx)和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GST)对萘非常敏感,在暴露0.5 d时就受到抑制或诱导.0.5 d后GPx活性整体上被诱导,只在第14 d时高浓度组(1/3 LC50和1/2 LC50浓度组)GPx活性被抑制;GST和GSH则总体上是低于对照的.超氧化物岐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活性在2d后呈现先诱导后抑制;过氧化氢酶(catalase, CAT)活性在1 d后整体上受抑制.萘对斑马鱼内脏团抗氧化防御系统能产生影响,其变化可作为生物标志物,来评价暴露于多环芳烃有机污染的鱼类的生物学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