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1篇
  免费   74篇
  国内免费   147篇
安全科学   142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35篇
综合类   343篇
基础理论   53篇
污染及防治   19篇
评价与监测   57篇
社会与环境   17篇
灾害及防治   3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41.
通过人工控制下的实验室内静态模拟,研究了稳定塘污泥降解过程中的pH值变化趋势?有机物浓度?淤积时间?温度对污泥降解速率的影响以及污泥降解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污泥降解过程的pH值先降低?后回升,继而趋于稳定;有机物浓度对污泥降解速率无影响,污泥降解速率与降解时间的关系为r∝t-α;温度对降解速率常数的影响符合Arhenius指数关系式;实验室内的污泥降解符合零级反应规律?   相似文献   
542.
为了进一步改善抑尘剂抑尘性能,自主研发了新型高分子抑尘剂。以阜新发电厂末煤为实验原型,对8组小煤堆 在自然条件下进行抑尘性能实验。研究其表面固化效果、耐水冲蚀性、抗风蚀性、流动性等主要性能,得出其在不同条 件下的最佳浓度配比。实验结果表明:新型抑尘剂具有良好的抑尘功能,其耐水冲蚀性和抗风蚀性随抑尘剂浓度增加而 增强。在多雨地区,抑尘剂溶液最佳浓度是3%,浓度大于3%时抑尘剂耐水冲蚀性随浓度增加效果不明显;在干燥多风地 区,当煤堆储存在30天以内时,抑尘剂溶液最佳浓度范围为1%~3%,储存30~50天时,最佳浓度范围为3%~4%,储存在50 天以上时,最佳浓度为5%。抑尘剂溶液流动性随浓度增加而降低,高浓度抑尘剂喷洒时不易实现均匀喷洒,浓度超过3% 的抑尘剂喷洒时需提前用低浓度溶液进行预湿润。  相似文献   
543.
硝基苯化合物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毒性及构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为实验生物,测定了12种硝基苯化合物对其种群生长抑制的12 h IGC50(50% inhibitory growth concentration)值.应用lgP,1xv,I,1Ka,σ-和ELUMO 6种物理化学描述符进行构效关系分析,建立QSAR模式,并且预测了6个相似化合物的毒性.   相似文献   
544.
电渗法对太湖环保疏浚底泥脱水干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粘土颗粒带有负电荷,而其中水分子显示正极性的特性,采用电渗的方法在环保疏浚底泥中通入电流,使得带有极性的水分子向阴极流动,从而达到对底泥脱水的效果.利用电渗法对太湖环保疏浚底泥进行脱水研究,分析其含水率随时间的变化、出水量与能耗的相关关系,以及其影响因素和优化方案.试验表明,经过240 h的电渗法脱水之后,底泥的含水率从开始的38.72%降至32.85%,可在较短时间内脱去底泥中的水分;电渗效果受底泥含水率、电压梯度、电极的耐腐蚀性、电极布置方式的影响;改善电极材料有利于提高电渗效率和降低能耗.在对不同电极布置方式的比较中发现,排形电极比环形电极更有利于排出底泥中的水分.通过对电渗试验的经济分析得出,电渗法进行环保疏浚底泥脱水的工程费用约为4.29元/m3原状土.   相似文献   
545.
研究了三氯苯类疏水性有机化合物在淮河流域(江苏段)沉积物上的吸附特性,利用正交设计方法探讨了吸附质初始浓度、吸附剂浓度和pH值等环境因子对吸附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淮河流域(江苏段)沉积物对三氯苯的吸附等温线呈线性,分配作用占主导地位.采用SPSS对正交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表明:不同环境因子对吸附的影响程度不同.在所考察的环境因子中吸附质初始浓度影响程度最大.在河水中,吸附质初始浓度对三氯苯在沉积物上吸附的影响特别显著,而pH 值对三氯苯在同一沉积物上的吸附几乎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546.
To investigate the microbial communities of microorganisms cultivated under different carbon sources, three sequencing batch reactors were operated. They were supplied with sewage, glucose and sodium acetate as carbon sources respectively and showed high phosphorus removal performance. The results of 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DGGE) of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amplified (PCR) 16S rDNA fragments demonstrated that β-protebacteria, Actinomyces sp. and y-protebactefia only exited in 1# reactor. The microbiological diversity of 1# reactor exceeded the other two reactors. Flavobacterium, Bacillales, Actinomyces, Actinobacteridae and uncultured bacteria(AF527584, AF502204, AY592749, AB076862, AJ619051, AF495454 and AY133070) could be detected in the biological phosphorus removal reactors.  相似文献   
547.
环境材料对作物吸收重金属Pb、Cd及土壤特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重金属固化是原位修复污染土壤和减小作物吸收污染物、提高农产品质量的重要途径.采用盆栽实验方法,研究了单个环境材料(煤基营养材料HA、高分子保水材料SAP、煤基复合材料FM和吸附性矿物材料FS)及复合材料对作物(玉米、大豆)生长及其对土壤重金属Pb、Cd(土壤Pb≤150mg·kg-1、Cd≤10mg·kg-1)吸收的影响,并探讨了相关的土壤理化性能变化机理.结果表明,单个环境材料及复合材料处理较对照能明显减少作物对土壤重金属Pb、Cd的吸收量,并促进作物生长.除个别处理外,大部分处理下玉米地上部分的重金属Pb、Cd吸收量较对照减少51%~71%和66%~84%;所有处理下大豆地上部分的重金属Pb、Cd吸收量较对照减少54%~76%和33%~58%.实验还证明,所用环境材料对重金属Pb、Cd有一定的改良效应,并对土壤pH、EC、土壤有机质、速效氮磷养分及土壤脲酶、磷酸酶活性等有一定的调节作用.相较而言,高分子保水材料SAP及其复合材料F3(FM+SAP+HA)、F2(FS+SAP+HA)能明显降低玉米和大豆对土壤重金属Pb、Cd的吸收量,具有作为重金属污染土壤治理修复剂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548.
目的 研制某型直升机电子产品通用自动测试系统,通过自动检测快速隔离各系统电子产品故障,加快故障修复,保障装备的完好率。方法 在充分分析故障损伤原因、类型、影响以及各系统电子产品测试需求、测试信号、性能特征的基础上,利用国内外先进的自动测试技术、总线技术、虚拟仪器技术、面向信号的软件架构及编程语言技术等,完成通用自动测试系统软硬件平台的设计与开发。结果 采用VXI、GPIB、1553B、LAN等多种总线仪器,在满足测试需求的前提下,减小了自动测试系统的体积。采用虚拟仪器技术,实现了测试程序与硬件资源的无关性,使用面向信号的ATLAS语言编写测试程序,方便移植,提高了测试程序的开发效率。结论 通过长时间的使用验证,该自动测试系统可完成某型直升机各系统电子产品的功能检查、性能检测及服役故障隔离,通用性、集成性、可靠性、耐久性、操作性强,还有一定机动性,适用于各种地面环境装备保障任务。  相似文献   
549.
探讨了在不同环境条件和污染状况下,带膜动态测量的微振荡天平法的自动监测方法能否准确监测空气中的PM_(2.5)质量浓度。通过自动方法与手工重量法的比对,针对2015年8月—2016年7月的监测结果进行讨论,尤其是不同温度和相对湿度对监测数据的影响,在平均相对湿度为60%~90%时夏季2种方法绝对偏差均值大于10μg/m3,并对该结果进行了原因分析,提出了自动监测的质量控制和比对溯源的建议,为PM_(2.5)的质量浓度监测工作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50.
可利用降水量的盈亏程度对于"南水北调"输水工程水源区和受水区的水资源、水环境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4个气象站逐日数据计算地处"南水北调"水源区的十堰市1980~2019年可利用降水量,并利用Mann-Kendall方法和小波分析探讨40年间可利用降水量变化特点.研究表明:受十堰市40年间降水量减少和潜在蒸散发增多的影响,可利用降水量呈减少趋势,变化倾向率为42.796 mm/1Oa;年均和各季节可利用降水量均发生过突变,年可利用降水量突变发生在1991年前后;十堰市全年和各季节可利用降水量的显著变化周期均在5年以内.十堰市可利用降水资源日趋紧张,应充分利用好客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保障"南水北调"输水工程平稳运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