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1篇
  免费   74篇
  国内免费   147篇
安全科学   142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35篇
综合类   343篇
基础理论   53篇
污染及防治   19篇
评价与监测   57篇
社会与环境   17篇
灾害及防治   3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71.
5.12汶川特大地震给四川省水库造成了严重的震害和巨大的经济损失。依据绵阳市水库地震灾害的现场科学考察资料,对绵阳市游仙区44座高危险情以上的水库土坝的震损现象做了初步总结和分析。发现这些震损水库基本上都建于1950~1980年,未经抗震设计,典型震害现象包括水库坝顶中部及坝轴线两侧纵向裂缝、坝体纵横向裂缝和坝坡局部滑裂等,并有水库泄水构筑物震损、防浪墙倒塌、上游坡护坡下滑、坝坡挡土墙倒塌等。这说明对小型水库土坝进行抗震设防是必要的,今后应深入研究小型水库土坝的震害机制,以指导水库土坝的抗震设计。  相似文献   
572.
The Xin’an Reservoir is an important water supply source and water conservation area for the Qiantang River. However, after the occurrence of the two algae blooms in 1998 and 1999, the safety of water quality has been put into question. In order to study the historical deposition of nutrients, sediment cores were collected in different regions from the Xin’an Reservoir. The stable isotopes δ13C and δ15N, nutrients, total organic carbon (TOC), and inorganic carbon (IC) in the sediment cores were determined. Radiometric methods (210Pb and 137Cs) were used to obtain sediment chronologies. Spatially, it was found that the average total nitrogen (TN) content in the upper 5 cm of sediments increased from 0.21% in the riverine zone, to 0.33%, and then to 0.57% in the lacustrine zone. The average TP content in the upper 5 cm increased from 0.67 g kg?1 in the riverine zone, to 1.03 g kg?1 in the estuary region, and then to 1.65 g kg?1 in the lacustrine zone. In addition, TOC levels showed a distinct increase from 1.42% in the bottom to 5.97% in the surface of the lacustrine zone. Thes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although primary productivity and the input of nutrients constantly increased in recent years, algae blooms rarely occurred in the Xin’an Reservoir, due to “depth effect” and an aquatic environment protection-oriented fishery policy. However, high TOC flux and high bio-available phosphorus and nitrogen in surface sediment demonstrated that the reservoir is still confronted with the potential risk of algae blooms.  相似文献   
573.
建设项目中常见的内分泌干扰物的污染和控制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项目常见排放的内分泌干扰物主要包括二噁英类、多氯联苯和多溴联苯、砷及重金属、双酚A、苯并[a]芘和氯乙烯等。生物质燃烧和掺烧污泥的锅炉废气中的二噁英、掺烧石油焦的锅炉废气中的苯并[a]芘和化工项目排放的双酚A等均存在执行标准缺失问题。电子类项目中的多氯联苯和多溴联苯、冶炼项目中的砷及重金属、化工类项目中的氯乙烯等也应加强全过程监管。建议研究建立优控清单,系统地提出相关控制政策,管理建设项目环境激素类的产生和排放。  相似文献   
574.
电催化氧化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新兴废水技术--电催化氧化技术.阐述了电催化氧化技术处理有机废水的原理和电极材料、供电方式和电解反应器结构的研究现状及其在有机物污染治理中的应用,指出了该技术在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75.
驾驶员是道路交通系统中最灵活、最有价值的因素,而交通事故的发生往往都归结为驾驶员的"不注意",因此探讨驾驶员的注意水平对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有很大的意义.通过对驾驶员注意的研究和分析,结合专家在注意方面的研究成果,建立了驾驶员注意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多级模糊综合评价,对驾驶员的注意水平进行评价,得出了驾驶员的注意水平等级.  相似文献   
576.
河道底泥的处理处置途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河道底泥的主要成分和特征,阐明了河道底泥对水体水质的危害,并对河道底泥的传统处理、卫生填埋、海洋投弃、堆肥处理和热干化与焚烧等处置途径进行了阐述和研究,指出了河道底泥资源化处置的方向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77.
我国正处于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时期,安全工作突出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安全自身的特点,使得安全的经济效益并不能够立即显现出来,导致企业对安全的重视程度不够以及采取的措施不当或不完善,安全事故频繁发生.本文从人身生命经济价值出发,通过对人身伤亡赔偿费用的确定,分析人身伤亡赔偿与安全效益之间的经济关系,得出增加职工的人身伤亡赔偿,不仅可以减少事故的发生,还可以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起到了在生产前制定安全措施方案的建议作用.  相似文献   
578.
纳米MnO2与常规MnO2粉末对Hela细胞DNA损伤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1,自引:8,他引:3  
为探讨纳米MnO2与常规MnO2粉末对细胞DNA损伤作用的差别,采用不同浓度的纳米MnO2与常规MnO2粉末(0、100、200、400μg·mL-1)对Hela细胞进行染毒,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彗星实验)检测Hela细胞的损伤效应.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纳米MnO2和常规MnO2各染毒组细胞尾部DNA百分率(TailDNA%)和尾矩(TailMoment)均显著增加(p<0.01);同一浓度下,纳米MnO2组细胞尾部DNA百分率和尾矩显著高于常规MnO2组(p<0.01).以上结果表明,纳米MnO2和常规MnO2粉末均能导致Hela细胞DNA损伤,且纳米MnO2的损伤作用强于常规MnO2.  相似文献   
579.
对环境空气质量的客观评价能真实反映环境管理成效。复杂的大气污染形势和评价体系的不完善对环境空气质量评价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就目前国内外环境质量标准不健全、评价体系不完善等主要问题进行了简要探析,探讨了MEG法在典型高原山地工业园区有机污染物综合评价中的应用,针对MEG法为核心建立的评价体系得到了单点位主要污染因子,找出了不同点位污染程度,对国内当下环境空气质量评价现状,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580.
氮、磷等环境因子对太湖微囊藻与水华鱼腥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索太湖主要水华藻类(微囊藻与水华鱼腥藻)在多种环境因子作用下的生长变化机理,在实验室内对部分水华藻类(微囊藻、鱼腥藻)进行分离培养,研究氮、磷、温度等环境因子对水华藻类生长增殖的影响。研究表明,高水温(30℃)是微囊藻的最适生长温度;随着氮、磷浓度的提高,微囊藻的生长速率加快;低磷是鱼腥藻生长的限制因子。同时,通过野外测定的各项指标发现,当藻类密度较低时,其与总氮、总磷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