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0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226篇
安全科学   50篇
废物处理   41篇
环保管理   62篇
综合类   307篇
基础理论   91篇
污染及防治   220篇
评价与监测   28篇
社会与环境   18篇
灾害及防治   3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68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61.
pH和元素摩尔比对污泥酸化液沉淀法脱氮除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剩余污泥水解酸化产生大量多糖、蛋白质和VFAs碳源的同时会有较高浓度的NH+4-N和PO3-4-P溶出的问题,考察了pH值和元素摩尔比对以沉淀法同时去除NH+4-N和PO3-4-P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pH为9.0,当pH升高到10.0时NH+4-N去除率略有下降,在特定摩尔比范围内摩尔比对沉淀形成的影响大于pH值...  相似文献   
62.
香溪河流域土地利用格局演变对非点源污染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分布式模型SWAT为研究工具,在气候、土壤等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模拟了三峡库区香溪河流域土地利用格局演变对于非点源污染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自20世纪80年代至2007年,研究区由土地利用所造成的非点源污染TN总体呈减少趋势,4种土地利用情景下模拟得到的年均非点源污染TN分别为1 841.60、824.86、1 790...  相似文献   
63.
垃圾填埋场微生物气溶胶粒径分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了解垃圾填埋场微生物气溶胶粒径分布规律,在北京市某垃圾卫生填埋场填埋区、渗滤液处理区、生活区分别选定监测点,利用安德森六级微生物采样器,对填埋场空气微生物进行了系统的定点取样、测定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空气细菌粒径分布均为第Ⅰ级(>8.2 μm)最高,填埋区空气细菌粒径呈偏态分布,渗滤液处理区、生活区分别在第Ⅳ级和第Ⅲ级出现第2个峰值。携带细菌的可吸入微粒在渗滤液处理区比例最大。空气真菌与放线菌均在第Ⅳ级分布最高,携带真菌和放线菌的可吸入粒子的比例显著大于细菌(P<0.05)。填埋区不同作业时段空气微生物粒径在各级分布比例基本一致。填埋区细菌气溶胶中值直径为5.7 μm,渗滤液处理区为3.7 μm,生活区为5.3 μm,显著大于真菌气溶胶和放线菌气溶胶的中值直径(P<0.05)。  相似文献   
64.
本文对大学生就业存在的自身问题、高校办学专业设置和培养模式问题、用人单位的误区问题以及现今的社会问题等进行了理性分析,并提出了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理性的就业观,广泛疏通就业途径和集聚多方力量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65.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秦皇岛市垃圾填埋场选址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垃圾填埋场场址的选择,受到当地经济、交通、气候条件,自然地理条件,环境保护条件,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等诸多因素影响,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程。本文总结了秦皇岛市现有垃圾填埋场的基本情况、存在问题及其产生原因。鉴于层次分析法在多目标决策分析方面的成效,将其运用到秦皇岛市垃圾填埋场选址评价中,对研究区进行适宜性分区,依次划分为最佳场地区、适宜场地区、较适宜场地区、不适宜场地区。  相似文献   
66.
微波无极紫外光催化-内电解协同降解活性艳红X-3B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微波无极紫外光源,以活性炭作为光催化剂TiO2的载体,与外加铁屑构成内电解反应,处理活性艳红X-3B模拟废水.实验结果表明,微波无极紫外光催化-内电解法对活性艳红X-3B的降解速率是微波无极紫外光催化和微波-内电解法单独作用时降解速率之和的2倍.在活性艳红X-3B模拟废水初始pH为7、空气曝气量为0.50 L/min、铁屑加入量为5 g/L、反应温度为40~45℃的最佳条件下,微波无极紫外光催化-内电解法的活性艳红X-3B模拟废水色度去除率达100%,TOC和可吸附有机卤化物的去除率分别为69.5%和81.8%.  相似文献   
67.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 - Microbial fuel cell (MFC) is a sustainable technology to treat cattle manure slurry (CMS) for converting chemical energy to bioelectricity. In this...  相似文献   
68.
The effects of water vapor on binary vapor adsorption of toluene and methylene chloride by activated carbon were investigated on a bench-scale experimental system. Three levels of relative humidity (15, 65 and 90 percent) in conjunction with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individual adsorbates (from 400 to 1200 ppmv) were tested by tracing the breakthrough curves of each adsorbate eluted from a fixed-bed adsorber. The adsorption capacities of the activated carbon tested for each adsorbate under the various conditions were obtained from calculations based on area integration of the breakthrough curves. It was found that with increasing relative humidity, the shape of breakthrough curves was asymmetrically distorted and the width of the breakthrough curves was broadened for toluene and steepened for methylene chloride. The adsorption capacities for both toluene and methylene chloride were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relative humidity. The magnitude of the effect of water vapor is greater at the lower toluene concentration and at the higher concentration of methylene chloride. The mechanisms of water vapor influence on the process of multicomponent vapor adsorption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69.
为降低可旋转径向式微粒捕集器中的排气噪声,采用有限元法建立可旋转径向式微粒捕集器声学特性模型,分析得到了其消声特性和传递损失曲线,并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研究可旋转径向式微粒捕集器结构参数对消声特性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可旋转径向式微粒捕集器具有降噪能力,且对高频噪声消声效果明显好于低频噪声,平均消声量为20 dB左右;直径比和扩张管锥角是影响可旋转径向式微粒捕集器消声特性的2个主要因素,适当选用小的直径比和扩张管锥角,有利于提高可旋转径向式微粒捕集器的消声性能。  相似文献   
70.
改性玉米秸秆吸附Cu2+的动力学和热力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用ZnCl2作为活化剂,使用功率640 W的微波照射4 min的方法制备改性玉米秸秆。考察投加量、pH、吸附时间对吸附性能的影响,并对等温吸附特征、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投加量为0.2 g,pH为6,改性玉米秸秆对Cu2+具有很好的吸附效果,吸附在8 h后达到平衡。该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及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其反应的吉布斯自由能△G<0,为自发反应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